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33645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在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创“三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动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今年年底把我县创建成为全市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刚才,王县长对我县创建“双城”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贯彻,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个问题:第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当前,全市上下已掀起了创“三城”工作热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们通许县的实际,县委、县政府作出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的决定,这既是我们贯彻

2、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城建城管工作坚持“规划、规模、规范”并举的工作方针,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城镇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县城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提高了城市品位。这为我县争创文明卫生县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在城建城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镇化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还比较淡薄,特别是城镇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必须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通许发展的高度,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从实

3、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双城”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开展创“双城”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通许发展的需要。环境是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生命。一个城市的建设状况如何,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名片。县委九次全会提出了围绕“三个增收”,加快“三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加快城镇化步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城建工作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通过开展创“双城”工作,促进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形成,把一个开放的通许、文明的通许、发展的通许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前,各县在创建工作中明争暗赛,力度很大。我

4、们通许县在这项工作中决不能甘当落后,决不能拖全市的后腿,全县上下要以此为动力,把创“双城”工作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通许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支撑力,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开展创“双城”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不是全面小康,单纯的物质积累也不是全面

5、的小康。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双城”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县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通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我相信,随着创“双城”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人民的学习、生产、生活环境一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三)开展创“双城”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

6、”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们狠抓了县城绿化、广场建设、道路整治、河道治理、经营环境整治、公共健身设施建设等工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和节日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创“双城”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又符合全县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参与,才能把广大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好。第二、工作重点要明确我县开展的创“双城”活动,要以县城为中心,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居民文明

7、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核心,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手段,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软硬并重,标本兼治,经过23年的努力,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显著提高,为加快通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狠抓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管理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滨河公园、人民体育场、人民广场、人民路、迎宾路、北环路建成以后,使我们的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我们加强了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和居民居住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县城市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再加上财政困难,城镇建设的投入跟不上,一些该修的路没钱修

8、,一些该配套的设施没钱建,城市硬件建设和服务功能同创“双城”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供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水冲式厕所、新增绿化面积等方面差距较大。我们要通过创“双城”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创“双城”的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各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由县级领导挂帅,分别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资金落实的要加快进度,资金尚未落实的要积极争取资金,能推向市场的要广泛招商引资,迅速掀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要树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观念,以开放带动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使资源升值,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大经

9、营城市的力度,拓宽经营城市的范围,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经营城市的收入要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目前我县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脏、乱、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县城的整体形象。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整个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今年我县的城建和城管部门分设工作已经完成,城管办要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在城市管理中要反对好人主义和一般化号召,要高标准、严要求,奖罚分明。这次会议后,对县城公共场所的管理,市场秩序、交

10、通秩序的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管理等都要按照创“双城”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集中行动,进行大力度的整治,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彻底改变县城脏乱差的局面。(三)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讲,创“双城”的过程,就是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要继续抓好城镇居民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打造诚信通许,深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二是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和 “三讲一

11、树”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科学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四)推动创“双城”工作向乡镇延伸,加强重点镇的建设管理。城镇是工业化的载体、现代经济的龙头。把城镇建设、管理好,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县直各部门要加强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着力提高软硬件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第三、保障措施要有力在开展创“双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从通许的实际出发,制定创建目标,确定创建任务。工作中既要积极进取、尽力而为,又要尊重规律、珍惜

12、民力,坚决反对借创建之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提倡干事,反对做秀。创“双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一切力量聚集起来,形成创建合力。为了保证创“双城”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县上下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这次开展创“双城”活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并成立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创“双城”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城市创建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书的要求,对照创建标准,切实履

13、行职责。要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身上,做到人人头上有要求,个个肩上有责任。需要几个部门合力完成的任务,要加强沟通、主动配合、共同努力。三是宣传发动要到位。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对存在问题多的单位和个人要有选择地予以曝光。要通过强势宣传引导,进一步把全县的力量动员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把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创建氛围。四是督查考核要到位。各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加大对创“双城”工作各责任单位的督查力度。每月通报一次工作进度,好的表彰奖励,差的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并将督查情况与年度综合考评、公务员考核以及奖惩

