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44082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悬浮抱杆内、外拉线组塔计算及受力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说明 22、 内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 21. 起吊绳、调整大绳受力 22. 抱杆轴向压力 43. 下拉线受力 54. 上拉线受力 65. 腰滑车、底滑车受力 73、 外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 7第 1 页 共 8 页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说明1 .附件为Excel计算表及AutoCAD故的图解法验算,另附了用 于受力 分析的立体示意图。已应用 AutoCAD图解法对计算表中公式分四种 情况进行了校验(吊件重均按1000kg计算),计 算结果均能吻合:第一种情况:抱杆垂直,不反滑轮组;第二种情况:抱杆垂直,反1-0滑轮组;第三种情况:抱杆向吊件侧倾斜 5。,不反滑轮组;第四种情况

2、:抱杆向吊件侧倾斜 5° ,反 1-0滑轮组;2 .图解法中力的比例为1:100,即图中的10表示1000kg,以此类推;3 .图解法中长度单位为1:1 ,长度单位为米,即图中的5表示5m 以此 类推;4 .计算表及图解法中吊件与塔身距离均按0.5米进行计算;5 .计算表用于受力分析后归纳出的公式测试,不是真正的组塔计 算;二、内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1.起吊绳、调整大绳受力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一)”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 “图1-1 ” 及“图 1-2” ;2)依正弦定理,有:sin (90: F 心)sin : sin (90: 心)可得,调整大绳受力:F= 旦

3、空” ?公式(1)cos ( P + )起吊绳受力:T二旦空,考虑反动滑轮组时,起吊绳受力递减情 COS ( I ' ' )况,因反1 个动滑轮受力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可得:G .coseoT 二 :-夕 cos( ?) 公式(2)式中:G: 吊件重;F: 调整大绳受力;T: 起吊绳受力;B : 起吊绳与铅垂线夹角;3: 调整大绳与水平夹角;n:反动滑轮组时动滑轮个数,例如:反 1-0时,n=1。B2- L *sin 6 + X3) 起吊绳与铅垂线夹角:二tg'- 2 公 式( 3)L *c。八-L 2式中:L2 : 抱杆竖直时坐深,即抱杆竖直时抱杆在上拉线绑点以下部分长

4、度;B2:上拉线绑点处铁塔水平面上宽度;X : 吊件吊起至吊件绑点与上拉线绑点位于同一水平面时与塔身水平距离2.抱杆轴向压力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二)”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图 2-1”、 “图 2-2” ;2)由正弦定理,有:N _T *2nsin (一心q) sin可得,抱杆轴向受力:N -4-T$nC) 公式(4)sin ;式中:丫 :抱杆与上拉线合力方向夹角;S:抱杆与铅垂线夹角;注:因为计算起吊绳受力时考虑了反动滑轮组时力的减半作用,而计算抱杆受力时,抱杆在吊件侧受起吊绳的拉力应为反动滑轮组前的力,故应为2nxT。L L L -cos、 - L2=90 T J tgB2

5、 一2 'in、?公式(5)3)= 90 - i甘1 L * coA -1_ 2中. 1 一 tg b.2+ L? sin 抵可得,式中:Y仁平衡侧(即吊件对侧)上拉线合力方向与抱杆间夹角;4)注:当抱杆竖直时,将5=0代入公式(5)及公式(4)中,可计算出抱杆竖直时轴向压力第 3页共8 页3.下拉线受力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三)”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图 3-1”、 “图 3-2” 及;“图 4-1”、 “图 4-2” ;2)依正弦定理,有:N GoS5sin (180 -2 ) -sin (、)- sin (-、)因为:sin (180° -2? ) =si

6、n (2?)可得,吊件侧下拉线合力:a A 4N Go-sin4 S? ?公式(6)吊件对侧下拉线合力:sin2*sin 2$因吊件侧下拉线合力S1大于吊件对侧下拉线合力S2,故下拉线计算时只考虑S1,而S2不做计算式中:G:抱杆自重;(在公式校验时未考虑);s:吊件侧两下拉线合力;S2 :吊件对侧两下拉线合力;?:吊件侧(或吊件对侧)两下拉线合力与铅垂线夹角3)吊件侧(或吊件对侧)两下拉线合力与铅垂线夹角B1=tg B12L3.公式(7)第11页共8页式中:B:下拉线绑点水平面上铁塔宽度;L3 :下拉线绑点水平面下抱杆长度。注:当上下拉线在同一绑点时, B=B2, L3二L2?公式(8)4)

7、吊件侧单根下拉线受力:s = K? 2C式中:K :下拉线受力不平衡系数,取1.5;n:单根下拉线与下拉线合力方向间夹角5)单根下拉线与下拉线合力方向间夹角:Bi芈 +(B)2 ?公式(9)4.上拉线受力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中的“图(四)”及“图解法验算图”中的“图 5-1”、 “图 5-2” 及;“图 6-1”、 “图 6-2” ;2)依正弦定理,有:Ph T _ 22Tsin (, _1巧 sin可得,、十,2nsin:、)-1)?公式(10)Ph 订(sin式中:Ph:平衡侧(吊件对侧)上拉线合力3)平衡侧单根上拉线受力:RiPh2cos v?公式(11)式中:0:平衡侧单根上拉线与

8、平衡侧上拉线合力方向夹角4)平衡侧单根上拉线与平衡侧上拉线合力方向夹角B22v -tg 1一L? cos 6 - L2cos (音L )B2 ? cos? + 冷9 =即.2(L ? cos、- L2)5.腰滑车、底滑车受力+ Y1)腰涓车又力:Ty =2Tcos()22)底涓车殳力:Td =2Tcos( d)一,一一 八 2式中:? Y :腰滑车处起吊绳夹角;? D :底滑车处起吊绳夹角。3)底滑车钢绳套受力:TDC不 2coA- dc2式中:? DC:底滑车钢绳套间夹角。三、外拉线组塔受力分析及计算公式.公式(12)? ? 公式(13)? ? 公式(14)公式(15)1?请参见“受力分析图

9、”中的“图(六)”、“图(七)”;2 .依正弦定理,有,TW R =Nwsin (、- ') sin (90 - w) sin (? w 90-')经数学推导,得:外拉线合力:Tw = R ? sin(6 + B -n') ? ? 公式(16)cos (、. ? w)外拉线组塔抱杆受轴向压力:R ? COSw - b +n ') cc 八T /Nw ? ?公式(17) cosC、)式中:R起吊绳T与牵引绳T勺合力;n '起吊绳T与牵引绳T勺合力R与起吊绳夹角。3 .起吊绳T与牵引绳T勺合力R可由余弦定理得出:R=T ? 1 2,? sin ( -) An 公式(18)式中:T:牵引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二90' .公式(19)4 .外拉线组塔下拉线受力计算方法与内拉线组塔方法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