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33466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首先,感谢卫生局及各位领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让我有幸参加_新中医针刀及五行六气三元针的培训班学习。通过五天紧张有序的学习,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操作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获益良多。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_月_日早上我们聆听了吴老师针刀培训讲座。针刀医学是经过_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学的最新成果,在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医学学科。在此次培训中,吴老师带领我们重温

2、了基础理论,细化了基础知识点。也传授了新的理念,学习了新的手法,参加了临床示教活动。吴老师深入浅出、循循诱导,传授知识,认真负责,课堂气氛活跃,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掌握了简单的实践操作。使我受益匪浅。_月31到_月_日,徐军老师给我们讲授五行六气三元针疗法的起源与历史、理论基础、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等其特点是五行补泻法则的丰富化,它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基础,在内经、难经“补母”“泻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五行中“抑官”“补官”“安身”“补子”等补泻原则,以天体运化为本源、气化为根基、盛微为核心,根据不同人体的寒热、胖瘦、体质的强弱,推演出发病根源,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疾病的目的。五行六气三元

3、针疗法所具有的另一个特点为相对安全性,该针法主要使用于四肢远端的五输穴,所以对内脏没有直接损害,比其它针法安全性更高,而且一次疗程中所取的输穴数一般为_个穴位以下,所以操作比较方便。此针法因根于阴阳、活于六气,均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调养治疗,对于内外科诸多疑难杂症疾病的治疗,疗效更加显著。为保证教学质量,让学员不只是在理性上认识五行六气针法,这次培训班还安排了课下的实操。每天早晨上课前、下午上课前,吴老师和徐老师都会为患者施针治疗,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内容精要丰富,加之吴老师和徐老师理论深厚,技术精湛,讲授示教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我们各位

4、学员都很尊敬两位老师。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二)医案助读随感医案助读书如其名,是医案阅读的入门导向类书籍。它解决了什么是医案、医案的重要性、怎么读医案三个基本问题。用具体的名家医案作为论述观点的串珠,边引用边议论,阅读印象尤其深刻,学习氛围也比模式学习更为轻松。引用的医案病案也有来源可循,书后的推荐医案也是实用性较强。作为一个未入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医案可以算是最初的临床体验。不同于以往生病就医的被救治,读医案是从医者的角度,看待“治病”这件事,注重的是辩证和论治。医案中医生辨证论治的思路比课本上的理论清晰,甚至能通过这样来进行跨时代的教与授。医案的重要性,有前辈用中医理论基础与之相类比

5、作为丰富医治灵活性的重要渠道,不可谓不须重视。在读助读之前,我对医案的了解不多,印象里的医案是模式又客观的,像说明文一般,科学却死板。读过之后才知道,我混淆了病历和医案的概念,看到的病历和医生记录的医案是不全相同的。像_性医案就有六种分类,每个分类下的医案不仅是客观的,有的会写明辨证施治的过程,有的会穿插医者的想法,有的甚至还是医者用来“秀文采”的手段。可爱又温暖的微微一笑,就是我在看到这时,对“医者仁心”的实在印象。而真正死板、条框分明的医案被称为病历式医案,虽然条理明晰,但给我一种又硬又沉的感受,思路也有断层,在真正临床实践时,如此模式的医案倒是有些像应付任务了事的样子,寥寥数笔地将病痛

6、飘然带过,不应该是一位医务人员应该有的态度吧。无论上什么课,做笔记都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好方法,对于阅读医案来说也是如此,只是把“笔记”两字换成了“评注”。评注不仅是为了能理解的更透彻,还可以表达作为医者的读者的自我观点,对医案著者的医学思想、治学方法和理论术语等进行评头论足。助读只列举了三条评注的益处,不过我认为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是中国式教育里所稀缺的,评注的存在对中医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绝对有利而少害。在对初学者的指导上,助读中给出的要求重视不同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入门级别应该怎么选择医案,想提高某项能力的人又应该选择哪位医者著的医案。悉数举例道来,不乏名师的气概。挑选合适的医案读本和了解

