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47006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高职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石 油 化 工 生 产 技 术 专 业 建 设 方 案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一、专业建设基础 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4三、专业建设内容 5四、改革举措 7五、保障措施 8六、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9七、绩效考核指标 14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要做大做强支柱 产业。依托吉林油田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油气、炼油、乙烯产 能,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延伸产业链,拓展应用领域,到2015年, 全省石化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松原市是石油化工城,是省级 石油化工园区,石油化工专业人才匮乏。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是松原 市唯一一所职业院校

2、,改革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为区域发展输送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势在必行。石油化工生产 技术专业是吉林省教育布局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当地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随着松原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新技术的积极引入,化工 行业已经进入高新技术发展时期,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深入到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前郭 炼油厂等企业的调查发现,化工企业要求技术工人所占的比例为 70% 左右。但是目前,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中80帆无技能的初中或高中 毕业生,严重地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当地企业的经济

3、效益。做为新兴的石油化工城,2008年8月27日,省政府批准在松原 市建立省级石油化工园区。石油化工产品较多,松原市现有石油化 工企业240家,对技术工人的需要量十分巨大,每年大约需要 1000 人左右。而松原市没有一家培养培训化工技术人才的院校。松原职 业技术学院有责任承担这一重任,加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 培养和输送一大批素质高、技能强、能直接上岗、熟练进行技术操 作,并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型 石油化工人才。(二)现有基础与优势1、师资力量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4人, 讲师3人,工程师2人。另外,从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4、公司聘请高级工程师邢继光等 6人做为兼职教师;实行校企一体化办 学。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现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 和基础化学实验室等5个技能实训室,实训室面积 250多平方米, 设备总值250多万元,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训的基本需要。还拥有吉 林省松原市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炼油厂、长 山化肥厂、吉安生化等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校外顶 岗实习的需要。其中,作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与我院达成定单培养意向,并 将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院学生教学及实训基 地。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工

5、学结合。3、存在的不足(1)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装置操作与控制和炼油装置操作与控制等 课程改革力度不够,还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基于石油 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按岗位和化工生产工作任务开发课程。(2)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已开出化工单元操作、典型装置DCSa作实训项目,还缺少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生产流程等生产性实训功能, 不能充分满足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3)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有化工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还要通过引进专任教师和聘 任兼职教师调整师资结构。同时,还要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去锻炼, 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

6、展通过建立和完善“模块化进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典型化工装置为载体、化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做” 一体化实训基地, 打造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经过两年的建设,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校企互动、 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二)专业结构布局依托当地经济产业支撑,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主,带动应 用化工技术专业,最终形成以化工为主线的专业群,从而使资源利 用率最大化。(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 精神,并具有持续的学习和发展能力,能胜

7、任石油化工生产、建设、 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设备操作、工艺运行、产品检测能力的高技 能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职业综合素质训练贯穿始终,校企 共建,形成“模块化进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建设1、构建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依据化工生产过程 和生产任务的需要,分析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岗位能力, 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化工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 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现以 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能力培养,强化素质养成, 注重应用性、实用性和职业

8、性,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核心课程建设重点建设化工单元操作、炼油装置操作与控制、石化产品检测、 反应器操作、化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完成相应网络教学站点建 设、电子教案建设、试题库建设,完成教学课件建设。至少完成其中一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在教材中引入企业标准、工作规范和 实际工作案例,使教材内容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企业和行业 技术发展同步。3、教学资源库建设结合石油化工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围绕专业教学目标、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评价等方面,引入企业新 技术、新工艺,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石油化工教 学资源库,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三)教师队伍

9、建设采取“教育提升、政策激励、制度约束、目标引导”的机制, 通过培训、研修和深造、企业挂职锻炼以及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 形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 学机制。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4名,“双师” 素质教师达85%企业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8人,专兼比达到1:1, 打造一支技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学骨干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立校企 间技术研讨制度,每年进行两次校企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经过两 年的运行,建设一支热爱职业教育、观念超前、结构合理、技能过 硬的优秀教学团队。(四)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利用两

10、年时间建设一个具备仿真模拟训练、实训实习、职业技 能培训和鉴定等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将面积由现在的250平方米扩建到500平方米,增建化工单元实训中心、质量分析检测中心和 石油化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化工单元实训中心具备各装置的正常开停车操作、事故处理训 练、调节控制训练、设备仪表维护训练等石油化工单元操作技能的 实训功能,进行“化工操作工”职业资格鉴定。质量分析检测中心具备石油化工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按相关行业标准对各种石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与评定,具备承接石 油企业职工石油产品分析与检测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 力,具备对学生以及石油企业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分析检验工” 职业资格鉴

11、定的功能。石油化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通过甲苯歧化、乙酸乙酯合成的化 学反应过程及产品分离、净化过程的生产性实训I,具备“化工总控 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功能。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有吉林省松原市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炼油厂、长山化肥厂、吉安生化、来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在校学生在实践环节上的真正需求。其 中,作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吉林省松原石油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达成定单培养意向,并将吉林省松原石油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院学生教学及实训基地。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化工生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载体开发实训项 目,组织实践教学