14、挂钩。同志们,要在年底前实现创“双城”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精神状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我县创“双城”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是市委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也是全面激活人力资源、有效激发社会创造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着眼第一要务,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解放思想是推进一切工作的“总开关”。实践证明,对于*这样一个

15、较为偏远、农业份额较大、工业基础薄弱的县份,推进全民创业首要的问题,是要深入推进思想解放,解决变“要我创”为“我要创”的问题。一要打破“封闭式”的思想,树立“大开放”的理念。彻底转变长期以来一些创业主体来盯住县内资源搞发展的传统思维,主动到县外找资源、引项目、闯市场,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开放式的创业新格局。二要打破当“小财东”的思想,树立干“大事业”的理念。引导改制企业业主深刻认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不进则退道理,自觉克服守旧摊子、当“小财东”的想法,增强忧患意识,勇创大事业,谋求大发展,争当大老板,造就一支具有远见卓识、能闯市场的企业家队伍。三要打破“守家门”的思想,树立“闯世界”的理念。通过

16、发布信息、跟踪服务、强化培训、典型引导、建立县外劳务输出基地等办法,引导广大农民摆脱恋土守家、过“小日子”传统观念,积极主动走出土地,走出家门,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力创办二三产业。四要打破害“红眼病”的思想,树立“赶帮超”的理念。深入推进机制创新,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创业有成就,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人,要让他们经济上有“为”,政治上有“位”。激励广大创业主体不甘落后,比学赶超。五要打破“搞单干”的思想,树立“大联合”的理念。积极倡导联合经营模式,强化团队意识,引导创业主体冲破“单打独斗”的狭隘思维,拓宽眼界,放长眼光,团结协作,把个人有限的资金、技术力量聚合起来

17、,不断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六要打破“享清福”的思想,树立“不怕苦”的理念。教育广大创业者发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精神,大钱小钱都赚,苦活累活都干,利用一切创业空间,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苦干,打拼出一番创业新天地。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开发人力资源上求突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富有开拓精神、敢闯敢干的劳动者队伍,全民创业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才资源经营好,为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提供充分的人才、智力支持。精心培育党政机关干部职工、企业业主、农村能人富户、城市无业人员、广大农村承包经营户“五路大军”,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一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全

18、面发展的“育才”机制。结合我县就业特点和各行业实际,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培养机制。对对城乡精通劳动者,要重新整合职业中专、农技培训中心、农广校、乡镇农技校、党校、信息网络等教育资源,加大的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创业技能和素质;对各级干部、企业业主和创业“能人”,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学和“请进来”讲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轮训,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对机关工作人员,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挂职、兼职、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加才干。二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才”机制。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根据

19、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抓紧建立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对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广开“上”的门路,打通“下”渠道,做到能上能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要大力推行选任制和聘用制,实行绩效挂钩,实现能进能出。对农、工、商等各行业的劳动人才,要建立人才档案,设立“创业能人”奖励基金,由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对确实敢闯敢干、对推动全民创业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要大力表彰奖励,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精神荣誉,积极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用人环境。三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有序流动的“活才”机制。要逐步破除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弊端,建立以市场配置为

20、主的人才有序、合理流动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优化人才配置。对发展潜力大、特殊急需人才,可以打破身份、奖励等条条框框,实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交流,大胆探索偿试从善于创业的优秀企业业主、个体户和其他“创业能人”中选拔经济主管部门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新路子,切实用活县内现有人才。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所需的各类技术、管理骨干人才,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面向县外乃至全国实行公开招聘,对企业的招聘高层次人才,政府要对其予以一定补助,激发外地高级人才为我县服务的积极性。 四、推进机制创新,在营造发展环境上求突破。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至关重