7、著书背景的建议给了我不小启发,中医虽是需要灵性的科学,但学习方法却还是要从理性出发。又或者说,死的知识和活的方法,都还是从医书来的。医案作为一种医书,它的价值之高正是体现在这儿:既记载科学的知识,又蕴含灵活的方法。只是作为我这样的小菜鸟来说,光是记忆医案里的知识,就有够呛的了。值得高兴的是,助读不仅记录各家医案病案,也有作者黄堭前辈对病案的注解,在读到难理解的案子时比较方便,不用拿着原书注解对照着参考,医者的思路也解释的非常清晰。黄堭前辈对医案的这番了解,想必也要建立在熟读医书与医治经验的基础上吧。助读作为读医案的指导性书籍,对不同类型的医案,也做了众多详细的重点规划。读起来比较像老师课堂上幻

8、灯片的文案,存在着小繁琐,但又是重点中的精华。想象起来倒是有点像一句话:“我讲的这些考试都会考到。好好记着。”如此的知识密集度,稍微想象都觉得喘不过气啊。真是越来越感觉像课堂上的老师了。这时就会想起,上学期错过了跟随一老前辈抄方的机会。虽然良机已逝,良师不得,现在想来也是不亏初入茅庐的黄毛丫头,虽是抄得金方,也是不解其意;纵使求得辩证论治如此那般,也仅是一家方法,眼界受限;抄得却不得施用,岂不郁闷。现在大一年纪尚小,知识经验也是不足,轻率跟师抄方,习得的没有知识基础支撑,又能如何阐发运用呢。反而是在打下长久沉淀的基础后,金方妙方才能拨的云开见日出了。经过沉淀的量才有机会升华为突破的质,只能勤奋

9、地充实自己而不能急着来的职业,大抵就是现在的我对名中医望尘莫及的原因吧。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三)蒋_男_岁,_月_日初诊,患者_天前起床即出现眩晕,不能下床行走,不敢睁眼,睁开自觉天旋地转,伴恶心,不欲饮食,无高血压病史,在荆州中心医院做颅内ct未发现异常,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经输液治疗一周后可以下地自由行走故出院,但眩晕频作,伴恶心欲吐,目胀,由子女送到我诊所要求中药治疗:(考虑患者年事已高,诊断治疗需谨慎由老伴搀扶进来,忙趴在桌上,述-晕,查血压125/_mmhg,心率_次/分,可以正常交流,舌淡苔白腻,脉滑。中医诊断:眩晕,证型:肝阳上亢、痰阻清窍;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10、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5白术_天麻20钩藤15石决明30(先煎陈皮15茯苓20丹参代赭石30(先煎枸杞15枳实15甘草_夏枯草15蔓荆子15生姜_片五剂令以清淡饮食,平卧。二诊:_月_日患者药以服完,今在家人陪伴下前来复诊,看车停门口,(下来一车家人老人今天独自下车,不需要家人帮忙,我自感欣慰,进屋后对我很是客气,一手和我紧握,一手拍我肩膀,说我医术不错,喝了3剂药就不晕不吐,独自可以出门了,家人也对我表示感谢,经过检查,舌苔较前薄些,且舌尖红,脉细伴口干,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治以在滋养肝肾,明目为主佐以化痰,方以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30菊花15枣皮15山药15熟地20茯苓15泽泻20

11、丹参陈皮15半夏12白术_天麻20钩藤20首乌20寄生20石决明当归20蔓荆子15甘草五剂收功例一潘_,女,初诊日期。_年_月。体本虚弱,多年来襟怀不适,因遭事故,致肝木上升而头目眩晕,肝木侮土而呕吐不休。右脉弦劲,饮食不思,二便不利,舌绛苔薄,情势颇急,可能发痉。宜凉肝安胃,服观后效再商。桑叶_克杭菊花_克粉丹皮_克黑栀子_克大白芍_克细生地_克姜川连_克法夏_克姜竹茹12克黄郁金_克羚羊镑_克另煎兑苦丁茶_克服上方左脉见平,舌绛见淡,苔薄见宣,眩晕立止,唯呕吐如前,纳食不香,二便未调。依前法去羚羊加安胃品以止呕吐。桑叶_克菊花_克丹皮_克栀子炭_克夏枯草_克苦丁茶_克细生地_克大白芍_克法

