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65983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3).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一、优化数学的教学过程,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够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协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许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

2、下面的正方体就会表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实行展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实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个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

3、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总结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高。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实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能够轻松地实现。三、变化练习模式,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能够通过电脑预先准

4、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实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但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展开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动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对知识实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准确的答案,屏幕上就能够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加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相关系,屏幕上能够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

5、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加强了。四、结语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实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开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水准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作者:祁贵文 董萍 工作单位:镇赉县镇赉镇第一小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