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70140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 ; : 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典型的同生 矿床。 2. 、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体岩内,只有少数矿体产在母岩临近的围岩中。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线。围岩蚀变一般不 发育。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有用矿物相对富集。 5、 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二、早晚期岩浆矿床的区别(特点) : 1、早期: 矿体形态产状:矿瘤、矿巢、凸镜状或 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矿石成分:与母岩 基本一致,比重大,少挥发份。矿石组构:自形晶- 半自

2、形晶结构、包含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主要矿种:部分铬铁矿矿床,金刚石矿床。规模和工业价值较小。2、晚期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 呈 渐变过渡 ;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含挥发份矿物(铬云母、 铬符山石、铬绿泥石等)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结构,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主要矿 种:铬铁矿、PGET床,V-Ti磁铁矿矿床,工业价值巨大。三、岩浆爆发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带有关,尤其是断裂交汇处。与围岩界线:围岩破碎严重者不清楚,轻微破碎者 较为清楚。矿石成分:橄榄石、金

3、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矿石组构:金刚石多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种:金刚石。四、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 体为脉状、透镜状。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 渐变过渡 ;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矿石成分: 与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挥发份矿物。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种: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矿床,工业价值巨大。五、伟晶岩分带特征: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不大,仅为几厘米。形态常不规则,分布不连续。2、外侧带:矿物颗粒较粗,主要由文象花岗岩和粗粒长石、石

4、英、云母组成,有时可见绿柱石,外侧带厚度比边缘带大,有时稳定,有些情况下也不 对称和不连续。 3、中间带:矿物颗粒更加粗大,主要由巨晶结构的长石、石英、云母组成, 呈块状构造。绿柱石、锂辉石等稀有元素矿物增多,是稀有金属发育地段,厚度比前两个 带大,对称性和连续性也更好些。4、内核:矿物颗粒特别粗大,主要由石英块状集合体石英长石、石英锂辉石块状集合体组成。六、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高温热液矿床)的特点:1、矿化主要集中分布在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花岗岩体顶部的内外接触带或大岩体附近的小岩株中,矿化富集程度及矿体规模 取决于原岩的含矿性和蚀变的强度。2、矿体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钠长岩型)或脉状(云英岩

5、型)产出;矿体与围岩或呈逐渐过渡(钠长岩型) ,或界线清楚(云英岩型) 。 3、与云 英岩化关系密切的矿化明显受各种裂隙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由裂隙的性质决定。4、蚀变和矿化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由下至上:围岩蚀变:钾长石化带t钠长石化带t云英岩化带、似伟晶岩带t W-Sn-Be石英脉带。矿化类型:TR t Nb Ta t Rb Cs t w Sn Be、5、矿石组构较为复杂。 (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条纹 -条带状、细脉状、网脉状、斑点状和块 状等,矿石结构有不等粒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和残余结 构等。)6、矿物成分除造岩矿物外,主要为各类金属的氧化物和含氧盐类(铌钽铁矿

6、、细 晶石、烧绿石、褐钇铌矿、褐钇钽矿、磷钇石、独居石、锆石、锡石、白钨矿、黑钨矿、 磁铁矿等),次为硫化物(辉钼矿、辉铋矿、毒砂、磁黄铁矿等)和含挥发分的矿物(电气 石、黄玉、萤石等) 。七、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八、列举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特征(5类)。 1)与镁质超基性岩(如橄榄岩)有关产出铬铁 矿、铜镍矿等; 2)与基性岩(如辉长岩、斜长岩)有关产出钒钛磁铁矿等; 3)与金佰利 岩有关产出金刚石矿等; 4)与碱性岩(如碳酸岩)有关产出稀土矿、磁铁矿等; 5)与花 岗岩有关产出稀有金属( Nb、 Ta 等)、稀土矿等。九、矽卡岩矿床的特点: 1、矿床的产出部位: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

