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32844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

2、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讲授新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朝:郡、国并行制1、问题:封国实力不断发展,威胁到中央集权。 “汉承秦制”,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汉朝继

3、承秦朝的郡县制,但也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确保刘家天下。但由于封国有很大的独立性。不仅没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反而出现了严重的王国问题,危机中央集权。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及“郡国并立”的格局-郡国并立“汉承秦制”:两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汉朝又有所发展、不断完善。承袭秦的皇帝制度;承袭秦的中央行政设三公,但三公组成的机构演化成执行机构;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但也实行封国制,郡国二制并行;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秦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汉设刺史监察;2、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削弱侯王权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内

4、容:a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b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a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二)唐朝1、发展:地方机构:道、州、县三级。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唐初全国设10道,作为监察区。监察地方州县,形成道、州、县三级;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以上的行政实体,导致地方权力过于强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藩镇发展:唐睿宗始设藩镇有很大特权和独立性;发展为割据势力。藩镇与节度使: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

5、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答案: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2、影响:安史之乱(755763年);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五代十国分裂

6、割据局面形成。3、趋势: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从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到唐末五代时期的藩镇割据局面,你认为出现分裂割据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源是什么?地方势力过强,中央政府相对削弱。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分散性。(目的是使学生懂得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三)北宋1、发展:地方机构:路、州、县。改“道”为“路”,监察州、县措施:军事: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由皇帝直接统领。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吸取唐末教训,削减藩镇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了武人割据,但中央文官不熟悉地方事务,行政效率低下);同时设通判监督。财政: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

7、割据的经济基础。影响:结束(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祸根。(“冗官”,效率低下;“冗兵”,战斗力衰退;“冗费”,造成积贫积弱。)2、趋势:进一步加强。(四)元朝1、发展:地方机构:行省、路、府、州、县。中央: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民族地区:宣慰司;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行省的设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管理机

8、构完善成熟的标志)2、趋势:完善并发展。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相同点: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同点: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分别参阅教材P5西周分封示意图、P8秦朝疆域图、P13元朝行省图,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三种地方行政

9、制度的主要不同点。答: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地方和权力可以世袭;郡县制中的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1、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皇帝采取了内、外朝制度2、制度:内、外朝制度;内朝:又称中朝。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机构,形成“外朝”执行机构。“汉承秦制”承袭秦的中央设三公,但三公组成的机构演化成执行

10、机构;3、作用:削弱了相权(相权一分为二),加强了皇权。(二)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三)隋唐:分割相权,强化皇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1、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把相权一分为三。a、中书省决策吏 户 礼 兵 刑 工b、门下省审议c、尚书省执行三省都受制于皇帝,最终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央机构的运行程序:中书门下尚书2、影响: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是专制主义

11、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管理机构完善成熟的标志)(四)宋朝1、机构:(“一参二府三司”)背景:唐后期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中书门下(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院(枢府)长官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长官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2、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五)元朝1、机构:“一省二院”;一省: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行宰相职权;二院: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2、影响:相权日大,威胁皇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一)汉朝:察举制;1、目的:搜罗、管理人才;2、特点: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做官的主要途径。选拔的

12、标准或依据是品行和声望3、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 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选拔的标准或依据:重门第,不重才能。 2、影响:世家大族把持政权;随世家大族没落而衰落。(三)隋唐以后:科举制(选拔的标准或依据是:才能) 1、形成发展: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开始设进士科,形成;唐朝:a唐太宗设进士、明经两个主要科目;b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c玄宗开始高官主考;宋朝: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实行糊名法;明清:八股取士。2、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有利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

13、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但到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严重的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更多的是体现出来的是消极作用。(二)以下第3小题至第6小题为互不相干的多项选择题。【本课小结】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从汉到元,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上的权力却逐渐趋于分散,地方政治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相互牵制,绝对服从于中央。这样的政治体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将继续膨胀。【布置作业】学思之窗说明两个问题: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

14、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7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酶等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其聚集并释放血小板内含有的丰富的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促使血液凝固。( )【板书设计】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朝:郡、国并行制(二)唐朝: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三)北宋:进一步加强(四)元朝:完善并发展B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二、君主专制的演进贷:应付利息 400(一)汉朝:内、外朝制度2004年12月31日计税基础=3600-36

15、00/15*3=2880(万元)(二)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休克晚期由于微循环衰竭,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变慢,加重酸中毒,易于形成血栓;败血症休克时病原微生物与毒素均可损伤内皮,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严重的创伤性休克,组织因子入血,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异型输血引起溶血,容易诱发DIC。(三)隋唐:三省六部制(四)宋朝:“一参二府三司”(五)元朝:“一省二院”12DIC患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微血栓形成,但其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出血。(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E应收款项按照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计量(一)汉朝:察举制(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三)隋唐以后:科举制【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