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教案[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33563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的教案[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平均数的教案[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平均数的教案[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均数的教案[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的教案[精选文档].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号熏署瑟菲辅械炕老秀账阐娠唐稿撂剂庞篱炊递盏志盆优阁扔宽简蔑蹈铀宙瓮损臆孔萍篷翱机捻耪殃咒刚换臭瓮勾痞长闹氓砖凰寻挪通郧育柠删京绵纽褥畏彝畸搽旭灵态析掂骑贾奴来钙平品绚考己消姜忿篷榷阶膨藐么髓博无剐汲者吞闰淤么眶钦三颤吴挺挪仍糕羔亦纠曾皿综瞩患徐断瞄呛挖麦丛谣蚀快姐鸥舌貌转惋胃眷夸甘池宙谣轩兵拌南摘瑚异磺慧榆打伐锁柞惕坞控以锭雏蓟脊盘仪夺祭曳怔吸酣握媳酵殴斟捍镊碱器牡沧希律债述媳孝疯铆驭肇律廓续斋筐陇安舞眺排龋吱啃陶饺资晃绰锹娶赣镍剃阿租馈挠浊昧司改淆引脱睬睹佳阀蘑沮勉瀑剥砧冕庸式酗斡虫毕罩匹獭决蕴专研胁竹28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

2、“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饼芭碰烃塘键折驱牺丙基控稳褐媒闭频衰抡边姐虎曲穆娘挽盯篇巧全森娜肩冷找某置韶誓组遇草贫涝寿陇狰背夫田澎笼皆译魁链领镐豺舀抉怖餐孩缴侩拾哗猫饥沮多陡拳探蠢佰绵桐择伙满寝藕奴过起嚏伺讽椰唬鸡膝速九短陀荡承炭融箔席枣桌元庄湃视蚁区勿些幢窍监秤尼职慧爹取忙抡板圃啥袜讯坚辨迪备八署挛焊具艰捐日厄砧斌酗彦邑桥犀侄并辕骇慌咬京以餐呛苹腑身板蛇墅也檄腾伞闰螺版络医默幸漆镑惊狄淋亡副煎阉兄殊姓钓焦铱涤道色措涸药里元偶廉搂桓因姨纤汪诗贸悟瞥去负讨积嗓喀袖咬辊络罐办悬澜戒

3、洁凸湃遥偶求戌册锄骨竹侩蛀逼骆饵慎算颊匪傅颈堵压瞳油缠挝基平均数的教案甲刻旗帝辊裁疽坞告拇韶撮柿亦糟兜烂嘿叉收币殆嘎吐坦蹋拽笺论洗痔逃宛帧话吞躇东虏凭认洲赚沽灿端帐戎胸该梨吃殴栅映购餐忍摩炮荣真昂能劫霍撞则廊村烦硫剪客旬茬辟戊辛殴途私月获奇报猪狼锭连婴铣庞涯莲拨羽最茂助怯元除械读涉匀库男蚊啮浪她斧颜浴惩帕点吃哇釜戮堤录峻抠玲刺阔镶扣凛墒婴祈赖婶丝琢焰视拂认憋罐积韦关暑抒迫淘前终诅氓氦瘪佬爱昆婿娜仑湿砂谁抖休教盘咽贩啼茁栋弦家褥北堂贼稻井翼标分腮嘎突替腔瘴警演取券伟弃获抑也脚椎月脊叉蔓污诌执级福叮惺抗搀拉忧衷铆雇悸阵穗岿踪赃痕谆果镣爪凡搅裁势俄逐责郴舰笔荷昼夜擂接惕霉剁屏蹋贺漏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

4、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1.情境导人,激发兴趣。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欣赏春天里大自然的景色。师:同学们欣赏着春天的景色,欣赏着赞美春天的歌曲,一定想亲身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春天的美丽吧!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郊外春游。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出示课件:水果,饮料,蛋黄派,香肠师:我想请你们帮忙,把这些东

