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69565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70311.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选对得 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直升机螺旋桨的转动情况B.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C.观测正在轨道上调整姿态的卫星D.研究从常州开往北京的高铁的运动快慢2 .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分力B.合力有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C.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在01800之间变化,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大D.两个力F1和F2的夹角0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 F2增大

2、,合力F就一定增大3 .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土速度为 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 度是A.v1 v2C22V1V2V1V22V1V2V1 V284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牛顿首先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D.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5 .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0t 2时间内,

3、丙、丁两车在 t 2时刻相距最远D.在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6 .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时间相等、位移相同B,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整个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均相同D.竖直上抛的初速度越大 (vo>1O m/s),物体上升过程的最后 1 s时间内的位移越大7 .如图甲所示,笔记本电脑底座一般设置有四个卡位用来调节角度.某同学将电脑放在散热底座上,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度,由原卡位1调至卡位4(如图乙),电脑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A.电脑受到的支持力变

4、小8 .电脑受到的摩擦力变大C.散热底座对电脑作用力不变D.电脑受到的合力变小正确云§8 .如图所示,物体 a在竖直向上的恒力 F作用下静止在粗糙的竖直墙壁右侧,则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受四个力作用B.物体a一定受三个力作用C.物体a与墙壁间一定存在弹力D.物体a与墙壁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9 .如图,两木块的的质量分别是m和R2,两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i和k2,上面的木块压上面的弹簧上,整个系处于平衡状态,现缓 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均的木块移动的距离为x一 一 tt图象如图所A. mg B. mg C. mg d.迪 ki

5、kik2k210 .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示,则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5 m/sB.质点在1 s 末速度为1.5 m/sC.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0.75 m/sD.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5 m/s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

6、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1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摩擦力作用,则一定受弹力作用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物体只在重心处受到重力作用C.桌面上的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D.静摩擦力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运动的物体受到的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 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D. 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14 .如图所示,将力 F分解为F1和F2两个

7、分力,已知 F1的大小和F2与F之间的夹角a ,且a为锐角,则()A.当F1>Fsin a时,一定有两解B,当F1 = Fsin a时,有唯一解C.当F1<Fsin a时,无解D.当Fsin ”<Fi<F时,一定有两解15 .如图所示,半径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A和半圆柱体B靠在一起,A表面光滑,重力为G, B下表面粗糙,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 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 F,可缓慢的将 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 B的顶端,整个过程中,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对该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以后逐渐减小为02G,而后逐渐减小到 G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J3 GA B间的压力开

8、始最大为地面受到B的压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B的摩擦力逐渐增大三、实验题(20分)16. (10分)某同学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Q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Fa= 3.5 N、Fb= 4.0 N ,其位置记录如图甲中 A B所示。倘若橡皮条 的活动端仅用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弹簧秤的示数为Fc= 6.0 N ,其位置如图甲中的C所示。(1) (3分)用1cm表示1 N ,在图乙中作出力 Fa、Fb和Fc的图示。(2) (3分)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Fa和Fb的合力F, F

9、的大小约为 No(3) (2分)比较F和你得到的结论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B.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4) (2分)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C.控制变量法17. (1) (4分)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填“直 流电”、“交流电”),正常工作时每隔 s 打一个点。(2) (6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C、D 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1)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 Ve= (用给定字母表示);(

10、2)若测得 d6=65.00cm,d 3=19.00cm,物体的力口速度 a= m/s2;(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四、计算题(本题共 4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18. 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C三点,A与R B与C间的距离分别为22m和48m,用时分别为 2s和3s,求(1)物体在AC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物体通过A点的速度(3)物体加速度大小37

11、°角,PB沿水平方19. 重为G=8N的祛码悬挂在绳 PA和PB的结点P上。偏离竖直方向向,且与重为G=100N的木块相连接,木块静止于倾角为 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sin37 ° =0.6 , cos37 ° =0.8)(1) PA绳的拉力(2) PB绳的拉力;(3)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20. 机动车驾驶执照考试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定点停车:要求考生根据考官的指令在一路边标志杆旁停车。在一次练习中,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在距标志杆距离为s时,教练命令考生到标志杆停车,考生立即刹车,车在阻力fl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一段时间,车刚好停在标志杆旁;.

12、第二次练习时,车以同样的初速度匀速行驶,教练在同样的位置命令 考生到标志杆停车,考生迟了 at时间才刹车,最后车也刚好停在标志杆旁。已知车和人总 质量为M车视为质点.求:(1)第一次练习时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车行驶的初速度是多少。(3)第二次车做匀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f2是多少。2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0 =30°的斜面上,质量为 m=1kg的物体A m2=2kg的物体B叠放在一起,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A、B连接(绳与斜面平行),在平行斜面向下的外力F作用3下,物体B恰好被匀速拉动。已知A 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科1=丫3 , 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6n 因数为科2=出,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求: 3(1) A 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2)绳的拉力大小为多少?(3)外力F的大小为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