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看”世界.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74099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看”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心“看”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心“看”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看”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看”世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看”世界-国学教育论文用心“看”世界 本刊专家/白立新2013年春节前后,泉城济南刮起一股微信营销的沙龙旋风,来自北京、深圳各地的各路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微信讲座一场接着一场,给身处雾霾笼罩中的人们送来最前沿最时尚的自媒体理念。有的人趋之若鹜赶场参加每场活动,有的人沉迷其中忘却正常生活投入手机荧屏,微信的魅力,让人发狂。如何对待最先进的微信这样一个网络传媒,也是一个“格物”问题。近代曾有一位“格物大师”、民国年间的民间教育家王凤仪老先生,王老先生格出了“婆婆道”“媳妇道”“姑娘道”;日本著名企业家、素有“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先生也是一位“格物大师”,他格出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经营

2、哲学,如今我们山东也出现了一位 “格物大师”,青年才俊温韬先生,他“格”出了“父母规”。历史上最知名的格物大师,当属阳明先生。阳明先生认为,格物即是“正物”,是“纠正端正”对待事物的态度,是“行善去恶”,以“有源之井水”、人人具有的天理良知实现“心统五官”。之余对待外物,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用“心”感知世界,即是阳明先生的“格物之道”!这颗心,是一颗“心不妄动”的心。心不妄动,即是保持理性、本性的做人基调,存静心,守定心,持戒心,破魔心,致明心。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婆婆,何为正确?作为媳妇,何为正确?作为姑娘,何为正确?作为父母何为正确?进而推之,作为员工,何为正确?作为老板,

3、何为正确?面对微信,何为正确?无论人处于何种社会角色,我们都是有良知底线的社会人,而不是无限欲求没有节制的自然人,要“念念不忘天理”;良知是每一个社会角色所共同拥有的最小公约数。客体的物(没有自觉意识)本无是非善恶之分,主体的人面对客体的物,人的态度的差别影响了对待和运用客体的物的直接效果。 这颗心,是一颗“从善而居”的心。有个谚语,说人人内心都有天使和魔鬼,你滋养谁,谁就占上风。天理良知人皆有之,但有人的易被遮蔽,易被诱惑,易被玷污,如何为之?就是要“从善而居”,时时以善养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读善书交益友,滋养内心的天使战胜魔鬼。另一方面,大善利他,只有确立并坚守以利他为导向的人生终极目标

4、,才会自觉抵制利己的诱惑与污染,人的一生才会真正获得意义。利他超过利己,才彰显品格和人格。这颗心,还是一颗“随善而行”的心。人都是在江湖上混的,利己的人随利而行,无利不起早,满口仁义道德,处处肮脏龌龊,实则假君子真小人;秉持“随善而行”的心,时时物物以善心良心为导向,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航道找到长久、平安夜航灯,才能在点滴事物上把握底线恪守良知,才不会偏离光明大道,才能实现“人生不是物质的盛宴而是灵魂的修行”。知行合一,随善而行,社会道德、社会风气就会得以扬善弃恶,人类社会才能获得不断进步。恪守“心不妄动、从善而居、随善而行”之心,就是实践阳明心学格物之道的全过程,我们就会获

5、得“善果自来”的人生美好结局,从而进入“我心光明”的人生境界,就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付出多、索取少,超越自然人和一般社会人的“圣贤人”。心,犹如一面镜子,镜子里的事物是否清晰、完整、美丽,并不取决于镜外之物,而取决于心这面镜子是否纯洁、是否洁净,是否一尘不染,这也对应了神秀大师那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语。心,也是需要时时拂拭的!微信,只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生工具,在整个网络营销系统里,不过是人与人互动交流又多了一种方式和渠道,在整个企业运营系统里,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一个传播载体。微信运用的效果如何,关键还要取决于微信运用主体(人和企业)的品性和品质,好人品好产品才会有好效果。都说态度决定成败,而态度是由“一颗完整的心”决定的,向善利他的心性、圆融日新的心智,积极阳光的心态,知行合一的行动,去对待任何事物(格物),才会实现有益社会有益他人有益自己的圆满结局。 编辑/徐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