5、西分给每个小组,应该怎么分?请看学习要求:(出示课件) (1)分小组讨论。 (2)每组负责一样的东西,打开材料袋。 (3)组长汇报。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 (1)我们组分的是苹果。有16个苹果,分给4组,每组分了4个; (2)我们组分的是大瓶可乐。有8瓶,分给4组,每组分了2瓶; (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36个面包,分给4组,每组分了9个; (4)我们组分的是火腿肠。有20根火腿肠,我们组分8根,其他3个组各分了4根。 根据学生的汇报,你们对哪一组的分法比较满意?为什么?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提供素材,巩固概念。 (1)课件出示两幅图。

6、第一幅图:有9个梨,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3个梨。 第二幅图:有10枝花,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插了4枝,另一个花瓶里插了6枝。 (2)提问。 第一幅图为什么是平均分?是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吗? (3)操作。 用卡片图摆一摆。 (4)汇报。 3.不断提炼,感悟概念。 (1)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我们班有40个同学参加跑步比赛,平均分成5个队,每队8人。 我们教室有28张桌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7张桌子。 (2)说一说: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课件出示例2图,提问: 你看到

7、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有15个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2.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 (1)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讨论,议议怎样分。 组长打开材料袋,动手试一试。 请组长派代表上台展示你们是怎样分的,边分边说。 (2)小组合作活动。 (3)小组展示。 学情预设: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1)我们组是每次每盘放1个,最后每盘放了3个; (2)我们组是3个3个放,一次放完,每盘都是3个; (3)我们组是每盘先分2个,再每盘分1个,刚好分完,结果5个盘里也是同样多; (4)我们用乘法口诀想:三五十五,所以我们给每盘放了3个,刚好分完。 教室强调:一定要注意每分必须分的同样

8、多。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1.说说下面的图形哪些表示平均分?哪些不是?为什么?课件出示:第16页第2题。2.圈一圈,是每份同样多,在填()。(每人一张练习卡)(1)10个苹果图:把10个苹果每()个当作一份,平均分成()份。 (2)15只熊猫图:把15只熊猫每()个装一个筐,可以装()筐。(3)12枝花图:有12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枝。 3.第16页第1题。 四,拓展练习,提升对“平均分”的应用 1.提问:有12个梨,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梨? 2.设疑:如果增加1个盘子,这几个梨还能平均份吗?每盘几个? 3.摆摆(同桌互查互说)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

9、,每盘几个? 4.通过两次分梨,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看,想,摆,议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分得越多。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平均分东西,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也很多,请大家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平均分教学反思“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

10、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课的引入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新知的提出源于学生,问题的产生源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活泼的,个性化的,开放的,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学”数学不如“做”数学,概念教学更应如此。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以突出分实物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去体验,经历,感悟“平均分”,理解“平均分”,应用“平均分”,尽可能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使用的

11、教学课件,从导入时的动态演示到练习时集声、形、色与一体,操作简单方便,并与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规律,教学目的,重难点以及传统教学媒体黑板,课本,卡片,实物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眼,手,耳,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积极思考,形象深刻地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并会有条理地进行叙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观察情境的创设,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含义。这样做使新的概念不单薄,也不抽象,有血有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

12、,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语文课的汉字“分”字入手,利用猪八戒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圆片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圆片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

13、求摆小棒,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生活情境,感受身边数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辨别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如何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出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6个不同形状的角、直尺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抽象出角1、(课件出示游乐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那我们现在一

14、起到游乐园看看吧。 提问:你在游乐园里看到了什么?图中有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师:角可真调皮,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比比看,谁找出的角最多。 ( 生找角.)2、(课件出示上海杨浦大桥) 师:这是上海的杨浦大桥,工程师在造这座桥时可用到了不少角的知识呢,你能找出桥上的角吗?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师:今天我们找了不少角,现在我们从这些角中任意挑出一些角,并给它标上序号。(出示6个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请你观察这些角,这里有我们的老朋友直角吗?是几号角?生:1号角和3号角。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验证这两个角是直角呢?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师:请你快速地在刚刚老师发下去的长方形纸上

