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47617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 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 10.01毫米或以下。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 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 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 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

2、差。(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 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 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 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 出的物质所充填。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H 铉 rH-r .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 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

3、膝状 -箱状 -圆弧状渐变过渡。七、膝折:九、盛鹿参翼耀两:你/ 冬、鹿则褊确皱:;,* u *" % Li 丁仲 1 岸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 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十三、不对称褶皱:指两翼不等长褶皱的中面与轴面互相不垂直,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 像对称的褶皱。对于一系列连续发育的不对称褶皱,如果顺褶皱枢纽的倾伏方向观 察,可将其褶皱面形态从长翼到短翼的变化描述为S型或Z型,它们反映了褶皱的倒向:S型为

4、左行或逆时针倒向;Z型为右行或顺时针倒向。十四、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 ),枢纽近水平,横断面为相似褶皱,三维形态为斜 歪水平褶皱。十五、平行褶皱:是一种典型的褶皱几何模式。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 厚度保持不变,所以也称为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曲率中心,所以又称同 心褶皱。由中心向外褶皱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平行褶皱增大、曲率变小,岩层越来越 平缓;向着核部方向,曲率逐渐变大;由于要保持褶皱层的平行性及厚度不变,因而 褶皱形态必须随深度而调整。如背斜顺其轴面向下,褶皱面弯曲越来越紧闭,甚至 成尖顶背斜;或为了调整褶皱层的向心挤压,在核部出现复杂的小

5、褶皱和冲断层; 再向下褶皱消失,与下伏岩层间出现一滑脱面。平行褶皱一般发育在不变质的沉积 地层中,出现于构造变形不太强烈的地区。十六、相似褶皱:是一种典型的褶皱几何模式,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作相似的弯曲。各面的曲率相 同,但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褶皱的形态随深度没有变化。相似褶皱在理想的相似 褶皱中,褶皱岩层中平行轴面测量的视厚度在各部位保持一致,而其真厚度则表现 为两翼变薄而转折端加厚,为顶厚褶皱。这类褶皱一般发生于较深构造层次中、浅 变质岩区或软弱岩层中。(看到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不由回想起当时考构造地质学的情景,当时我们班因为“魔幻四重奏”的困扰,几乎一半的人折戟沙场)十七、顶厚褶皱:厚褶皱

6、当褶刍蜡层中几种岩褶皱的蹿燔被物雕炼勺械传蝌加超健岩层:一行轴度在各部位保口哈本特康Ic型褶皴吁莪深构造层次中、,浅变质岩区或软弱岩层中各褶皱层复式协调弯曲叠加褶皱: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叠加褶皱在造山带十分发育,在变质 岩中亦常见。就其形成时间而言,叠加褶皱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旋回中的褶 皱变形的叠加,也可以是同一构造旋回不同构造幕的褶皱变形的叠加,甚至可是同 一期递进变形过程中晚期增量应变对早期褶皱的叠加。图1早期褶皱为不协调紧闭 褶皱,褶皱两翼总体夹角小于30o;晚期褶皱为开阔褶皱,使早期褶皱轴面发生圆弧 状弯曲。图2早期为等斜褶皱,两翼平行,转折端强烈加厚。晚期为

7、开阔褶皱,晚 期褶皱枢纽与早期褶皱枢纽近平行,发生共轴叠加。二十二、尖圆褶皱:是横剖面上相邻背形、向形的形态为圆顶(舌状)和尖顶相间排列的褶皱。此 类褶皱的形成是当韧性差 w 1/ 2较小的软硬岩层界面在平行缩短方向受压时,尖 圆褶皱沿此界面纵弯作用的不稳定性使强硬物质向软弱物质偏移,造成具较大波长 的圆滑褶皱;而由软弱物质向强硬物质偏移形成较小波长的尖顶褶皱,楔入强硬岩 石中。典型实例是在砂岩和板岩界面上发育的由尖、圆褶皱构成的窗椽构造。它是 地壳上最主要的褶皱类型之一。二十三、非圆柱状褶皱:非圆柱状褶皱是指极点的90流于平均兀圆左右20环带以外的褶皱。如圆锥 状褶皱、穹窿、构造盆地等。二十

8、四、共钝X型剪节理:在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剪节理相互交切,交线指示中间应力轴。2;在垂直交线的平面上,两组节理的锐夹角平分线指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T 1,钝夹角平分线指示最小应力方向 。3。(前两个星期上岩溶工程地质课时讲到这里,就这个问 题讨论了二十多分钟) 二十五、剪节理:,:剪节理形成于主构造破碎带的边缘,如果是密集带又可称为咄也带或构造破碎如,是一种比较平直、紧闭、陡倾角(80-90度)的裂隙。:单组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延伸7以较长,地质构造力学把它叫做扭住裂隙。普潺产在刚性(坚硬)的,石中,%性岩石则,褶皱j柔部口弯曲t理,剪,1产呼勺破裂面, 直有以下主要特彳,:媲滑,s(

