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85310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法和权益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优化时间:2011-05-2015:15:45 来源: 作者:曹文芳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有两种 判断标准:一是形式上的标准,即根据持股比例来判断。若投资企 业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比例小于20%且无活跃市场报价、公允 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或者持股比例大于50%的长 期股权投资,需采用成本法核算。若投资企业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 份比例在20%-50% 之间的长期股权投资,则需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是实质上的标准,即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财务、经营政策 的影响程度来判断。若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 股权投资,或

2、者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无活跃市场报价、 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应采用成本法核算。若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则应 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两种标准是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若二 者出现冲突则还需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正确选择长期股权投 资的后续核算方法。当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或其他实质性因素发生改 变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情况一: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 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 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从而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 共同控制或施

3、加重大影响的,在自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应区分 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例:甲公司于2008年2月3日取得乙公司10%股权, 成本为600万元,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 56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 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对其采 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09 年4月10日,甲公司又以1200万元的价格取得乙公司12%股 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000万元。取得该 部分股权后,按照乙公司章程规定,甲公司能够派人参与乙公司的 生产经营决策

4、,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甲 公司在取得对乙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乙公司通过生产 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6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除所实现净 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2008年2月3日,取得10%股权时,采用成本法核算, 作分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6000000 ;贷:银 行存款6, 000000 。2009年4月10日,持股比例由10% 上升至22% ,甲 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 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需做如下一系列调整:首先,确认追加的成本。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按孰高原则来确

5、定。即在取得该项投资所实际花费的代价(1200万元)与取得该项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8000X 12%=960 万元)之间取高者,也就是 说投资成本按1200万元来计算。实际支付的代价超出享有份额的 部分(240万元)作为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 资的成本。因此追加的投资成本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 投资乙公司(成本)1200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00 。其次,追溯调整2008年2月3日的投资成本。视同在原 投资时就一直采用权益法,因此需按照孰高原则对2008年2月 3日的投资成本进行重新认定。由于实际支付的价款(600万元) 大

6、于甲公司应享有的份额( 5600X 10%=56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600万元来计量(此成本已在2008年2月3日按成 本法确认),前者超出后者40万元属于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这 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再次,追溯调整自2008年2月3日至2009 年4月10 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400万元(8000- 5600 )导致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权益份额相应变动240万元 (2400X 10% )。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 60万元(600 X 10% )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 增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7、价 值变动180万元,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资本 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该部分追溯调整的会计分录为: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损益调整)60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1800000 ;贷:盈余公积60000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540000 ,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1800000 。情况二: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 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 权益法。此时,先做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处理,后比较剩余的长期 股权投资成本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 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若前者大于后者,属于

8、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 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若前者小于后者,应调整长期股 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二、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核算不合理之处1.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不合理。(1)不符 会计政策变更”之名,何来 追溯调整法”之实。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贡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 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符合下例条件之一的,应改变原来的 会计下垂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会计政策 的变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 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下列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本期发生的交 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

9、策;对初次发 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因此,会计政策变 更是针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而言的。只有对于同一交易或事项,根 据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在前后会计期间采用了不 同的会计政策,才能视作会计政策变更。反之,如果某项交易或事 项由于本身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而使会计政策在前后期间发生变化, 则不应视作会计政策变更。投资企业由于追加投资或出售而使其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 例发生变化,从而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这种 情况下,该投资事项本身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追加投资前,投 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决定了长期股权 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这一会计政

10、策;在追加投资后,投资企业实现了 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就 应该采用权益法这一会计政策。因此,对于投资企业因追加、出售 投资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这一事项,不属于 会计政策变更范畴,理应不能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追溯调整的处理思想不符合权益法的核算原则。长期股 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采用追溯调整的思路,视 同权益法在原始投资时就一直采用,这不符合权益法的核算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 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也就是说,当投资企 业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

11、响时,应采用成本 法核算。企业在追加(出售)投资后,由于持股比例增加(下降), 实现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这只是在追加(出 售)投资后才产生的结果,并没有改变追加(出售)投资前投资企 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这一事实。因此,根据 权益法的核算范围,笔者认为,不能对追加(出售)投资前的初始 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应对追加(出售)投资前的投资采 用成本法核算,即不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对原投资进行调整。(3)追溯调整的处理方式虚增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长 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不仅在追加(出售) 投资时采用权益法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且还

12、需对追加 (出售)投资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按权益法的要求来调整, 这样追溯调整,不但不符合权益法的核算原则,而且会造成虚增长 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虚增留存收益的不良后果,为投资企业进行 利润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2,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不符合可比性原则。长期股 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采用追溯调整法,视同长 期股权投资在一开始投资时就采用权益法来核算。而由权益法转换 为成本法时,应中止采用权益法,按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作为成本法的核算基础,不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投资企业因持股比例的变化使长期投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 法这一事项,与同样因持股比例的变化而使长

13、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 改为成本法这一事项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二者的核算方法、核算思 路理应是一致的,可比的。但会计准则却彩和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处 理方式,这在逻辑上前后矛盾,提供的会计信息显然是不会符合可 比性要求的。三、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会处理的优化笔者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不 宜采用追溯调整法,无需对追加(出售)投资前的初始投资按权益 法进行追溯调整。即追加(出售)投资前,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 核算,追加(出售)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即简单 明了,易于掌握和操作,又符合经济实质,提供的会计信息还符合 可比性原则。在此思路下,本文前例的账务调整应为:2008