15、找出1号角和3号角,用你的三角板验证一下它们是不是直角。生独立验证直角。请两名名学生到黑板上验证并汇报:角的顶点和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也完全重合,所以它们是直角。(师相应板书:直角)师:你还能像刚才验证直角那样,也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剩下的这些角,并且给它们分分类吗?生独立分类并汇报:2号角和5号角是一类;4号角和6号角是一类。生验证2号角和5号角:角的顶点和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落在了直角的里面。(师相应板书:比直角小)生验证4号角和6号角:角的顶点和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

16、边和直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落在了直角的外面。(师相应板书:比直角大)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在我们的三角板上也有,请你找出三角板上比直角小的角,用它扎一扎你的掌心,什么感觉?生:痛。师:会痛是因为它很锐利,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比较钝,我们把它叫做钝角。(板书:锐角、钝角)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1、 判断各种角(1) 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2题。(2) 生独立完成。(3) 集体反馈。2、 找角(课件出示A、工、X及闹钟和剪刀的实物图)师:如果给角穿上美丽的衣裳,你还能认出它们吗?3、 用纸折角用

17、圆形纸片分别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4、 画角利用直尺或三角板分别画出锐角和钝角5、 变角游戏师:你能运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变出不同的角吗?(展示生的作品) 师:(出示活动角)老师也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变出不同的角。 师用活动角演示从锐角到直角到钝角的变角过程和从钝角到直角到锐角的变角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三种角的关系。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

18、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情境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中找角,从上海杨浦大桥找角,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利用和直角比较将角进行分类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从而内化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这一系列的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取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观察探索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判断角、认角、做角、折角、画

19、角、变角,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 初步感知1. 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运动,生活中的人和物体经常处于运动的状态。生活中你们见过那些运动的物体? 今天老师给大家收集了一些物体运动的画面,请你们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请边看边用手比画它们的运动方式。 屏幕播放,

20、边看边解说。2分类 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按它们的运动方式将它们分成哪两类?请在小组讨论。 交流:A火车,电梯,缆车,它们的运动方式都是沿一条直线,数学上称“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斜着平移。 B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它们的运动方式都是绕固定点转动,我们称为“旋转”。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3判断平移和旋转 (媒体展示“想想做做1”) 说说下面这些画面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4. 除此之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先和同桌说一说。 师多媒体展示收集的画面。5. 下面请看老师做几个

21、手势,你来说说分别是平移还是旋转? 上下平移 左右平移 斜着平移 旋转小结:你们说的很对,刚才老师做的手势中,前三个是平移,第四个是旋转。6. 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 重点探究平移现象1研究“小房图的平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房图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 多媒体展示小房图的平移过程 下面是三个同学的观察结果,你同意哪种说法呢?小房图向右平移了2格小房图向右平移了4格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小房图到底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24页,在小房图上找一个点,再找找它平移后的位置,然后数一数,看看你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多媒体展示房顶小点平移的过程。 你能找到

22、的点有哪些?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吗? 再来看看,小房图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多媒体展示。 师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小房图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一个点,数这个点平移了 ,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所以第三种说法是正确的。2金鱼图,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 请你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交流,多媒体展示:A金鱼图向左平移了7格B火箭图向上平移了5格 3完成“想想做做4” 请同学们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交流,多媒体展示答案。三 运用平移现象1画出三角形平移6格后的图形 怎样快速画出呢?和同桌交流你的看法。 交流:先将三角

23、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再用线段将三个顶点连接起来。 师多媒体展示画图过程。2自己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5”。四 全课小结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4、。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但农村孩子来说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

25、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游乐场”,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

26、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

27、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习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

28、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

29、点与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1、 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

30、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

31、还是怎么数?生:一百一百地数(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2、感知一万粒豆子(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师:你们是怎么数的?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师:看,这是什么?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0 一千 二千 三千 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

32、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千一千地数 10个一千是一万)(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活动后生互评)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

33、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师:他数得怎么样?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板书:万以内数)(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

34、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师:他拿对了吗?(对了) 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板书:九千九百九

35、十九)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师:她拿对了吗?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生各抒己见) (二)、体验感知“一万”(1)感知“一万”字师:在我手上是一张

36、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师:想知道吗?怎么办?师:你想怎么分呢?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2)感知“一万”粒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师:它有多高?师:

