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84094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治疗肺癌》演示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介入治疗肺癌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天津北辰医院介入科 官川博 GUAN chuanbo .,肺癌病理类型,1、鳞状上皮细胞癌: 40-50%,对放化疗中度敏感5年生存率高(周围型50%,中央型30%)2、腺癌:25%,对化疗较敏感,放疗不敏感3、大细胞肺癌:25%,对放化疗均不敏感4、小细胞未分化癌:20%,手术5%,放化疗高度敏感,介入治疗,1、1964年,Viamonte 首先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2、1965年,Haller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3、1971年,Miura 应用MMC和5-FU联合提高疗效4、近年来,介入治疗肺癌成

2、为整合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状与进展.pdf 现状综述.pdf,支气管动脉解剖,1、起自胸主动脉(少数升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2、直径1-2mm3、Cauldwell分9型:a、左2右1占40%,b、左右各1占21、3%,c、左右共干,右2左1占20、6%,支气管动脉解剖,4、2/3右侧1条,常与肋间动脉共干;1/3除上述共干外,还有一条右支气管动脉或左右共干5、2/3左支气管动脉2条,1/3人一条6、右共干常开口于右侧壁或侧后壁,右支气管动脉右前壁,左支气管动脉前壁(左右前侧壁、右后壁)7、50%开口T56(T4-9),适应症,1、失去手术机会病灶局限胸内2、可手术,有禁忌症或拒

3、绝手术3、手术前局部化疗提高疗效4、术后降低复发率5、术后复发或肺内转移,禁忌症,1、恶液质、心、肝、肺、肾功能衰竭2、高热、严重感染、白细胞明显降低(3000)3、严重出血倾向4、碘过敏、一般插管及造影禁忌症,术前检查,1、胸片、CT、MRI:明确病变大小、范围、临近侵犯、纵隔转移2、心电图、心功能3、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肝、肾功能4、明确病理类型:周围型,经皮穿刺活检;中央型,支气管镜,器械与药品,1、导管:眼镜蛇(Cobra),猎人头(Headhunter), 万能导管(J型),胃左导管,微导管(SP)2、导管鞘(必要时25cm长鞘)3、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4、化疗药:MMC 1

4、0-20mg,DDP 30-100mg,CBP 300-400mg,ADM 30-60mg,5-FU 500-1000mgCTX 300-1000mg,VP-16 100-400mg5、术前用药:安定10mg,地塞米松 10 mg,VB6 200mg 5HT3类止吐药物。,介入技术,1、插管 1.pdf 2.pdf 3.pdf 4.pdf2、右支气管动脉,由右后至右前;左支气管动脉由左前壁至右侧壁3、所选导管头方向应与支气管动脉主干方向一致,导管头在动脉内与动脉壁夹角45度为宜。4、支气管动脉造影后,仔细了解肿瘤供血情况,支气管动脉共干、脊髓动脉显影情况,Seldinger技术及改良术,改良术

5、,图26 选择性右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右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支气管动脉增粗,可见增粗、迂曲、走行紊乱的肿瘤血管,5、当共干时,尤其脊髓动脉显影,应用同轴微导管越过肋间动脉开口,支气管动脉造影,原发性肺癌1、支气管动脉增粗、迂曲2、肿瘤内肿瘤血管增多扭曲、粗细不均、不规则呈网格状3、血管受压、移位、僵硬、狭窄等被侵蚀征象4、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图27 使用同轴微导管(SP管)越过肋间动脉,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造影显示: 除可见肿瘤血管外,支气管动脉受压移位,似抱球征,图28 使用同轴微导管( SP微导管)越过肋间动脉,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造影显示:可见肿

6、瘤血管。,图29 经SP管注入超液化碘油与一种化疗药的混悬液,15分钟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和染色减少,图30 应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及染色完全消失,支气管动脉主干保持通畅,图5. 经胸主动脉无法选择支气管动脉,经右肱动脉穿刺插管,锁骨下动脉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向肿瘤供血,并可见增粗、迂曲的肿瘤血管。,图6. 支气管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向肿瘤供血实质期(毛细血管期)可见类圆形肿瘤染色,图9. 经锁骨下动脉行BAI治疗后八周造影显示: 支气管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向肿瘤供血 动脉期可见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减少,图10. 实质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可见肿瘤染色

7、减少(与图9为同一病人),图15. 女,48岁,右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右支气管和肋间动脉共干,动脉期可见肿瘤血管及染色,图16. 女,48岁,右肺癌将导管越过肋间动脉开口,超选择插管至支气管动脉远端,TAI后,弹簧圈栓塞支气管动脉(箭头所示)术后造影:支气管动脉近端主干通畅,肿瘤血管及染色消失,灌注化疗栓塞,化疗药的选择1、根据肿瘤病理类型,细胞生长规律、药物作用原理和药代动力,采用联合用药2、2-4种药联合应用3、将每种化疗药分别溶于50 ml生理盐水(注射用水),15-30分钟(1、5-2ml/s)缓慢注入,栓塞剂选择,肺癌供血丰富、无脊髓动脉共干及交通支,导管进入较深,如有肋间动

