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41724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择 &填空1. 气相色谱仪:由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 、进样系 统(进样器、汽化室)色谱柱和柱箱(温度控制装置) 、检 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制装置)记 录与数据处理系统。2. 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 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3. 分子扩散项与保留时间和分子扩散系数成正比。4. R 值(分离度)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分分离得越好。可用 1.5 来作为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5. 分离度与 n (柱效因子)成正比。6. 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变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 度。首先要考虑到每种固定液都有一定的使用温度。柱

2、温不 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固定液会挥发流失。7. 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8. 汽化温度: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汽化温度,使液体试样迅速汽 化后被载气带入柱中。在保证试样不分解的情况下,适当提 高汽化温度对分离与定量有利,尤其当进样量大时更是如 此。一般选择汽化温度比柱温高 30 70 Co9. 检测器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10. 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11. 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 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 质量成正比。1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3、: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13. 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具备贮液器、高压泵、梯度洗提装 置、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恒温器和色谱工作站等主要 部件。14. 玻璃电极属于敏化电极和非晶体(膜)电极。15. 极谱定量方法: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16. 干扰电流: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氧波、氢波。17.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18. 光谱定性分析通常用比较法进行,对测定复杂组分以与进 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需用铁的光谱来进行比较。19. 紫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的吸收光谱,分子呈带状光谱;原 子吸收光谱属线状吸收光谱。20. 一般将跃迁分成四类:N- V跃迁;N-Q跃迁;N f R跃迁

4、;电荷迁移跃迁。21. 有机化合物价电子可能产生的跃迁主要为*, n n*,n n*。各种跃迁所需能量的大小: E( <r* ) > E(n -*)> E( n n* > E(n n*)22. p276 图 9-4 p278 图 9-5 p287 课后习题 8.9.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与检测系统组成。24. 常用的火焰有空气 - 乙炔火焰(用途最广的一种) 、贫燃性 空气 -乙炔火焰(还原性差,仅用于不易氧化的元素) 、富燃 性空气 - 乙炔火焰。25. (选择题中的计算题)*S*10 "3 W为单色器的通带宽度;D为光栅

5、线色散率的倒数* " ; S为狭缝宽度。26. (选择题中的计算题)灵敏度、特征浓度与检出限 p262 名词1. 基线: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 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2. 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3. 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从进样开始到柱后 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4. 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 需时间。5. 调整保留时间: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6. 死体积: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 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与检测器的空间的总 和。7.

6、保留体积:指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 所通过的载气体积。8. 调整保留体积: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9. 相对保留值: 指某组分 2 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 1 的调整 保留值。10. 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 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11. 选择性系数:指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待测 (敏感 )离子和干扰 离子响应程度的判别,即外来离子 (干扰离子 )j 对待测离子 i 产生干扰性响应的程度。一般用表示。一般都小于1 。其值越小表示电极对待测离子的选择性越高。12. 半波电位:当电流等于扩散电流的一半时得电位,其最重 要的特征是与被还原离子的浓度无关。13.

7、 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14. 梯度洗涤: 流动相中含有两种 (或更多) 不同极性的容剂, 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中溶剂的配比和 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 子k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15. 助色团: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 团。16. 生色团: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n键的不饱和 基团,将使这一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与可见区 范围内,这种基团称生色团。17. 自然宽度:在无外界影响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称为自然宽度。18. 多普勒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热变

8、宽。19. 压力变宽: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 撞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 导致的谱线变宽。20. 深色移动或红移:由于这类原子中有 n电子,n电子较(T键电子激发,使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减低,吸收峰向长波长方 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深色移动或红移。简答体1. 内标法原理: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线作为分析线,在 基体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与分析线匀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 这两条谱线组成所谓分析线对。分析线与内标线的绝对强度 的比值称为相对强度。内标线就是借测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 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2. 内标线和分析线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9、原来试样内应不含或仅含有极少量所加内标元素。因为元素发射的谱线强度与该元素的激发电位有关,因此要选择激发电位相同或接近的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波长应尽可能接近。所选线对的强度不应相差过大。所选用的谱线应不受其他元素谱线的干扰,也应不是自吸收严重的谱线。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挥发率应相近。3. 柱温的选择:对于高沸点混合物(300400% ),希望在 较低的柱温下分析。为了改善相传质速率,可用低固液含量 的色谱柱,使液膜薄一些,但允许最大进量减少,因此需采 用高灵敏度检测器。对于沸点不太高的混合物 ( 200300% ),可在中等柱温下操作,固定液质量分数为 510%, 柱 温 比 其 平 均 沸

10、点 低 100% 。 对 于 沸 点 在 100200% 的混合物,柱温可选在其平均沸点 2/3 左右,固 定液质量分数为1015%。对于气体、气态烃等低沸点混 合物,柱温选在其沸点或沸点以上,以便能在室温或 50% 以下分析。固定液质量分数一般在 1525% ,或采用吸附剂 作固定相。4. 光谱定性分析通常用比较法进行,即将试样与已知的欲鉴定 元素的化合物相同的条件下并列摄谱,然后将所得光谱图进 行比较,一确定某些元素是否存在。5. 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为了实现峰值吸收的测量,除了要 求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半宽外,还必须使通过 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 v0 相 重合,这就是为什么在测定时需要使用一个与待测元素同种 元素制成的锐线光源的原因。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中测定条件的选择包括:分析线 的选择:通常选择元素的共振线作分析线,因为这样可使测 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空心阴极灯电流:选用时应在保证 稳定和合适光强输出情况下,尽量选用最低的工作电流。火焰:火焰的选择和调节是保证高原子化效率的关键之一。燃烧器高度:由于元素自由原子浓度在火焰中随火焰高度 不同而各不相同,在测定时必须仔细调节燃烧器的高度,使 测量光束从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通过,以期得到最佳 的灵敏度。狭缝宽度:狭缝宽度的选择与一系列因素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