9、a)产状稳定,岩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剪节理未被矿物填充时是平直闭合缝,如被填充,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G)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 和胶结物。(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钝“ X”型节理系。(e)主剪裂面由羽状 微裂面组成。(当年乌当实习时阿毛问我剪节理和张节理在野外如何识别当时我记混概 念了所以无从说起加上王约诡异的眼神,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堆杯具)二十六、剪节理及派生分支张节理:剪节理平直稳定,派生分支张节理与剪节理面呈30度角相交,锐夹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交汇处张节理裂口较宽,运离则尖灭消失。沿剪节理及张节理

10、均充填石英脉,石英 矿物生长纤维显示剪节理具张剪性特点。(考卷上似曾相识根据这玩意儿判断断 层的性质可还记得?) 二十七、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出现。(b)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c)在 胶结不甚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如果穿切砾石,破 裂面也凹凸不平。(d)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或岩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 壁平直或粗糙不平,脉内矿物(如石英)常常呈梳状结构。( e)张节理有时呈不规 则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 X型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钝雁列 式张节理,有时

11、也呈放射状或同心状组合形式。(多多注意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区别啊同学们看到没?这张图里张节理又粗糙, 又延伸不远,脉宽较大) 二十八、雁列张节理:雁列张节理以右阶型式排列,节理中充填方解石脉。二十九、节理的交切:发育两组时代不同而相互垂直的节理, 沿节理均充填方解石脉,早期节理细长, 具剪裂特点,晚期节理较宽,延伸不稳定,为张裂。晚期节理切过早期节理。(从 这张图可以看张裂和剪裂的区别了)三十、羽饰:是发生在比较均匀细粒脆性的岩层中节理面上的纹饰,主节理面上发育的羽状 或人字形花纹,指示节理面的破裂扩展方向,人字纹尖端指向裂纹源。有时主节理 面上还出现贝壳状肋痕,称为蚌纹构造,显示裂纹扩展时的前缘

12、。边缘带的边缘节 理在层面上显示雁列式排列,与主节理面一般呈520°相交。边缘节理面上发育 次级羽饰构造。边缘节理与连接其间的坎面(横断口)代表主节理面的扩展裂纹接 近层面(自由面)时发生的迅速破断(剪切唇)。两侧岩块节理面上的花纹互相嵌 合,标志着节理生成后未发生相对位移。三十一、正断层:正断层的基本特征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其最大主应力近于垂直, 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走向垂直于最小主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呈锐角的断层面与水 平面夹角大于45° ,断层面倾角较陡。因此,正断层主要是受引张力及重力作用使 上盘向下滑动形成。错动时垂直于断面走向的水平方向有所伸长,断层破碎

13、带胶结 较差,透水较好。三十二、小型阶梯状断层:沿断层面充填有方解石细脉,注意左侧的断层靠下部具逆牵引,右侧断层靠上 部具正牵引,总体反映为生长断层。三十三、小断层:大理岩褶皱转折端发育的小断层,根据相邻层的错动方向可判别断层性质为正 断层。(其实这种判断方法还真是笨呐,看那么陡的面就知道不可能是逆断层)三十四、小型逆断层:靠下部岩石破碎失去连续性,靠上部体现了褶断和裂隙的发育,体现先褶皱后 断层的发育过程。三十五、断层擦痕与阶步:是断层面上与断层擦痕伴生并与之垂直的微小陡坎。坎高不足一毫米或几毫米。阶步延长方向与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垂直,顺下坎面方向抚摸,手感光滑,这时手动的方向代表另一岩盘

14、相对运动的方向。(判断断层的性质当年阿杜在金沙湾 讲解的时候,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说素质说素质,真他X的没素质)三十六、糜棱岩:具有糜棱结构的岩石称为糜棱岩。 糜棱岩是强烈破碎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往 往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使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并由于 强烈的塑性变形,使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糜棱岩的粒度 细小,但一般比较均匀,外貌致密,坚硬。有时在断面上可见凸镜状定向排列的碎糜棱岩常由花岗质岩石和砂岩类岩石形成, 所以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和长石, 并 常被压扁、拉长,石英碎粒还可出现平行光轴的波状消光带。在磨碎的基质中有时 残留有稍大的石英、长石单个

15、晶粒(或碎屑),或由两者集合构成的“眼球状体”。眼球体中同样可见波状消光和解理双晶纹的弯曲。糜棱岩常具条带状和纹层状构造,条带和纹层的形成系由矿物成分、颜色、颗粒 大小等差别造成的。糜棱岩也常见一部分新生矿物出现,如绢云母、多硅白云母、 绿帘石、滑石、蛇纹石等。这些矿物常作定向排列,致使条带构造更趋明显。糜棱岩是一种变质岩,原岩经过强烈挤压,破碎后形成细粒,是一种动力变质岩 石,粒度一般小于0.5毫米,但有时也含有少量比较粗的原岩碎屑,呈现为眼球状 的碎斑。糜棱岩致密坚硬,主要由花岗岩、石英砂岩组成,伴生部分新生矿物,如 绿泥石、绢云母、蛇纹石等,一般分布在断裂带的两侧。三十七、地垒: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偶为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升的梢形断块构造。喜欢更多地质资料的各位同行,可以进我的 地质专业博客 去看看,里面也许有你们需要的资料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