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45286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的中医护理教学内容.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发热的中医护理精品资料发热的中医护理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中风五科护士:吕晓荣一、发热的概念: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 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 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 时。二、护理评估:1、评估发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 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 于外而发发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 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2、评估发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3、评估发热的病性:外感发热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

2、于温煦,故恶 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引,经 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 嗽,寒性凝滞,膜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 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 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 起即见状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 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内伤发热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 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

3、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 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 热、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 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4、评估发热的病程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 痊愈,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正气损伤已久,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病情凶险,预后多有不良.三、常见护理问题:体温过高。活动无耐力。体液不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发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 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

4、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 在20 c22 c.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发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冬 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有条件可使用加湿 器.另外,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影响病人 休息.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2、饮食护理发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 宜。病人口渴时应鼓励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 等。汗出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 水,不能饮水者,应用鼻饲揉法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 耗,以免脱水。发热病人应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品。热病初愈,饮食仍 以清淡稀软为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5、,但要注意补充营养,要少食 多餐。可选择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3、服药护理 发热病人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如按常规每 天服1齐L效果不明显,可每天服 23齐I1,每24小时1次.服药 困难时,可将药液浓煎以减少药量,或用鼻饲给药法灌服.服药后要密 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4、降温护理 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辩证选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法 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或腹股沟等部位,或用中 药煎汤擦浴,如石膏水擦浴、或用温水、乙醇擦浴,冰水灌肠等方 法。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病情变化,以免体温 骤降而致虚脱,冷疗过程中注意皮肤、阴囊有无冻伤,以及末梢循 环情况,半小时测体温1次,使体温降至3

6、8c38. 5c为宜。针刺法 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 或十宣放血法降温。刮疹法 中暑发热病人,可在两肋部、夹脊部、肘窝等部位 进行刮疹。药物降温选用柴胡、金银花、黄苓、大青叶等中药煎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苓注射液等、中成药可选用紫雪丹、 牛黄清心丸等。中药灌肠法 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也能够降 温退热。(二)辨证施护:1、表里证病邪在表里者,严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以免引邪入里 而致热入心包。如病人热已退,发散药即应停服,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津液。外感发热如恶寒重时可给生姜红糖水或苏叶水、葱白萝卜 水。风热型发热可给金银花、板蓝根水,并多饮清凉饮料。风寒表

7、里证中医治法为辛温解表,方药用葱岐汤或荆防败毒 散;风热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凉解表,方药用银翘散加减。用发散 药时,汤药应热服,服药要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或进食少 许热粥以培汗源,助邪外达;并观察病人服药后汗出的多少,如汗 出过多,会引起津液损伤而致动风神昏。2、里热征里热征病人病情较重,病人在发热时喜冷恶热,病室内要清 爽。可酌情选用各种降温法降低体温。对可能出现热极生风的发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如发现四肢肌 肉不时跳动,口角颤抖,两目呆滞,则是动风的征兆,应立即采取 急救措施,并报告医师。发现病人有澹妄或神志模糊时,可能为邪入心包,应注意观 察变化。病人口渴喜冷饮或大渴引饮,是热邪实炽盛,津液大伤的表 现,宜多给清凉饮料或水果、果汁等。对热结阳明、大便秘结的病人,可用缓解泻药通便。里热炽盛,热入营血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斑疹、吐触、便血 等血证,应按血证进行护理。中医治法为清泄里热,护阴保津。方药用白虎汤。五、健康指导:1、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 侵袭。2、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平素易于感冒者可进行耐寒锻 炼,自夏天开始,坚持冷水浴,持之以恒,可收良效。3、体质虚弱者,可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4、积极治疗原发病。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