7、酸盐类岩石的接触 带上或其附近。多数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围岩中,少数产于内侧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 内,一般距接触面 100-200m范围内,个别可远离接触带达1km以上。2、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复杂,明显受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多呈不规则状、似层状、 凸镜状、脉状、巢状等。规模大小不一,由直径仅数米的小矿体,至长数公里、延伸达千 米以上巨大矿体,但一般为中小规模。 3、矿石的物质成分:物质成分极为复杂,主要由金 属氧化物、硫化物和一组特殊的矽卡岩矿物组成。 (金属氧化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 锡石、白钨矿,次有黑镁铁锰矿、红锌矿、黑锰矿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 锌矿

8、、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钼矿、辉铋矿等。) 4、矿石结构和构造:矿石结构:多为粗粒结构,矿石构造: (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状、团块状等) 。 5、矿床的分带性:矿 床常具分带性,由侵入体内向外依次出现:蚀变岩体t内矽卡岩t外矽卡岩t蚀变灰岩t 灰岩。十、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1、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矿床埋藏深度浅,矿石品 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 2、空间上集中分布于滨太平洋带,次为特提斯 -喜马拉雅带和中亚 -蒙古带。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其次是中生代。3、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以及陆 -陆碰撞造山环境。 4、在时间上、 空间上

9、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 -超浅成侵入体有关。 5、控岩控矿构造。 6、含 矿斑岩体的围岩岩性多样,造成矿化类型的多样性。7、围岩蚀变及分带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t石 英-绢云母化带t泥化带t青磐岩化带&受侵入体和接触面的形态产状、裂隙构造等因素控制 9、矿石物质组分 10、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 浸染状 t细脉浸染状 t细脉状、脉状。11、矿床在近地表常发生各种复杂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十一、沉积喷流型(SEDEX矿床特征:1、矿床多产在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或克拉通内 部的裂陷盆地中

10、,如陆内或陆缘(克拉通内部)裂谷盆地、弧后裂谷盆地等。在时间上, 矿床集中分布在中元古代和早-中古生代(? D),与全球海水缺氧事件和底层海水的富H2S相对应;空间上,矿床常单独出现,区别于成群成串出现的VMS型矿床。含矿岩系多为海相的、 远洋至半远洋静水还原条件下沉积的黑色页岩、 细碎屑岩 (粉砂岩) 和碳酸盐岩。 2、 矿床的形貌和结构特征取决于距热液通道系统 (喷口)的远近和海底的地形 3、矿体围岩具 程度不同(不对称)的热液蚀变4、矿石的矿物组合相对简单 5、矿体不同部位的矿石具不同的组构特征。 6、矿床规模一般巨大。十二、密西西比河谷型 (MVT特征: 大多数矿床产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或

11、浅水碳酸盐岩中, 尤其产在白云岩中。 矿床常位于一些特大型盆地的边缘或其附近,或在盆地之间隆起处。成矿区域内缺少火成岩,成矿区域面积大(几百km2)矿床规模大。 矿床显示后生特征,硫化物渗透交代于碳酸盐岩先存的孔隙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多孔礁体格架、沉积角砾)也可是次生的(坍塌角砾、岩溶洞穴、岩石裂隙等) 。 矿床矿物组成比较简单, 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白铁矿等,常见重晶石、萤石,少量黄铜矿等, 主要富铅、锌。成矿温度范围为80-200 C,含矿流体高盐度,流体包裹体中常见有石油, 容矿岩石中具有干酪根或沥青形式出现的有机质。成矿模式在大型盆地内由沉积物的压实作用产生并驱动

12、流体,通过卤水的淋滤作用从压实地层中获得金属,并以氯化物或有 机络合物携带金属迁移成矿卤水大部分由沉积物中排放出来,随厚度增加,地层水含盐 度增高当从盆地深处排出,在碳酸盐岩中遇硫化氢沉淀硫化物而成矿。十三、卡林矿床特征:大地构造位置:活动大陆盆岭沉积环境(美国)被动大陆边缘断 陷盆地、裂谷盆地环境(中国)。产于沉积岩系有利岩相岩性中,受地层控制明显,容矿 岩石主要为碎屑岩、不纯碳酸盐岩和碳硅泥岩系,变质程度浅,以碎屑岩系为容矿岩的常 具鲍玛层序韵律结构或浊积岩系特征,含矿岩石普遍含有碳质、铁质(硫铁)、钙质、白云质、硅质、泥质。矿床直接受构造控制,既是直接的成矿动力,也是矿质沉淀的场所, 属