14、年2月3日, 取得10%股权时,采用成本法核算,作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 投资乙公司60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0 。2009年4月10日,追加12% 股权,持股比例由10% 上 升至22% ,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由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按孰 高原则来确定。即在取得该项投资所实际花费的代价( 1200万元) 与取得该项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8000X 12%=960 万元)之间取高者,也就是说投资成本按 1200万元来计量。实际支付的代价超出应享有份额的部分(240 万元)作为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

15、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故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成本) 12000000;贷:银行存款12000000 。无需对初始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两种损益的确认方法。一是以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这种观点认为,股权投资成本是企业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的实际支出,一项投资能够获得多大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分回多少利润或现金股利,当处置某 项股权投资时,计算该项投资累计获得的收益是实际分回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及处置该 项投资时实际收回金额与其成本的差额的合计。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 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16、确认为投资收益。称之为 成本法”,这种会计方法下的 股权投资是被动获取投资收益的投资性资产,无法对被投资企业施加主动的影响。另一种 观点下,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 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将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帐面价值,如果不幸被投资单位发生净资产的销蚀,则要相应同比 例减少投资的帐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 为限。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权益法和或生法的差异来自于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作用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决定作用 力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企业的持股

17、比例。在投资持股没有达到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不太可能 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控制或是施加重大影响,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持股比例的一般标准: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 %以上股权这个一般量化标准的例外是,不足 20%股权比例但有重大影响,也采用权益法;反之,即使拥有20%甚至更高比例股权,但不具备重大影响,就要采用成本法。权益法可以让投资方在即期就能分享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而并不受制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由于 法规的限制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在分配利润时 并不会将所有实现的利润都分配给股东,而会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同时还需要为企 业的发展提供内部资金来

18、源,所以,权益法核算为投资方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利益分享机制O当然,更重要的是,权益法反映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通过长 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的变化反映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动态,实质上是将投资企业与被 投资企业视为一个经济个体,在之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权益法为报表合并提供了基 础O 此外,权益法的价值还在于其能更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投资绩效。被投资企业效益的波动在投资方的报表上可以得到反映,而成本法却是掩盖了这一切。相较于权益法,采用 或在法对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是更加保守的做法,投资企业只在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对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方法体

19、现了谨慎的收付实现制的逻辑。05-04欣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2009-6-30 10:58 程强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注会专题研究(老考生版)目录注:此文09年注会老考生适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它们的核算区别对于很多理解不是很深的学友总是 混淆,在这里给大家比较一下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如下表所示:成本法权益法初始投资 时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或追加投资 时的成本)贷:银行存款等(1)初始投资成本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 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

20、放的现金股利)贷:银行存款等(2)初始投资成本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 入。借:长期股权投资 一一成本(被投资单位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又持股比例)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 发放的现金股利)贷:银行存款等(支付的全部价款) 营业外收入(差额)被投资单 位实现净 损益不做处理(1)基本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一一损益调整(被投资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2)内部交易损益逆流交易:投资企业一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 (即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向投资企业出售资产)投资企业在个别报表中做如下分录:借:

21、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带股比例贷: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带股比例 在投资企业存在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 表的情况下,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以下 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资产售价- 资产成本)义持股比例贷:存货(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带股比例顺流交易:投资企业一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 (即投资企业向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出售资产)投资企业在个别报表中做如下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被投资方实 现的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 带股 比例贷: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带股比例 投资企业如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22、,在合并财务 报表中对该未实现内容交易损益应进行以下调 整:借:营业收入(售价麻股比例)贷:营业成本(成本X#股比例) 投资收益(差额)(3)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损益调整借:投资收益贷:长期应收款借:投资收益贷:预计负债仍有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应在账外备查登记。(1)如果是年中投资(非年初投资),投资借:应收股利(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被投资单当年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或利润又持股比例)位宣告分贷:长期股权投资 一一损益调整(已确认配利润或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损益调整)现金股利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破资企业持股比成本(

23、取得的现金例x(当年投资持有月份V全年月份)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损益调整的部分)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 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殴资企业的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 股利X#股比例)贷:投资收益(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享有的 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的金额)一般情况下(年初投资),投资企业在取得投 资当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 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2)成本法下取得投资以后年度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 年末(或本期末)止被投资单位分配的现金股 利或利润-

24、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 实现的净损益破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 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 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 或利润俱股比例)贷: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或借记)被投资单 位除净损 益以外所 后者权益 的其他变 动不做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 一一其他权益变动(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额 >4帘股比例)贷: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被投资单 位分派股 票股利不做处理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 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同; 、区 据表以出益的理体享的投单所者益额变,调长股 投的 面值成 法不现 投单所 者益变、,权 法定中 根上可看权法处要现有被资位有权份的动时整期权 资账价 而本却 体被资 位有权 的动从 益的义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的,理解了这一点,记忆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的区别就会容易很多【识记要点】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分派股票股利以及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投资方不做处理。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 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PDF版下载:点击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