12、夏_克姜竹茹_克干苇根_克左金丸_克(分二次送服。上方服两剂,呕吐为止,舌苔已消,胃纳已香,二便正常,再以小剂泄肝安胃善后。例二魏_,男,_岁。患头晕目眩,兼有耳鸣,鼻亦发塞,嗅觉不佳。病有数载,屡治不效,颇以为苦。切其脉弦,视其舌则胖大无伦,苔则水滑而白。辨证:此证心下有饮,上冒清阳,是以头冒目眩,其耳鸣、鼻塞,则为浊阴踞上,清窍不利之所致。治法:渗利水饮之邪。方药;泽泻_克白术_克此方服1剂而有汗,不改方,共服五剂,则头晕、目眩、耳鸣、鼻塞等证愈其大半,转方用五苓散温阳利水而收全功。例三伍_,女,_岁。初诊日期;_年_月_日。头目昏眩,颈项强痛,四肢无力,鼻痂干结,大便干燥,尿多而黄,脉沉

13、细,尺部弱,舌有裂纹,苔微白。血压250/_毫米汞柱。辨为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方药:玄参、麦冬、牛膝、茯苓各_克代赭石_克生龙骨、生牡蛎各_克钩藤、菊花、远志、蝉蜕各_克二诊;服上方3剂,头晕见减,大便仍干,小便略少,血压降至230/_毫米汞柱。又有心悸胸闷,脉弦细。前方去代赭石、蝉蜕、玄参、麦冬、茯苓,加菖蒲、白蒺藜、女贞子、茺蔚子各_克,丹参、首乌各_克,磁石_克三诊。投药3剂,血压降至190/_毫米汞柱,头晕便干胸闷心悸略减,但下肢关节肿痛,脉细数有歇止,舌剥。前方除茺蔚子、牛膝、龙骨、女贞,加羌活、独活、鸡血藤各_克,随访_月,血压趋于稳定,身体轻松有力。例四杨_,女,_岁。血压高亢,

14、胸闷泛恶,头晕痛殊甚,脉弦滑,苔薄腻,厥阴为风脏,相火寄焉。风火相煽,上窜于巅,故致晕痛。兼之胃失和降,则胸闷泛恶,症情非轻(血压达230/_毫米汞柱,须防突变,急予平旰潜阳,和胃降逆,势见缓和乃吉。玳瑁片_克(先煎姜半夏_克生石决明_克(先煎菊花_克竹茹_克薄荷炭_克(后下炙僵蚕_克姜黄连_克钩藤_克(后下牛黄清心丸1粒(化服二诊。头晕痛,纳呆泛恶,心悸气短,苔腻薄黄,脉沉而小滑,与症状未合,是因脾土失运则痰生,因痰生热,因热生风,血压过高,风阳亢逆,故拟予化痰浊,和胃平肝,不斤斤于泻肝也。北沙参_克竹茹_克竹沥半夏_克陈皮_克白蒺藜_克北秫米_克橹豆衣_克炒枳壳_克菊花_克生石决明_克(先煎钩藤_克(后下生苡米_克朱茯苓_克三诊。用和胃平肝化浊法,中焦痞闷顿舒,脉象亦起,头晕痛渐瘥,纳渐增,泛恶亦止,然腻苔尚未尽化,再宗原法损益之。北沙参_克生石决明_克(先煎竹茹_克陈皮逆于胆。法当解热清中,利胆安胃。鲜竹茹_克赤茯苓_克煅赭石(布包_克枇杷叶(生姜汁炒_克旋复花(布包_克金铃子(酒炒_克左秦艽_克广陈皮_克酒黄芩_克炒山栀_克炒枳实_克川黄连(吴萸水炒_克益元散(布包_克评按厥证系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逐渐苏醒的病证。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