21、要。要以市委决定为指针,结合我县实际,深化各面改革,推进机制创新,认真抓好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策制定上,一要突出放宽创业领域。按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建立注册资本分期到位、新上项目预备期、机关工作人员带薪离岗等制度,降低创业门槛、减化审批手续,允许一切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一切经营领域。二要突出“轻税薄赋”。建立土地有偿出让金分期付款、落实政策减速免税、项目税金返还等制度,依法减免创业者税赋,切实减轻创业的负担。三要突出完善服务。建立审批、收费项目公示、证照集中办理、收费“两证一票”、行政收费用途公开、投诉限期答复、银企洽谈、金融信息通报等制度,为广大创业者鼓劲打气

22、,排忧解难。四要突出扶持发展。建立财政资金扶持奖励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工业项目奖、创业者贡献奖、招商中介个人奖。加大对工业项目研究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改造等项目的支持。对项目建设和创办实业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切实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政策落实上,全面加强对全民创业的组织领导,形成定期检查督促制度,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不断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区道,坚持“上”评“下”与“下”评“上”相结合的“双向测评”监督制约机制,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努力为全民创业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县卫生工作会,会议的主

23、要任务是传达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卫生工作,安排部署2005年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象征。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民经济再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3倍和3.2倍,人均预期寿命75岁,婴儿死亡率降至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在全国的小康指标中

24、卫生指标就占了三项。因此,发展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全县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也暴露出我县卫生工作的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卫生服务功能整体不强、水平不高,应急体系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机制不健全,县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深化认识,牢固树立对人民

25、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切实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情来抓。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为卫生事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求真务实,努力把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卫生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疾病防控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是政府主管公共卫生的两大职能,必须同步进行,整体推进。(一)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一要认真学习贯彻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制意识;二要坚持不懈的抓好霍乱、非典、禽流感等重

26、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做好艾滋病、肺结核和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三要加强疾病的监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县疾控中心建设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投入不足,我县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检验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功能不全,根本无法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县财政将加大对疾控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今年内县疾控中心的硬件设施达到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标准,实验室要通过计量认证,切实增强县疾控中心预防控制疾病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科和村卫生站的建设,增添必备的设施设备,强化队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防病

27、能力,切实建立起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全县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探索在各镇设立卫生执法监督派出机构的方法和途径,将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延伸到镇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大卫生监督面和卫生执法力度,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对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和卫生广告的依法管理;加强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估、管理与监督,规范卫生服务行为,保证全民就医安全;加强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

28、生和学校卫生的执法监督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严禁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取缔不符合法定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药品监管部门要定期对药品批零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药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对制售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兽药人用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药品行为,取缔不具备药品经营条件、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药品网点设置规划的药品经营机构和个体药店。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经营机构的药品价格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加快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农村

29、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讲农村卫生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农村医疗条件、镇卫生院的设施设备仍比较落后,农民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卫生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花大力气、下大决心,彻底改变农村卫生的落后面貌。(一)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去年我县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县、镇两级新合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机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问题还比

30、较突出。各镇务必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切实为民、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将卫生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充实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方案、管理体系和相应政策,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资金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切实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成为民利民的“民心工程”。(二)积极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自200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县列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单位以来,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创建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切实按照创建要求和标准,认真抓好落实。县卫生行政

31、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县、镇、村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力度,确保我县年内顺利通过达标验收。(三)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县镇村卫生机构开展纵向业务合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四)加强农村卫生改革工作。一是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各镇、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继续做好卫生院上划管理工作,并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县卫生部门要继续推行公开选聘卫生院院长制度,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职工聘用制,加快建立

32、绩效分配制度。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促进我县各类性质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二是对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继续实行药品集中配送制度。县卫生部门要加强镇村医疗机构参与药品集中配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药品集中配送率要达到市上下达的目标要求。县药监部门要积极做好配送企业、镇、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农村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和相关法规的宣传培训,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五)加大卫生经费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要把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增加和保障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同志们,卫生事业是造福于民的事业,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满怀信心,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全民卫生保障水平而努力奋斗。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