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质内涵.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21589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质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质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质内涵.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质内涵  人类教育活动经历了从“神化”教育、“物化”教育向“人化”教育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纪以前,神性统治一切,表现为“崇拜的教育”。文艺复兴后,尽管破除了神性对人性的压抑,人类又把自身“外化”为“物”,教育表现为“物化”。近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人性的觉醒,“人化”教育成为必然3。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必须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4。要把尊重人

2、、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在中心位置5。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等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教育不再是外在地植人某一种价值观或培养一种生存技能的手段。教育的目标是伴随人的成长而不断增强人的成就感、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使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把维护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

3、、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思想的培养迈向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道德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高尚、追求美好。与传统功利主义、技术主义、道德教化的教育观不同,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民主和个性化的品质追求,最广泛地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必须摒弃“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传统观念。“以知识为本”是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没有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是忽视教育对象、目中无人的教育。“以技术为本”的教育,是重规模数量、重硬件建设,而轻视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的教育,导致的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贫乏,是“见物不见人”的教育。知识和技术都是人类创造并为人所用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以人为本并不否定知识和技术在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但更强调从人的发展出发,科学地利用和发展当代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使知识和技术造福于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