12、,创建良好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大力开展化工检 验工和化工总控工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制定学生实训质量考核和评价标准,校 企合作共同编写指导书、培训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建设实训基地 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共同实施 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校企联合育人基地。(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石油石化企业的宗旨,充分发挥实训基地 的职能作用,使之成为在校学生、在岗职工获得职业技术资格的鉴 定基地,成为企业职工岗前在职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人员 再就业的培训基地。每年进行石化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200人次。四、改革举措(

13、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二)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加强课程建设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四)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加强校企共建,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五、保障措施(一)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系主任担任组长,专业带头人担任副组长,强化对专业建设的 宏观指导,制订详细的专业建设规划、实施计划和具体目标。同时 聘请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武中山和大庆职业技术学 院副院长于德水担任专业建设指导顾问,负责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指 导工作。(二)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专业 建设的

14、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 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同一些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本 专业已与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松原市前郭煤油厂、 长山化肥厂、吉安生化等 6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现已建立 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四)实训条件配置保障现有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仿真实训和基础 化学实验等5个技能实训室,实训室面积25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 250多万元,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还有吉林省松原市石油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煤油厂等 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

15、 地,满足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其中,作为石油化工生产技 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达 成定单培养意向,并将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院 学生教学及实训基地。(五)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保障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双师素质和双师型教师培 养、引进、考核和职务评审聘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六、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表序号专业项目项目任务与内容工作进度资金分配(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人才培养 方案制定 与实施1.人才培养模 式与课程体系 改革1 .组建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小组;进行市场调研,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完

16、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2 .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形成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3 .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团队。4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形成课改方案。5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与考核标准、教学大纲,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 准与实施办法。2012年3月-2013 年 12 月102.教学模式与 方法改革1 .完成“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2 .完成“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3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4 .完成综合实训教学实践环节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2013年3月-2

17、013 年 10 月82课程与教学资 源建设1.优质核心课 程建设1 .组建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团队;2 .建成两门院级精品课程;3 .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优质课件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方法手段建设2012年3月-2013 年 10 月30序号专业项目项目任务与内容工作进度资金分配(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3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1硬件建设1、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油品分析实验设备。2、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训设备。2012年1月-2012年4月822校外实习 基地建设吉林省松原市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炼油厂、长山化肥厂、吉安生化等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作为石

18、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与我院达成定单培养意向,并将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院学生教学及 实训基地。2012年5月-2012 年 12月23内涵建设以石油化工生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载体开发实训项目,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创 建良好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制定学生实训质量考核和评价标准,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指导书、培训 教材等。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共同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校 企联合育人基地。2012年5月-2012年12月2序号专业项目项目任务与内容工作进度资金分配(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4师资 队伍 建设1.专业带

19、头人 培养和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工厂引进工程师 2人。1 .在专业期刊发表1篇专业技术论文。2 .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项目1项。3 .参加国内专业学术会议。4 .到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参加学术会议。5 .指导1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2012年9月-2013 年 10 月152.骨干教师培 养培养骨干教师4人。1 .主持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 .在专业期刊发表1篇专业技术论文。3 .参与完成一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4 .专业培训学习一个月。2012年3月-2013 年 12 月153.教师“双师” 素质培养1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最终提升到85%2 . 90%)勺任课教师通过专业技

20、能培训考核。3 .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培训并通过学院的实践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能力考核 教师顶岗实践 教师在职培养 教师短期培训2013年1月-2013 年 12 月104.聘请行业企 业兼职教师1 .进行专业建设,指导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大纲、教学文件编制。2 .参与专业教学督导。3 .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4 .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任务,参与完成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指导。5 .聘用2名技师、能工巧匠、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8人,专兼比达到1:12012年5月-2012 年 12 月10序号专业项目(负责人好俊)一级指标项目任务与内容工作进度资金分配(万)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

21、建设1 .实现设备、教室数字化2 .图书、讲义、课件数字化3 .实现教学、管理、服务、办公数字化2013年3月-2013 年 10 月106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 建设1 .建立校企共同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道运行机制2 .建立校企联合育人基地2013年1月-2013 年 10 月6七、绩效考核指标建设内容预期效果课 程 改 革人才培养 方某设计完成适应现代石化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能起到小氾引 领作用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课程1门;与企业共同编写特色教材 1门;开发教学 资料库,并推进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米用理实一体、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师资 队伍 建设专业带头 人培养

22、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1名。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 4名,承担主干课和核心课,完成院级优秀课程 1-2门,制作多媒体课件 2个。双师素质 教师培养培养双师素质教师15名,完成实践课程开发 3门,指导实践教 学3门。外聘教师外聘2名技师,参与完成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 指导。实验 实训 建设校内实验 实训建设完善现有实验条件,改善学生实训条件,完善服务地方功能, 起到松原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在原有合作企业基础之上,新建3家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实训 内涵建设完成实验实训运行机制及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教学质量 评价与企业共同研究建立石油化工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 控体系,并与企业联合制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对参加工作的学生,其五年内的发展轨迹进行追踪,并分析形 成报告,根据需要及时修改质量评价标准。社会服务技术服务为松原地区石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攻破技术难题。培训服务每年进行石化生厂技术方面培训200人次。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2011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