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28742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号:第二节醛第一课时乙醛主备人: 审核人:组长: 级部主任: 时间:【学习要求】1、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2、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3、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自主学习】(一) 分子结构醛的官能团分子式,结构简式 ,结构式(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醛基的 检验所用试剂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条件注意催化氧化燃烧2、加成反应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有机物的还原反应【预习自测】1 .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 l mol /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 /L的氢氧化 钠溶液4 mL ,在一支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 %的乙醛

2、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A.氧氧化钠的量不够B .硫酸铜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 D .加热时间不够2 .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最好选用 试剂3 .取5.8 g某种饱和一元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析出21.6 g金属银则该醛为)A.甲醛B.乙醛C.丙醛D. 丁醛4 .在实验室中不宜长期存放,应在使用时配制的溶液是()氯水 银氨溶液 NaCO溶液 氢氧化铜悬浊液 NaSO溶液 硫化氢水溶液 A.只有B .除之外C ,只有D .全部5 .乙醛 使高镒酸钾溶液或滨水褪色。【课堂探究】一、乙醛1 .乙醛的结构H H分子式:C2HO 结构式:h结构简式:CHCHOI

3、 o « 官能团:一CHO幺u(醛基)思考a: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COHIb:醛和酮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C: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如何?2 .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 20.8 C,易挥发,易燃烧,能 和水、乙醇、乙醛、氯仿等互溶。3 .乙醛的化学性质A:氧化反应:思考1、将乙醛滴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现象: ;2、在学习过的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的有哪些?注息:醛不但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一些弱氧化剂,如 、氧化。(1)银镜反应所有反应方程式思考:如何配制银氨溶液?该反应的现象?总结:银镜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试管内壁必须

4、洁净(2)必须水浴(3)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4)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5)乙醛用量不可太多(6)实验后,银镜用 HNO浸泡,再 用水洗(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所有反应方程式。思考:该反应有何现象?如何配置氢氧化铜浊液?总结:该实验应注意的问题(3)催化氧化(4)燃烧:B: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4、乙醛的工业制法1)乙快水化法(汞盐做催化剂)2)乙烯氧化法(铝盐做催化剂,加热、加压)【当堂检测】1、某学生用1mol/LCuSO4溶液2mL和溶液4mL混合,然后加入40%勺甲醛溶液0.5mL,加热到沸腾,未见红色沉淀产生,主要原因是()A.甲醛的量太少4的量太

5、少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使用的化工产品,如泡沫绝缘体材料制成的办公用具、木材胶黏剂、化纤地毯及书报、油漆等释放出的气体,其中最多的是3 .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硝酸银 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12mL浓氨水,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至过量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 2%硝酸银溶液至过量2%溶液12mL硝酸银,逐滴加入 2 %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4 .在滨水中加入乙醛溶液,对于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滨水不褪色,无反应发生B.滨水褪色,发生

6、加成反应C.溶液分层,上层橙红色,下层无色,发生萃取作用D.滨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 .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3FeCl 3+2H2OO+科学o 2CH=CH+Q2CHCHO:+3Fe+6HCl CHCHCI+H2O 二 " CH3CHOH+HC1A. B. C. 6.仅用一种试剂便可以将苯、苯酚、四氯化碳、乙醛等D.4种无色液体进行鉴别,这种试剂是()7、在等压和80 C条件下,乙醛完全汽化为蒸气,将乙醛蒸气和乙快按一定比例混合, 取混合气体a L ,欲使其完全燃烧,最少需同温同压下的02体积为()A.2a LB.2.5a LC.3a L D.3.5a L第三章第2节第1课

7、时作业始做时间 点 分完成时间1 .有机物CH3CH(OH)CH能发生的反应是2 .用铜作催化剂,使1-丙醇氧化为某有机物, 是点 分 用时 分得分( )下列物质中,与该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A. CH 3OCHCHB. CH 3CH(OH)CHC. CH3COCHD. CH 3COOGH3 .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氨水 B . NaOH§液C .稀硝酸 D .酒精4 .关于乙醛的下列反应中,乙醛被还原的是(A.乙醛的银镜反应B.乙醛制乙醇C.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D .乙醛的燃烧反应5 .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A.苯的硝化反应B.银镜反应C.乙醛与新制Cu

