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59770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 - L.j产 1、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2、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主办单位:塔影中学主编:德育处2010年第一代号版三礴 -*_ * T T 一 L-3 .眼 目前,中小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习疲劳是学生在连续学习之 七 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 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 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发展下去对孩子造成学习困难。学习疲 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学习负担过重。这

2、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教 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 习大运动量”,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 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 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 能不疲劳吗?其二,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之规,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 过脑力限度。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

3、的休息。.1其三,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 :。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 " 学习无愉快可言。y 其四,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力 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他们表现为缺乏 自信、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帮助他们脱“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4、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帮助他们 树立自信,扬起前进的风帆。一、播下爱的种子,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信心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 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学困生”平时很难 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 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 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 “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学困生”来 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

5、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二、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 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 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学困生”经过订正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 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 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 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

6、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三、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 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 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 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和好学生相比,因为有些“学困生”根本无法达到优秀的成 绩,只能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拿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 5 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 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 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