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90355.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3564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90355.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90355.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90355.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90355.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90355.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宁三中 20172018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8.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时间如风,星移斗转,天道无穷。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化。中国人 “很早就根据自然时间节律,发明了 二十四节气”时令体系。它起源于黄河流域,以黄河流域 的天文物候为依据。早在春秋以前,人们已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了春分、夏至、秋分与 “”冬至四个节气点,后又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战

2、国时期, 二十四节气 已 “”经出现,在逸周书中有完整的 二十四节气 序列,只是个别名称位置不同罢了。 “二十四节气”时令是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 “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古人认为 二十四节气”运行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二气的流转,不同的节气 时令,阴阳二气在天地中处于不同的位置。由于阴阳二气分别代表寒冷与温暖的气候属性,万 “物的生命周期亦与节气时令相关,春生、夏养、秋杀、冬藏是 天之道”,围绕着这一天道信 仰,不仅圣人要“副天之所行以为政”,以春庆、夏赏、秋罚、冬刑来对应天道,就是普通人 的生活起居也要依照四季时令的阴阳特性来安排,因此形成了针对特定节气时令的信仰

3、、禁忌、 仪式等。 在节气时令中,饮食保健的内容令人注目,它是我们祖先岁时生活的经验总结。传统时令 饮食原则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黄帝内经认为: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 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即按照四季阴 阳二气升沉流转与五行属性,调整饮食性质、内容。 节气时令是自然节律,也是传统中国人亲近自然的季节提示。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天时, 安排着四季的活动。如霜降,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礼记“月令: 霜始降, ”则百工休。 这既是顺时,也是因为天冷不便于工程或手艺制作。 冬至之后进入酷寒时节。这对保暖条件简陋的古人构成了严重威胁,人们

4、是掰着指头度日 的。为了纾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冬季,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人们很 “”早就发明了 数九九 的游戏。从宋元开始,九九歌就流传于南北各地,至今流传的“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 1 ”牛遍地走 就是这一歌谣体的延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 “”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 世代 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

5、载体。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 二十四节气 具有 生活节奏的提示与生活方式的调节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 间,尊重生命节律,从机械的物理性的钟表时间中解放出来,享受色彩斑斓的自然时间生活。 “”(摘自萧放 二十四节气 与民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二十四节气 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除了个别名称位置不同,逸周书中已经有了 “”完整的 二十四节气 序列。 B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与太阳所处位置的关系发生变化,故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不同, 因而一系列天文物候也随之而变。 C“在中国古代,圣人围绕 春生、夏养、秋杀、冬藏”“的天道信

6、仰 副天之所行以为政”, 对应天道施行庆赏罚刑。 D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二十四节气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依然具有生活节奏的提示与 生活方式的调节的指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先民依据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测定了四个节气点,进而推算出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的时间,这最早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B“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古有 霜 ”始降,则百工休 的说法。 C阴阳二气代表着寒冷与温暖的气候属性,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 数九九”的游戏是古人为了纾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的冬季而

7、发 明的一种游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时令饮食的原则记载在黄帝内经里,指导人们按照四季阴阳二气升沉流转与 五行属性,调整饮食性质、内容。 B“ 二十四节气”时令是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时 序变化,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活动。 2 C中国古代的许多与特定节气时令相关的信仰、禁忌、仪式等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 体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8、完成 46 题。 吟唱 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 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 鸣包裹。 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 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 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 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 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

9、,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 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 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 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 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 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 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 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

10、亮相了,耳朵大如一 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 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 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 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 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3 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 美的诗歌。 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

11、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 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 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 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 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 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 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 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

12、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 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 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 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 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 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 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 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

13、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 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 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 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 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 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 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

14、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 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 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4 【注释】: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 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乐平里的夜晚因为虫鸣而吵声一片,作者难以人睡,感到非常苦恼。 B文章写徐正端传艺时下了一阵雨,意在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 C把卢琼找诗歌比喻成翻土豆,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还需进一步打磨。 D本文从虫鸣写起,引出骚坛吟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 5“”第段文字写出了 虫鸣 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 分) 6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