8、(OH)2悬浊液D.由乙醇制乙烯6 .使用哪种试剂,可鉴别在不同试剂瓶内的己烯、甲苯和丙醛()A.银氨溶液和酸性 KMnO的溶液B. KMnO#液和Br2的CC14溶液C.银氨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D.银氨溶液和Br2的CC14溶液7、.烯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C双键发生断裂,RCH=CHR可氧化成 RCHO和R' 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煌分别氧化后,产物中有乙醛的是()3CHCH=CH( CH) 2CH3 2=CH (CH) 3CH 3CH=CHCHCHCCWCH=CHCCH8 .饱和一元醛分子里含碳的质量是氧的质量的3倍,此醛可能是()A. CHCHCHOB.CH3(CH

9、2)3CHO C. CHCHCHCHO9 .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 16%B. 37%C. 48% D.无法计算10 .不洁净玻璃仪器洗涤方法正确的是()A.做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氨水洗涤B. 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杯用酒精洗涤C.盛装苯酚后的试管用盐酸洗涤D.实验室用KClQ制取O 2后的试管用稀 HCl洗涤11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丁醇和乙醛 B.丙醛和丙醇 C.丙醇和甘油D.乙烯和丁二烯12 .丙烯醛结构简式为 CH=CH-CHO下列关有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B.能使滨水或酸性KMn

10、OB液褪色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D. 在一定条件下与 H2反应生成1丙醇13 .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1)为了得到光亮的银镜,试管应先用 溶液煮沸,倒掉煮沸液体后再用清水将 试管冲洗干净。(2)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 溶液,边 滴边振荡,直到 为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加热时应用 加热。产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某醛结构简式如下 (CH3)2C=CHCCHCHO(1)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 ;检3效C=C的方法是,(2)实际操作中,哪一个官能团应先检验?15、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的类型是 。(

11、2) C的结构简式是 , D的结构简式是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中,除生成 a -澳代肉桂醛的同时,是否还有可能生成其他有机物?若有,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哥、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 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 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 高数学素

12、养。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主动学习态度,培养 科学探索精神,提升人文素质,鼓励猜想,倡导参与,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 建立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难点:1.哥、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2.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 .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 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2 .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

13、 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2X2=4;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2X2X2=8.在这里我们发现2X2, 2X2X2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 为了简便,我们将它们分别记作:22 , 23 , 22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3读作“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 同样:(一2) X(2) X(2) X ( 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3) X ( -3) X ( -3) X ( -© ) X ( -3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 a a a a 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那么:a a a像这样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记作an ,读

14、作a的n次方。 对于an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 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 a相乘,即a aa,记作an,读彳a的n次方。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哥.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 时,也可以读作 a的 n次哥.案F 1一指数 叶 底数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 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哥”,它表示 4个9相乘,?即9X9 >9X9;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例

15、1 :计算:(1) (-4) 3; (2) (- 2) 4; (3) (- 1) 52(4) 33;(5) 24;(6) (- 1) 2.3解:(1) ( 4),(4)x( 4) X( 4) = 64(2)(2) = ( 2) X( 2) X( 2) X( 2) =16(3)x(-:)X(- 1) X( 1) X( 1)二32(4)(5)(6)33=3 >3 X3=2724=2 >2X2X2=16(-1) 2= ( 1)33"J观察以上运算结果,你发现负数的哥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0的任何负数的奇次哥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哥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哥都

16、是正数;次哥都是0.思考:32与23有什么不同? (一2) 3与一23的意义是否相同?其中结果是否一 样?“3 c 3(一2) 4与一24呢?(2)2与3呢?解答:(2) 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哥,表示(2) X(2) X (2),结果是8; 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哥的相反数,表 不为(2毛><2),结果是8. ( 2) 3与23的意义不同,但结果相同.(2) 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哥,表示(2) X(2) X(2) X(2), ?结果是16; 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哥的 相反数,表示为(2X2X2X2),其结果为16.