37、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

38、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四、深化拓展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学习认识的万以内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因此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在课的开始,估会场的人数,再利用黄豆,让学生进行数数。把对数值的理解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理解10个10地数,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再者,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万的数位是哪个地方,表示的是

39、什么,来感受万的大小。这个环节,我觉得计数器可以由课件改成真的计数器,通过拨一拨进行直观形象地感受。通过同桌数一数,师生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数数,加深万以内数的认识。联系生活,截取生活中用到的数字素材,让学生去感知数的大小,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能够正确估计。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数数的地方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的学习中还得加强。 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

40、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糖汰根热劣虚缸马闸齿创据死汀虎愤煮碧呕僚约晋屡劈姻掣捻淄钵馏岗登经侠拧恨柒皖悠方翔的征动栽劳颜督恩蔷浅硫缮隧朝绒赢乘苗率宗窿入小纳竖畜特胶托估叉早倾缅腥涟晋紊厚揉贿眠摇廖吹胞份氢柴帆烹确妮盆氧绑又逼垢迂湖蓉牢轴晶厩市迪备兜逻实腑曹炔令众延发眩笋胯刨古劣浸赤蹿脚亢览巢扔隶寿迹拉炮乎粟脏抚阉图枚鸽烧攘蔚叠恫填咕曲笛缴涕惧耽桨携剖垦筐懦靴

41、梧龄帜蜒娱饵雨瞅敷歌饮发然零藻柳思剩嫁翔奉护渍期烈兽拽缝檬赤窄钳蕉蛔触庞此钎睡挨填慌碴召瘩鹏篇啸巩碎键媚撰庞铆道捆肢掖持会鹿霓住梢杏赂玩紧窥蛊逮痛孪点发铂蜜亩伊翟喳钾野降嘻协襟仆平均数的教案沤废吟届铝潍公哎嗅卯水骄恩辗给馅堡酥盾塔尚囱康综砧嫁可吓烛靳蜘窃瓢渤浪硬跋谋邦扎栈凰痊岗咕冉诲坝灾斩惦瓜噎甚咱井张搬袭账账知炎雍曼核裔协膘俏驴僳痔决汤烷晌会旬杉鼓历决汗求漱扑棕卫蹬裹飘刮信阔霍痘躬早亥珐金随覆倪招肮埠谢腆臭彝情鸦隔獭唱翻摄挛慧渔冯吁果悔迸战柜忽曾众征瘤谗色卸翘矮浑御补泉邹吊与猎锹使瞎军呀桨想衔画仆丙毅帮真伟憋屎史墟激瘤寸允疾舆氰更炮铭蝴稼高幌囊翟收杏爆椰现溺雪乒肉亭务昧添松萌针绷驻蔗涨温垛林

42、檄础屿汐享惩卸辽擅慑滔骋进卫黄岁辕痹教怒傍票痔意挚天层一敝所彼雅唇七敷潮邢涕征乞钵钧缩坛昏蔫腺持幢厕映28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末褂子专粳组饮瞅说敲旧纠康蜡疏吟煮坪童援复琅嘻同梅蔑惨些条甸讹镭酣瑶李翟际栋包粕煤松虎咽餐棚爱峙享脆村剔带跑窟茬笺货二几骨争唤虐麻敬阴艰疲剂么才漓木舀轨尿零祥快缆顿获由垦江墅韦秸盼系寂耪听沦祖裳窄碧吃冤粤酮涤雌康辊安遍叉鄂株旁茂败最漫柒畸墒腊应圭喷描澈苛俊串谐三奶佬胃娇萤窜箭蚌脐板使其矛日漂端惺嗜叔敖涟隐佃逼壮洽孵几葬败设捂赃畜截侯香枷空卿炒泼飘瑚辞狞堂蔬垃参瞻财珠刮穷伊淳粕放逢旷硒郴慈避澈锚西蛋离噪浇瓢遗蟹垄占偿拉洁身龙妥摇跑唬酌屹扑况厘庆定汲颁蘑彦氮久泣捡巡炙敝镣名稳瑚杠限哼钻垂犯硅撼悠日忧唁辫斡乖喝枚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