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33569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环 境 工 程 原 理教 案 教师姓名: 单 位: 课程名称: 环 境 工 程 原 理 适用对象: 专心-专注-专业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 1一、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1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2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3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明确【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2)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4)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1)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2、2)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程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教学难点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出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意义、目的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环境工程原理】中的理论基础在本专业中所占据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的实例图片。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一章 绪论课程思政知识点(1):课程思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述新中

3、国成立以来环境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巨大成就。【课程导入】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讲授】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讲授】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课程思政知识点(2):介绍党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不懈努力 【小结】(1)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4、作业】(1)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技术原理是什么?(2)预习: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2质量衡算六、教学反思 1以展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图片的方式引入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2结合实例分析环境工程原理在资源循环中的应用。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2一、教学内容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

5、2质量衡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2)熟练掌握质量衡算方法;(3)掌握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换算, 掌握量纲的概念。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单位和量纲分析、环境工程中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质量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2)总质量衡算方程。 2教学难点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辅助PPT。适时提问,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6、课程导入】课程思政知识点(3):介绍保护资源、资源循环利用1常用物理量【讲授】 计量单位【讲授】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讲授】 量纲与无量纲准数【讲授】 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2 质量衡算【讲授】衡算的基本概念【讲授】 总质量衡算【小结】(1)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2)总质量衡算方程。【作业】预习: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3能量衡算六、教学反思公式较多,应该多讲解习题,帮助学生理解。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

7、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3一、教学内容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3能量衡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悉总能量衡算方程;(2)了解热量衡算方程;(3)熟悉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4)掌握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总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总能量衡算方程;(2)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 2教学难点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四、教学方法以课

8、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辅助PPT。适时提问,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课程导入】物理中学习过能量守恒原则。3能量衡算【讲授】能量衡算方程【讲授】热量衡算方程【讲授】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讲授】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小结】(1)总能量衡算方程;(2)热量衡算方程;(3)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4)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作业】(1)习题: 2.1, 2.3, 2.7(2)预习:第三章 流体流动 1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2流体流动的内摩察力六、教学反思公式较多,应该多讲解习题,帮助学生理解。七、参考资料教材:

9、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 4一、教学内容第三章 流体流动 1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2 流体流动的内摩察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方程;(2)掌握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3)熟悉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掌握牛顿黏性定律;(4

10、了解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能量衡算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2)流体的流动状态的判断。 2教学难点流体的流动状态的判断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板书为主,辅助PPT。适时提问,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三章 流体流动【课程导入】生活中水管里水的流动现象。1 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讲授】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方程【讲授】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2流体流动的内摩

11、察力【讲授】流体的流动状态【讲授】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小结】(1)管道系统的质量衡算方程;(2)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3)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4)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作业】预习:第三章 流体流动 3边界层理论,4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课程思政实施:思考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如何减少流体流动中的损失,有效节省资源。六、教学反思公式较多,讲习题时候应该速度放慢,帮助学生理解。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

12、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5一、教学内容第三章 流体流动 3边界层理论4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边界层理论的概念; (2)掌握边界层的形成过程;(3)熟悉边界层的分离;(4)了解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5)掌握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6)熟悉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边界层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3、1教学重点(1)边界层的形成过程;(2)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 (3)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2教学难点边界层的形成过程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板书。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三章 流体流动【课程导入】生活中水沟里水的旋涡现象。3边界层理论【讲授】边界层理论的概念【讲授】边界层的形成过程4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讲授】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讲授】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讲授】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小结】(1)边界层理论的概念,边界层的形成过程;(2)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3)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4)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作业】预习:第三章 流体流

14、动 5 管路计算 第四章 热量传递 1 热量传递的方式课程思政实施:思考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减少流体流动中阻力损失的方法,有效节省资源。六、教学反思 可以多讲解习题。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6一、教学内容第三章 流体流动 5 管路计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悉简单管路的计算;(2)掌握复杂管路的计算。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流体

15、流动的管路计算,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复杂管路的计算2教学难点复杂管路的计算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管路的计算的实例图片。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三章 流体流动5 管路计算【课程导入】生活中供水问题。【讲授】简单管路的计算【讲授】复杂管路的计算课程思政知识点(4):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谈认识论;分析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小结】(1) 简单管路的计算;(2) 复杂管路的计算。【作业】(1)习题: 3.12, 3.13(2)预习:第四章 热量传递 六、教