13、较典型的构造热液改造型后生热液矿床。矿区范围内岩浆活动不发育,甚至缺少,岩浆作用与成矿无直接关系,有的区域有古热泉或现代热泉。矿化以微细粒浸染状为主,围 岩蚀变带较宽,但蚀变较弱,矿体与围岩渐变过渡。矿床成矿元素组合较复杂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毒砂,次为砷黝铜矿、辉锑矿、辰砂、白铁矿、磁黄 铁矿、雄黄、雌黄。脉石矿物为: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钠长石、绢云母、 地开石等。 原生矿石中金呈不可见次显微金(含砷硫化物中),显微金和明金等(中晚期硫化物与石英等脉石矿物中)多种形式。矿床成矿时代具趋同性特点,集中于陆内造山期,即印支晚期 - 燕山期、第三纪 10、金迁移机制:酸

14、性氧化条件下形成Cl 的络合物,中性还原环境中形成 HS络合物11、金沉淀反应:Au以亚显微团产出,Au在黄铁矿晶格中。 十四、风化矿床的一般特征:1、风化矿床大部分形成于近代( E-Q),产于地表、近地表,埋藏浅,便于露天开采。2、风化矿床分布范围与原岩或原矿体出露范围一致或相距不远。矿体出露形态分为面型、线型和岩溶型三类。3、矿石构造多为多孔状、土状、粉末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网格状, 矿石结构主要为胶状结构和残余结构4、矿石由表生条件下稳定的元素和矿物组成,大多为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其他含氧盐类, 此外还有一些自然元素 5、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但若原岩出露面积很广

15、, 在有利于风化 矿床形成和保存的条件下,规模可以十分具大。十五、沉积矿床的一般特点: 1、赋存于一定时代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中,受特定的 地层层位和岩相古地理控制,属典型的同生矿床。2、矿体呈整合的层状、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状,产状与围岩一致,并于围岩同步揉皱。3、矿石物质成分复杂:氧化物、含水氧化物、含氧盐类、卤化物、自然元素、硫化物等。4、矿石具层状、条带状、层纹状、块状、鲕状、豆状、肾状等典型的沉积构造,矿石结构有粒屑结构、胶状结构、结晶结构、草莓状结构 等。 5、矿床规模一般均较大,单个矿层延长几十甚至上千公里,厚几米至几百米;矿石品 位变化小,成分均一。十六、机械沉积矿床的特点:

16、1、砂矿床多以松散堆积物形式出现,含矿层埋藏浅或直接出 露地表,并大致保持与地面平行,因而其产状与地貌关系密切。2、有用组分主要为稳定矿物 3、砂矿不仅本身具工业价值,而且也是寻找原生矿床的主要标志。十七、蒸发沉积矿床的特点: 1、矿床多形成于造山作用之后的山前凹陷、山间凹陷或陆台 的内陆凹陷盆地中。含矿岩系多为红色碎屑岩系或蒸发碳酸盐相2、 矿体常呈层状、 似层状或凸镜体状,也有呈液态的卤水层 3、均为溶解度较大的盐类矿物,种类多达100 多种,其中工业矿物近 40种 4、矿床通常具明显的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5、矿石的结晶结构很发育多为自形的粒状、板状及他形粒状的集合体;矿石构造多为块状和条带

17、状。十八、盐类矿床的形成条件: 1、盐源条件:海水中盐类物质,大陆上结晶岩的风化分解, 古代沉积盐层的再溶解, 深部卤水及深源物质补给 2、气候条件: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 件是成盐的必要条件之一 3、古地理条件:封盆地的闭、半封闭性质是成盐必不可少的条件 之一 4、构造条件:大多位于山前拗陷、山间盆地和台向斜中。地壳振荡运动频繁,常可形 成多旋回多盐层的矿床;盆地的持续下降,常可形成巨厚的盐矿层5、保存条件:不透水层(粘土层)的覆盖,盐矿形成后地壳轻微下降,干旱的气候有利于盐矿层的保存 十九、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的特点: 1、矿床产于一定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内, 层位稳定。 2、成矿