17、(2) 4与24的意义不同,其 结果也不同(3 ) 2的底数是3 ,指数是2,读作3的二次哥,表示3 X3 ,结果是; 5555 52532-3 393表示32与5的商,即3,结果是!2.(|)2与3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三、运用计算机进行乘方运算例2:用计算器计算(-8) 5和(一3) 6 解:用带符号键(I)的力算器.开启计算器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0 1(-)I 8 0 XI 5 显示:(8) A 5 32768 即(8) 5=32768HO l(-)l 3 W DO 6 显示:(3) A 6729 即(3) 6=729用带符号转换

18、键| +/ |的计算器:8 | +/ | | A | 5 =显示:327689 | +/ | | A | 6 =显示:729所以(8) 5 = -32768 ( 3) 6=729四、巩固练习课本第42页练习1、2.1五、课堂小结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的积.注意(一a) n与一a n?两者的区别 及相互关系:(一a) n的底数是一a,表示n个一a相乘的积;一a n底数是a,表示n个 a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当 n为偶数时,(一a) n与一a n互为相反数,当n为奇数时,(一 a) n与a n相等.六、作业布置1 .课本第47页习题1. 5第1、7题,第48页第11、12题.七、课后

19、反思1.5.1有理数的乘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 .在运算中能自觉地运用运算律。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运算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的范围,体 会知识系统性。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善于从表面现象看本质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 .小学我们进行数的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了几种

20、运算,你知道它们的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观察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2.1、 / 3+50 e2X ( )T5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以下运算顺序进行: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3 .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例如上面式3+50 及2 X (- 1) - 15=3+50 4X( 1)15=3+50 X X ( ) 14 5=3 5 . 1例3:(1)计算:2X( 3)(2) 3+=334X ( 3) +15;(3)汉(4)

21、 2+2- ( 3) 2 + ( 2).分析:分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接着做乘除,最后做加减.计算 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解:(1)原式=2X( 27) ( 12) +15= 54+12+15=27(2)原式=8+ (3) X (16+2) 9+( 2)=8+ ( 3) M8 ( 4.5)例4:观察下面三行数:-2, 4, - 8, 16, 32, 64,0, 6, 6, 18, 30, 66,1, 2, 4,8, 16, 32,(1)第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行数与第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分析:第行数,从符号看负、正相隔,奇

22、数项为负数,偶数项为正数,?从绝对值看, 它们都是2的乘方.解:(1)第行数是-2, (-2) 2, (-2) 3, (2) 4, (2) 5, (2) 6,(2)对比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_2_2_2_222 0,42 6, 826,162 18,.第行数是第行相应的数加2.即2+2, (2) 2+2, (2) 3+2, (2) 4+2,对比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第行数是第行相应的数的一半,即 2X0.5, (2) 2X0.5, (2) 3 >0.5, (2) 4X0.5,(3)根据第行数的规律,得第 10个数为(2) 10,那么第行的第10个数为(2) 10+

23、2,第行中的第10个数是(一2) 10X0.5.所以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2) 10+ (2) 10+2+ (2) 10>0.5=1024+1026+512=2562三、巩固练习课本第44页练习.四、课堂小结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般按运算顺序进行,但有时根据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因此要在遵守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准确.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47页至第48页习题1 . 5第3、8题.六、课后反思1.5.2科学记数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体会科学记数

24、法的好处和化繁为简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10的数。难点:探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的方法。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乘方的意义,a表示什么意义?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2=; 103=; 104=。100= 10X 10=(写成哥的形式,下同);1000 =; 10000=; 100000=。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 1300000000?人,?太阳半径约为 696000000, 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困难,那么

25、有简单的表示方法 吗?让我们先观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点?102=100, 103=1000, 104=10000,即10的n次哥等于100 (在1的后面有n个0),所以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数,例如 567000000=5.67X100000000=5.67X 108读作:“ 5.610的8次方(哥)”.这样不仅可以使书写简短,同时还便于读数.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 10的数表示成aM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即1wa<i0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例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中国人口约为1.3 109人,太阳半径约为6.96 M08米,光的速度约为3X10

26、8米/秒.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解:1000000=106 (这里a=1省略不写)57000000=5.7 10000000=5.7 便711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1000000是7位整数,而10的指数是6, 57000000是8位整数,而10的指数为7.即等号右边10的指数比左边整数的位数小1.问:如果一个数是 6位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10的指数是多少? ?如果一个数有8位整数呢?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 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汪思:“n位整数”是指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例如:831.5的整数部分是3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7、8.315 10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规定a必须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 (1wa<10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45页习题1 . 5第1、2、3题.四、课堂小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注意ax10n中a的范围是1wa<10 n是正整数,n与原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 m的关系是m-1=n, ?反过来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数 时,原数的整数部分的数位m比10的指数大1.(即m=n+1 )另外,对于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如 729000,它可表示为7.29 105,它的意义是7.29 105的相反数,这里的 a仍然是1Wa<10五、作业布置课本第47页习题1 . 5第4、