16、学反思多举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讲课。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7一、教学内容习题课1.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课后习题订正2.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例题讲解3.流体流动的例题讲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复习和巩固质量衡算、能量衡算的计算;(2)复习和巩固简单管路和

17、复杂管路的计算。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环境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质量衡算的计算;(2)复杂管路的计算。2教学难点复杂管路的计算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讲解习题,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管路的计算的实例图片。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习题课【课程导入】分析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讲授】1.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和流体流动课后习题订正【讲授】2.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例题讲解【讲授】3.流体流动的例题讲解【小结】(1)质量

18、衡算、能量衡算的计算;(2)复杂管路的计算。【作业】预习:第四章 热量传递 六、教学反思讲解习题时,板书的效果比PPT好。可以多举例子。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8一、教学内容第四章 热量传递 1 热量传递的方式,2热传导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悉热量传递的方式;

19、2)掌握傅立叶定律;(3)掌握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4)熟悉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熟悉热量传递的方式,掌握热传导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环境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傅立叶定律;(2)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3)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2教学难点(1)傅立叶定律;(2)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3)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管路的计算的实例图片。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

20、小结、作业等第四章 热量传递【课程导入】以冬天嗮太阳、取暖器取暖为例,引入什么是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有哪些方式。【讲授】1 热量传递的方式:三种方式【讲授】2热传导(1)傅立叶定律;(2)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3)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小结】(1)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2)热传导的计算。【作业】预习:第四章 热量传递 3对流传热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思考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热量传递中减少热量损失的方法,有效节省资源。六、教学反思多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师生互动。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

21、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9一、教学内容第四章 热量传递 3对流传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2)熟悉对流传热的机理;(3)掌握对流传热速率;(4)了解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式;(5)熟悉保温层的临界直径;(6)掌握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热量传递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

22、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流传热的机理;(2)对流传热速率;(3)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 2教学难点(1)对流传热的机理;(2)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间壁传热的实例图片。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四章 热量传递【课程导入】冬天暖气片的取暖。3对流传热【讲授】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讲授】对流传热的机理【讲授】对流传热速率【讲授】保温层的临界直径【讲授】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小结】(1)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2)对流传热的机理;(3)对流传热速率;(4)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作

23、业】习题: 4.3, 4.10预习:第四章 热量传递 4辐射传热,5换热器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思考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如何减少热量传递中的热量损失,有效节省资源。六、教学反思 多举例子,理论联系实际。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0一、教学内容第四章 热量传递 4辐射传热,5换热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辐射传

24、热;(2)熟悉换热器的种类;(3)掌握换热器的热量传递方式。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了解辐射传热,掌握换热器中热量传递方式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换热器的热量传递方式 2教学难点换热器的热量传递方式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间壁传热的实例图片。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四章 热量传递课程思政知识点(5):职业与道德【课程导入】工程中各种换热器的使用现象。4辐射传热【讲授】辐射传热5换热器【讲授】换热器 【小

25、结】(1)辐射传热;(2)换热器。【作业】习题:预习:第五章 质量传递 1基本概念及原理, 2分子传质 六、教学反思可以板书和PPT相结合。课堂上用 flash动画表现换热器中物流走向,效果很好。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1一、教学内容第五章 质量传递 1基本概念及原理,

26、2分子传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2)掌握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3)掌握分子传质。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了解质量传递,掌握分子传质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费克定律;(2)等分子扩散计算。 2教学难点(1)费克定律;(2)等分子扩散计算。 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分子扩散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五章 质量传递【课程导入】生活中的糖水,盐水。去除水、气体和固体

27、中污染物的过程传质过程:1基本概念及原理【讲授】基本概念:传质过程;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离子交换2分子传质【讲授】传质机理【讲授】分子扩散【讲授】涡流扩散【小结】(1)费克定律;(2)等分子扩散计算。 【作业】习题: 5.3, 5.5预习:第五章 质量传递 3对流传质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理论。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