18、物质主要来源于地质构造比较稳定的经长期风化的准平原地区,故矿体赋存于沉积间断面之上的海侵岩系中。3、矿体常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体状,产状与围岩一致。常沿海湾边缘或湖盆边缘展布,从岸边向海方向依次出现铝土矿t铁矿t锰矿。4、矿石成分主要为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硅酸盐等,且常具明显的矿物分带。5、矿床规模大,分布普遍,具很大的经济价值。二十、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的独有特点: 1、矿床中保存有丰富的生物化石2、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 常与富含有机质的黑色岩系地层共生 硫化物、磷酸盐、碳酸盐、氧化物、自然元素等 二十一、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拥有量甚少, 人均基础储量均低于世界人均水

19、平3、组成矿床的物质常为各种有机化合物、1) 大多数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但人均2)综合矿多 ,单一矿少 ;贫矿多 , 富矿少 3)大部分资源储量集中在大、中型矿床 ,拥有一批世界级的大型 超大型矿床 4 )从行政区划看,金属矿产分布广泛 ,但储量相对集中我国金属矿产遍布全国各地, 但往往有形成储量相 对集中的分布区 5)从东、 中 西三大经济带分析 , 大多数金属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集中在中 东部地区 , 但西部地区也有明显优势矿产 二十二、综述我国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至少四类)及各类型基本特征,并举出矿床实例。答:1)晚期岩浆结晶分异成因(岩浆型)铁矿床。基本特征:矿体形态:贯入型:脉状

20、与围岩界线清楚;分异型:似层状为主。矿石特征:结构构造:贯入型主要呈致密块状, 它形晶、陨铁结构等; 分异型以稠密侵染状为主,少数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石成分与母 岩同质不同量,矿石矿物:磁铁矿、钛铁矿,脉石矿物以造岩矿物为主。围岩蚀变:绿 帘石化、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矿床实例:四川攀枝花(或河北大庙)钒、 钛磁铁矿矿床。2 )接触交代成因(矽卡岩型)铁矿床。基本特征:矿体特征:形态以 不规则状为主,另有似层状,巢状、脉状等,矿体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产生接触带附 近,偏向围岩一侧较多。矿石特征:成分有矽卡岩矿物:石榴石类(CaAlCaFe)辉石类(钙铁系列) 、角闪石、硅灰石等;金属

21、矿物:以氧化物为最普遍,特别是磁铁矿、赤铁 矿等,常见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矿石结构:以粗粒结构为特 征,交代作用形成的各种结构非常普遍。矿石构造:块状、浸染状构造为主,另外有条带 状,晶洞构造。围岩蚀变:高温蚀变有矽卡岩化等,中低温蚀变有硅化、绿帘石化、碳 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矿床实例:湖北大冶铁矿床。3)陆相次火山热液成因(玢岩型)铁矿床。基本特征:矿体特征:形态复杂多样,角砾岩体及茼状、钟状、环状、脉状以及似层状等;矿石特征:岩体中部的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矿化,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透辉石 - 磷灰石 - 磁铁矿组合(陶林式) ;岩体顶部及边部(内接触带)角砾状、网脉状铁

22、矿 化;矿物组合为阳起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凹山式); 产于接触带上的矿化,矿石以块状、角砾状为主,石英一镜铁矿组成(梅山式)。围岩蚀变:与铁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早期为类矽卡岩化(下部浅色蚀变带) ,中期为青盘岩化(中部深色蚀变带) 晚期为泥化、硅化、碳酸岩化(或称为泥英岩化) ,(上部浅色蚀变带) 。矿床实例:我国宁 芜地区铁矿床(如江苏梅山铁矿) 。4)区域变质成因铁矿床。基本特征:矿体特征:矿床产于区域变质岩系中,具明显的矿 物相水平分带(沸石相,绿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角闪石相,麻粒岩相,榴辉岩相);矿体形态一般较规则,以层状、似层状为主,规模亦大;矿石特征:变余组构:变余条带

