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器大型化设计学习要点与笔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55490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器大型化设计学习要点与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塔器大型化设计学习要点与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塔器大型化设计学习要点与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塔器大型化设计学习要点与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器大型化设计学习要点与笔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塔设备设计中如何判断是否加框架支撑高径比(H/ D)较大的塔在风载荷的作用下,在塔顶处会引 起一定的静挠度。因此在完成初步的塔设计后,还要验算塔设备的挠度值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而决定塔是否需要加 框架支撑。本文通过实例中对塔的强度及挠度的计算,来判断是否加框架支撑。按GB150 -98钢制压力容器1和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的SW6压力容器设计计算程序软件包进行计 算。是否要加框架,和塔顶挠度有关:要降低塔顶的挠度,可以 采用增大塔径或壁厚得到。一般来说塔径由工艺计算而得,改变它较难,而壁厚与塔顶挠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对高径比 (H/D)较小的塔,以塔壁厚的大小来调整塔顶挠度的大小比较

2、 有效果和合理,对高径比(H/D)较大的细高型塔,加框架支撑 对减少塔顶挠度会有明显的效果。塔式容器整体应力分析及评定塔器的现行设计方法均基于常规设计方法进行2( JB4710-1992钢制塔式容器),常规设计通过解析法计算出在考 虑不同载荷组合情况下的初设计结构各危险截面的应力,进而对计算出的应力进行评定,实现对塔器的有效设计。由于解 析法的力学构建基础模型不可能对实际结构的复杂性进行详 尽的考虑,因此实际上计算结果和具体的结构存在或大或小 的差异,加之对各种应力采用统一的弹性实效准则进行控制 , 也给实际工程中材料的有效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完整的塔器分析应考虑以下载荷:压力作用,液柱静压

3、力 作用超过设计压力的5 %时尚应计及液柱静压的作用。塔 器的自重作用。风载的面力作用。地震的体力作用,包括水平地震力和垂直地震力,一般情况下只考虑水平地震的 作用。偏心载荷。在塔器分析中应分别计算自重载荷、内压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偏心载荷和压力试验载荷引起的应力。于工程分 析中采用弹性分析来处理具体问题,因此,在塔器应力分析 中各种载荷引起的应力就可以分别计算,进而采用线性叠加 的方法来计算各种载荷组合工况下的应力。塔式容器设计问题解析本文所论述的是在JB/T 4710 2005钢制塔式容器中明 确规定的高度H大于10 m,且高度H与平均直径D之比 大于5的裙座自支承钢制塔式容器;塔设备

4、筒体分段有以下原则:第一,每一段内不得存在直 径、壁厚的变化;第二,锥形壳体应单独分成一段或几段; 第三,存在集中质量的塔式容器,应使集中质量的作用点位 于该计算段的质量集中点,避免在同一计算段内形成两个质 点。关于计算软件的一些使用注意 塔设备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塔体轴向应力校核:塔体承受压力(内压、外压)、弯矩(动 震、风和偏心弯矩)和轴向载荷(塔体、塔内介质及附件等 的重量)的联合作用。内压使塔体产生轴向拉应力;外压则引 起轴向压应力;弯矩使塔体一侧产生轴向拉应力。另一侧产 生轴向压应力;重量使塔体产生轴向压应力。由于压力、弯 矩、重量随塔器所处状态而变化,组合应力也随之变化。因 此,必须

5、计算塔器在各种工况下的轴向组合应力,并确保组合的轴向拉应力满足强度条件,组合的轴向压应力满足稳定 条件。一般情况下,塔器有安装、正常操作、停工检修和水 压试验四种状态。列表说明各种工况下的应力计算及控制。在进行应力校核时,理应对各种工况下的拉、压应力分别 进行计算和校核。但为了方便计算和偏于安全 ,规范对 校核项目进行了简化,如表1所示。表1不同工况的姐舍应力恋其鞍核正常掛作9*水吊輩|正压正侦)圧IE质正(A)S组會扯应力盯临+旳一叫F十巧叱十旳 (3)町一衍+打 <3)OtH巧许用抄应力込珅Q.0-雜口冲0-吐口冲引+旳+-l-wg+'Uj C3)吨+巧(3)一 0十吨+片也

6、亠主<3>许甲压应力 UK2J(册幡小 Ik的我小満壮町丿戟2 0. 9ko4fkB较小軒.10. Okfft1为便于计1堤范*中町fuH都敢设计靈度下之值"2考比快期住聞和苦期版肾对塔器酣柞用奴果M;同*许開讷向匪力忌曲韭曼庄刀件洋曲個的基抽匕 柬匕竝制劇咅臺數kD3苗要进打赳力祝極塔-钢框架一体化设计在化工装置的塔基础设计中,对于独自矗立的塔基础设计一一 般是由设备专业按照塔体计算的专业软件计算塔体,然后再将算得的塔根部的基础数据提供给结构专业 ,结构专业再按 照塔基础的设计规范及塔根部的内力(垂直向下的重力、地震 或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剪力及弯矩)计算塔基础。然而对于矗立 在露天钢框架装置内、上部支撑在钢框架平台上的塔,如果 还按照底部支撑,上部自由悬臂的模型计算基础计算就不合 理了,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作者提出了 :塔的基础数据(地震及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剪力(Q)及弯矩(M)由结构专业按照塔的真实受力状态的计算模型 即塔-钢框架一体化模型进行计算,而垂直向下的重力(N)则 仍按照工艺专业提出的基础数据来计算(内力Q、M的计算 过程略)。按照简化的计算模型,即上部在各支点处简支、下 部固结的计算方法算得的塔根部的内力大大减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