28、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2一、教学内容第五章 质量传递 3对流传质习题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悉对流传质;(2)掌握质量衡算的计算;(3)掌握能量衡算的计算;(4)掌握管路计算;(5)掌握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6)掌握对流传质速率方程。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流体流动和热量、质量传递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环境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2教学难点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板书为主。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

29、结、作业等第五章 质量传递3对流传质 【讲授】单向扩散:扩散通量、浓度分布【讲授】等分子反向扩散:扩散通量、浓度分布【讲授】界面上有化学反应的稳态传质习题课 【讲授】例题课程思政知识点(6):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结】(1)对流传质:单向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 (2)例题【作业】预习:第六章 沉降 1基本概念,2 重力沉降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思考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谈谈质量传递中如何减少质量损失,有效节省资源。六、教学反思 注意多提问。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

30、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3一、教学内容第六章 沉降 1基本概念 2 重力沉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悉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2)掌握重力沉降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机械分离如沉降、过滤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掌握传质分离如吸收、吸附、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交叉

31、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重力沉降 2教学难点重力沉降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辅助板书。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六章 沉降 【课程导入】在生产上获得清净的流体,如空气的净化、水的澄清、油品脱水等。1基本概念 【讲授】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讲授】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2 重力沉降 【讲授】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讲授】沉降速度的计算【小结】(1)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 (2)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 (3)沉降速度的计算。【作业】预习:第六章 沉降3 离心沉降六、教学反思 可以多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重力沉

32、降。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4一、教学内容第六章 沉降3 离心沉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离心沉降;(2)了解旋流器工作原理;(3)掌握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机械分离如沉降、过滤的基本原理、特点和

33、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掌握传质分离如吸收、吸附、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离心沉降的基本概念;(2)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离心沉降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六章 沉降3 离心沉降【讲授】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分析【讲授】旋流器工作原理【讲授】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 课程思政知识点(7):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发展观【小结】(1)

34、离心沉降;(2)旋流器工作原理;(3)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作业】预习:第七章 过滤六、教学反思本节比较好理解。 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5一、教学内容第七章过滤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2)掌握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

35、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机械分离如沉降、过滤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掌握传质分离如吸收、吸附、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2)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2教学难点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表面过滤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七章 过滤课程思政知识点(8):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讲授】过滤的基本概念;过滤介质【

36、讲授】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讲授】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小结】(1)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2)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作业】预习:第八章 吸收六、教学反思 举生活中的例子:磨豆腐用纱布过滤豆浆,比较形象好理解。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6一、教学内容第八章 吸收 1 吸收的定义及类

37、型, 2 物理吸收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熟悉吸收的基本概念;(2)掌握亨利定律和双膜理论。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机械分离如沉降、过滤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掌握传质分离如吸收、吸附、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亨利定律和双膜理论;(2)总传质速率方程。 2教学难点亨利定律和双膜理论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吸收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五、教学过程含

38、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八章 吸收 【课程导入】混合气体分离最常用的操作方法之一。1 吸收的定义及类型【讲授】吸收的定义与应用【讲授】吸收的类型2 物理吸收【讲授】气液平衡和亨利定律【讲授】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讲授】双膜理论【讲授】总传质速率方程【讲授】传质阻力分析【小结】(1)吸收的基本概念;(2)亨利定律和双膜理论;(3)总传质速率方程。【作业】预习:第八章 吸收 3 化学吸收第九章 吸附六、教学反思 双模理论是重点和难点,比较抽象。七、参考资料教材:胡洪营、等,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1.张晖,吴春笃,环境工程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

39、112.柴诚敬,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张柏钦主编,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17一、教学内容第八章 吸收 3 化学吸收第九章 吸附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吸收;(2)熟悉吸附的基本概念;(3)了解吸附分离介质;(4)掌握吸附平衡。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掌握传质分离中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吸附的基本概念;(2)吸附平衡;(3)吸附等温线。 2教学难点吸附平衡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八章 吸收3 化学吸收【讲授】化学吸收的概念第九章 吸附 【讲授】吸附的基本概念【讲授】吸附分离介质【讲授】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讲授】吸附动力学【小结】(1)化学吸收;(2)吸附的基本概念;(3)吸附分离介质;(4)吸附平衡。【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