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案例与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63228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数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案例与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利息的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设计思路: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利息的探究欲望。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环节让学生掌握利息和利息税的计算方法。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使用于生活并能通过自我检测来评价自我。教学案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们家里有一笔钱,你会把它放在哪里?为什么要存入银行呢?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关于利息你都知道些什么?(板书课题:利息) 二、教学新课 1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 阅读课本,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内讨论或注上“?”。 2.交流汇报: 教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吗?学生说到存款的方式时,

2、教师板书: 活期存款方式 零存整取 定期 整存整取 教师: 你对以上这些术语理解吗?举例说给大家听一听. 结合学生的举例,引导理解什么叫本金? 什么叫利息? 利息的多少由什么决定? 什么叫利率? 教师:我来考一考大家,昨天老师到银行存了300元,存期5年,计算利息时要选哪一个利率? 教师:根据刚才的探究,你能说出税后利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 引导学生概括公式并板书: 利 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三、巩固提高 1、使用所学知识做“做一做”。(指名板演) 2、只列式不计算:练习三十三第2、3题。 四、实践应用1、观

3、察准备好的的存款单,你看后能发现哪些问题?(同桌交流) 2、春节将到,大家想把压岁钱存到银行吗?3、填写存款单。填写前仔细想好:你准备存入多少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存?存期多长? 4、交流填写情况:指名说自己的填写结果。 5、计算利息:计算自己的存款到期时能得到税后利息多少元?(出示准备好的利率表) 五、总结、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三十三第1、4题。 2、开放题:练习三十三第7题,分组探索选择哪一种存款方式所得利息多一些?3、课外讨论:银行支付给我们的利息是哪来的? 教学反思: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4、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我努力做到把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设计教案前我对全班学生实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到银行存(取)过钱,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实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效果还是能够的。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使他们感到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实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看书学习,使学生对存款中的相关知识和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展开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理解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练习中,首先,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