28、5、9、10题.六、课后反思1.5.3近似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精确度和近似数的意义。2 .能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近似数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重点难点重点: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意义。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 .准确数和近似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数.例如: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种报道,?一种报道说: 含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 513人”.这里 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

29、它是一个 准确数,另一种报道说: 约有500人参加了 今天的会议”,500这个数只能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例如,统计班上喜欢看球赛同学的人数是35,这个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又如,初一(1)班有55个学生,某工厂有126台机床,?我有8 本练习本,这些数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再如宇宙现在白年龄约为 200亿年,长江长约6300千米,?圆周率约为3.14,这些数都是近似数.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而可以使用近似数.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2 .关于精确度问题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

30、表示,例如,前面的 500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 513的误差为13.我们都知道圆周率=3.141592计算时我们需按照要求取近似数.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那么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0.1 (或精确到十分位),那么 "3.1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0.01 (或精确到百分位),那么 "3.14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0.001 (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 反过来,若 =3.1416那么精确到 ,或叫精确到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3 .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 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末 位数字止,?

31、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 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的个数.例如近似数 0.025有两个有效数字:2, 5; 1500有4个有效数字:1 , 5, 0, 0; 0.103? 有有3个有效数字:1, 0, 3.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 x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5.104 M06有4个有效数字:5, 1, 0, 4.规定有效数字的个数,也是对近似数精确程度的一种要求.一般说,对于同一个数取近似数时,有效数字个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如果四舍五入法对取近似数时,若要求保留1个有效数字,则=3若要求保留3个有效数字,?则=3.14例6:按括号

32、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数取近似数.(1) 0.0158 ();(2) 304.35 (精确到个位);(3) 1.804 ();(4) 1.804 ();(5) 3.5046 (精确到百分位);(6) 2.971 104 (保留2个有效数字).解:(1) 0.0158 =0.016(2) 304.35204;(3) 1.804 1 ;.8(4) 0;(5) 3.5049 3.5。(6) 2.971 104=3.0 X410例7:下列是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1) 132.4;(2) 0.0572;(3) 2.40 万;(4) 3000.解:(1) 13

33、2.4是精确到0.1,保留4个有效数字.(2) 0.0572是精确到0.0001,保留3个有效数字.(3) 2.40万是精确到百位,保留 3个有效数字.(4) 3000是精确到个位,保留4个有效数字.二、巩固练习课本第46页练习.三、课堂小结正确理解和掌握近似数、准确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给出一个近似数,能准确地确定 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哪几个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作业布置课本第47页至第48页习题1 . 5第6题.五、课后反思第一章有理数综合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和近似数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3 .会用科学

34、记数法表示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4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 问题。难点重点重点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有理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和近似数。2 .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难点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 的重点。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 是近似计算。一、基础知识

35、:1、正数(position number):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negation number):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5、数轴(number axis):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6、相

36、反数(opposite number):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7、绝对值(absolute value)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的绝对值。记做|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正数大于0, 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

37、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b=b+a。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表达式: (a+b) +c=a+ ( 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表达式:a-b=a+ (-b)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表达式: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b) c=a (bc)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

38、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表达式:a (b+c) =ab+ac1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2、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13、有理数的乘方:求 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哥( power)。 an 中,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 n 叫做指数(exponent)。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哥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哥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哥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哥都是 0。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的顺序进行;(2)同级运算,从左

39、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科学技术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M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即0<a<10, n是正整数)。16、近似数 a approximate number):17、有理数可以写成 m/n (m、n是整数,nw。的形式。另一方面,形如 m/n (m、n是整数, nwQ的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以用m/n (m、n是整数,nw。表示。二、拓展知识:1、数集: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1)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2)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2、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道:回才0即对任何有理数 a,它的绝对值是非负数。4、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1)根据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2)根据规定进行比较: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正数与负数;两个负数,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 做差法:a-b>0 ?a>b;(4) 做商法:a/b>1, b>0 ?a>b.三、基础训练(见小卷) 四、作业布置(见小卷)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