23、状、皱纹状构造,细 -隐晶结构、变余结构等;变成组构:如片状、片麻状、斑杂状、角 砾状、脉状、网脉状构造,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嵌晶结构等。矿石组份:主要矿物有磁 铁矿(主)、赤铁矿、菱铁矿等。围岩蚀变:通常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强度与富铁矿 体的发育程度成正比。常见镁铁闪石化、石榴石化、绿泥石化等。矿床实例:辽宁弓长岭 铁矿床(鞍山式铁矿)5)胶体化学沉积(沉积型)铁矿床。基本特征:矿体特征:产于 海侵岩系中下部,具有明显的铁矿物分带性(由岸边到大洋:铁的氧化物矿物相带,典型矿物为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等;硅酸盐矿物相带,主要为鲕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相带, 主要为菱铁矿;硫化物矿物相带,主要为黄

24、铁矿、白铁矿、胶黄铁矿等) ,矿体呈层状、似 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矿石特征:矿石具鲕状、豆状、肾状、条带状构造,胶体结构; 矿石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碳酸盐矿物,次为铁的硅酸盐、硫化物围岩蚀变:不明显。矿床实例:河北庞家堡铁矿床(宣龙式铁矿) 。1、 玢岩型铁矿:是指产于陆相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 侵入岩 体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2、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通过含矿气水 溶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并与矽卡岩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存在联系的一类矿床。3、斑岩型矿床: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

25、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4、 火山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也称为与火山有关的,火山控制的,火山-沉积控制的块 状硫化物矿床。以典型的多金属透镜状、块状硫化物产出,形成于海底火山环境。形成于 富含金属的流体,与海底热液对流有关。与它们最接近的围岩是火山岩或沉积岩。5、喷流一沉积型(Sedex)矿床:系指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呈整合的层状 赋存于正常沉积岩系(主要为细碎屑岩和炭质页岩,次为碳酸盐岩)中的,以发育条带状 和层纹状富硫化物矿石为特征的一类矿床。6、砂页岩型(SST (铜)矿床:7、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MVT矿床是层

26、控的,以碳酸盐为围岩的硫化物矿体,主要由 Zn 和 Pb 组成, 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这类矿床主要产于白云岩中,以裂 隙充填物、爆破角砾岩和碳酸盐围 岩交代物等形式产出。在较少的情况下,硫化物和脉石 矿物占据原生碳酸盐孔隙。这类矿床是后生的,是在围岩成岩作用之后由侵入作用形成的。8、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沉积岩容矿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9、风化(壳)矿床:或者称风化壳矿床,系指陆地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质和量都能 满足工业要求的有用矿物堆积的地质体。10、原生矿床:指组成该矿床的有用矿物系原地形成的。即有用矿物形成后其物质组成与 周围共生矿物的相对位置未经外力的改变。11、机械沉积

27、矿床: (,)大陆风化的碎屑物质 (包括岩屑和矿物碎屑) ,在被地表流水、 风、 冰川等介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能力的减弱便按粒度、形态、大小、比重的不同而发生 沉积分异,由此形成的矿床称为沉积矿床。冲积砂矿床:岩石或矿床的风化破碎物,在被 河水的搬运过程中通过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而形成。海滨砂矿床由于海水的波浪和岸流作用, 使重砂矿物在滨海的浪击带或潮间带分选聚积,形成海滨砂矿12、胶体化学沉积矿床: (铁、锰、铝矿床)成矿物质主要呈胶体状态被流水搬运到海洋或 湖泊中,通过胶凝作用而聚沉所形成的一类矿床13、蒸发沉积盐类矿床:水盆地中某些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类,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各种有 用盐类矿物的沉淀、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蒸发沉积矿床14、生物化学沉积磷块岩矿床:生物有机体本身直接堆积形成的矿床,以及由生物有机体分解产生的气体和有机酸参与化学作用使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通称为 生 物 化学沉积矿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