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66283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李爱华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当然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教学主要体现在::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使知识形象化。3、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自主环境,培养探究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 助推 小学科学 创新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我感觉到: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

2、们的求知欲和参与度,对构建科学高效课堂大有帮助。一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成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法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那么,我们在科学教学中,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大增,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 开花了,结果了”一节时,我截取了各种花朵竞相开放的画面制作课件,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课上播放课件时,学生们被屏幕上各种花朵争相怒放的画面吸引住了。此时,我提问:

3、“屏幕上画面显示的是植物们哪一个生长变化的过程?”学生们回答:“开花、结果”那么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会结果呢?对着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们边看别思考,自然而然就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有了良好的开端,后面的教学任务就能顺利的完成了。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手段,使知识形象化。科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时间跨度大,有的错综复杂。学生不能直接熟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具体化,使学生迅速理解科学现象,获得必须的科学知识。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这一课,虽然月亮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学生未必会特意去留意观察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过程。同时,因地球与月球相距甚远,学生

4、平日及即使看到月亮的变化也无法实现清晰明朗的视觉效应。因此,教师可在授课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月球的规律性圆缺变化状态用Flash效果演示出来。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依据课程内容,对月亮的不同变化阶段进行缩小、放大、暂停和回放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与月球不发光有关、与太阳照射有关、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这种直观形象且动态变化的过程演示,不仅将繁杂的口头阐述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而且将遥不可及的月亮就此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学生对月球的变化过程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自主环境,培养探究能力。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立自主能力,这是教学过

5、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只有真正关注并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才能够从本质上帮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探究实验不能实现,这种状况下,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时,教师可以将“太阳能的利用”作为一个讨论的话题。随即播放课件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约摄氏度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度两千万度,是地球最大光源和热源的来源,有了这些光源和热源,我们的地球充满了无限生机。授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搜集太阳能利用方式,如何利用?利用过程学习相关的视频、文章或画图,并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初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二次整理,各小组之间通过分享的模式,由小组代表分享组员讨论整理之后的成果。通过这种自主搜集资料互动分享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主判断能力,还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