8、脉共干,同轴微导管(SP导管)超选择过肋间动脉1、明胶海绵2、超液化碘油3、微囊(微球)4、聚乙烯醇(PVA) 5、弹簧圈,疗效评价,1、近期疗效 50%,多血供肿瘤70%2、中央型、多血供、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体积较小肿瘤,效果较好3、整合治疗,配合手术、放化疗、全身免疫治疗,可取得更好效果。介入治疗(顺 铂)对放疗具有增敏作用4、小细胞癌效果较好,大细胞癌和鳞癌此之,腺癌最差,图31 男,69岁 BAI治疗前CT发现右肺肿物,图32 男,69岁,右肺上叶癌BAI治疗后一年,CT显示:右肺肿物已基本消失(与图31为同一病人),图33 男,66岁,右肺癌BACE治疗前X线胸片示 右肺占位性病变

9、,图34 男,66岁,右肺鳞癌BACE治疗后3个月复查X线胸片示右肺占位性病变明显缩小(与图33为同一病人),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处理,1、脊髓损伤:A、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存在吻合,直径小于0、3mm的小动脉DSA血管造影不显影B、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时,超选择越过肋间动脉C、高浓度造影剂刺激:选用非离子造影剂,介入并发症,脊髓损伤表现术后数小时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降低或消失,尿潴留、甚至截瘫预防方法1、选用非离子造影剂2、支气管动脉造影后,仔细观察有无肋间动脉共干、脊髓动脉显影,必要时微导管超选择3、灌注化疗前,注入2%利多卡因3ml (稀释至5ml),观察有

10、无脊髓损伤症状,脊髓损伤治疗方法,1、血管扩张药:颍粟硷、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改善脊髓循环2、地塞米松、甘露醇,减少脊髓水肿3、经脊髓损伤动脉注入安定5mg4、腰穿,以等渗盐水置换脑脊液,每5分钟10ml,总量200ml5、一般血管检查的合并症对症治疗,并发症,1、穿刺处血肿及腹膜后血肿、2、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 1.pdf 2.pdf 3、血管栓塞(动、静脉)。 深静脉血栓.pdf4、疼痛 5、血管迷走反应 6、恶心、呕吐 7、心脏毒性 8、肾功能损害 3.pdf,血栓形成,病理生理机制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ehow最早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基本病理生理因素:1、血管壁的改变(内

11、膜损伤)、2、血流变化(静脉血流淤滞) 、3、血液性质的改变(高凝状态)。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机制,在Virchow提出的3因素中,血流异常决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液性质的改变提示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异常,生物因素的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性远大于机械性血管内皮损伤。而事实上,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血管内皮损伤:,生物化学性因素血管内皮损伤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正常的静脉内皮抗血栓形成特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合成与释放前列环素(PGI:),抑制血小板聚集。细胞膜上ADP酶能水解ADP(ADP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细胞膜

12、表面结合大量肝素,并能分泌多种肝素样物质。能分泌抗凝血酶(AT-11I),与肝素结合能发挥强大的抗凝作用。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素与凝血酶结合后,不仅使凝血酶促凝血活性丧失,而且激活蛋白质c,促进凝血因子Va与a灭活。分泌纤溶酶原活化素,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摄取与破坏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5羟色胺。,化学损伤,化学损伤 静脉输注大量的高渗葡萄糖液、各种有刺激的抗生素、抗癌药物以及造影剂等。均能不同程度的激惹静脉内膜,内皮细胞受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1、年龄2、既往血栓病史3、外科手术4、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pdf 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pdf5、妊娠,血栓危险

13、因素:,此外,创伤、原发高凝状态、种族、中心静脉置管、炎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静脉曲张及血栓性浅静脉炎、肥胖、糖尿病、肺部慢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脏病、肾病综合征、口服避孕药及激素、血型、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变化、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麻醉、脱水、输血、感染等都与深静脉血栓有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深静脉血栓的治疗,1、抗凝治疗: :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连续静脉肝素或皮下低分子肝素每日12次,持续约l周(510日);若患者没有异常出血,在开始肝素治疗后的2448小时内口服华法林25mg开始,调整剂量至INR2030应用至少3个月。 治疗.doc,治疗,2、溶栓治疗:由于抗凝的疗效肯定以及溶栓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普通的深静脉血栓不推荐进行溶栓治疗,仅在合并有大面积肺梗死伴休克时建议进行溶栓治疗。目前国内溶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方式包括外周静脉应用及导管接触溶栓。,治疗,3、腔静脉滤网4、切开取栓术,。,谢谢 请多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