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91445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行路难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语文组吴木花【授课年级】高二(4)班【授课时间】2019 年 12 月 8 日(星期四)上午第4 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拟行路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自主赏析课文。本单元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

2、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围绕这一目标,课堂学习拟行路难这首诗歌能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这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必修二必修四的阅读鉴赏板块的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但是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这一层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所以这一节课,我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阅读诗词的兴趣。三、设计思想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

3、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2、问题法。问题的科学设计不仅能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它既强调教师给予足够的课堂空间给学生,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种教法,又是一种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诗歌,弄清诗歌大意,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诗歌

4、朗诵过程中,先由学生代表尝试读,再由学生点评朗读效果,教师引导点评角度,最后由教师总结阅读技巧,整个过程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四、渗透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体会了诗人“愁”的情感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 诗人“怀才不遇”的具体性和社会根源。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鲍照的生平及作品;2、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3、分析诗句中“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4、赏析比兴手法的运用;5、分析诗人形象。(二)过程与方法1 、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度展开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从“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诗人内心的愁闷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出来;3、从“知人论世”角度分析鲍照悲愤苦闷的根源。(

5、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2、激发学生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六、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主旨,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分析“愁”的表现和根源;3、诗人形象分析。(二)、教学难点:1、学习“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2、比兴手法的理解。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由杜甫赞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引出鲍参军,即鲍照对李白诗风的影响。李白对鲍照也推崇备至, 他认为若能和鲍照交友,那是“结交凤与麟”, 在他眼中,鲍照就是马中赤兔,人中翘楚,可

6、谓 凤毛麟角!聆听、感受(鲍照者,何许人 也!竟能同时得到唐 朝两位大诗人的青 睐!)让诗人高调出 场,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整 体 感 知步骤一:解题教师设疑:“拟”是什么意思? “行路难”子面思思是什么? 行路难又是什么?诗歌可 能表达什么主旨?教师明确:拟,模仿;道路难行;汉乐府诗歌; 抒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学生积极参与 回答(课文有注释, 学生基本回答到位)检测学生自学 能力。步骤二:朗 读诗歌学生集体自由读一教师提要求:情感,语速,语调。学生代表尝试读一学生点评, 教师引导,生 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情感、 语速、语调的教 学目标。教师配乐示范读一教师示范,带领学生

7、逐句 模仿读。学生代表示范读一检查模仿效果,学生示范。学生集体齐读一进步把握情感,揣摩语速语 调。自由诵读,齐 读、个别展示相结合通过诵读不仅 可以提高学生朗读 水平,还可以让学生 进入作者的情感氛 围。步骤三:诗 的大意和 诗眼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直接表达诗人内心 世界的一个词?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愁。学生整体感知 诗歌的内容,以便引 导学生在下一环节 中围绕“愁”进行具 体赏析。解 读 鉴步骤一:鉴 赏第一二句教师提问:诗歌的第一句明明写的是水呀, 怎么会有愁呢?该怎样理解?讨论交流,回答 提问。(比兴手法)突破难点,理解 “比兴”这一手法的 表现形式及艺术效 果。教师引导回顾:“比兴”即

8、比喻和起兴。“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学生回顾氓中的“桑 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赏陨”。步骤二:鉴 赏第三、四 句第三四句表层意思是说 人生苦乐自有命, 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 际上它蕴含诗人什么情感?这是个反问句, 语言中蕴涵着不平 之气。突破重点,从具 体的诗句中感受作 者的“愁”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对诗歌 形象有一个总体的 把握。步骤三:鉴 赏第五六 句五六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渴望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却无法借酒浇除胸中郁积的块垒。透露出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学生思考回答(举杯浇愁愁更愁)步骤四:鉴 赏第七八句七八两句内容上有什么

9、特点,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两句构成了一种鲜 明的对照,将诗人忍 辱负重、矛盾痛苦的 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 尽致。步骤五:鉴 赏诗歌形 象你心中的诗人形象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 力,用笔在纸上写出来。刻画诗人满怀 郁结,举杯驱愁却大 放悲严,忍辱负重nu 又悲怆难抑的自我 形象步骤五:以 意逆志,知 人论世教师展示时代背景以及诗人介绍,体会诗 人情感抒发了深沉而 又激越奔放的怀才 不遇的悲愤之情,表 达了对当时门阀制 度的不满和愤慨。学生在理解作 者“愁”的情感上, 再深层次地挖掘其 内在根源,从而掌握 “知人论世”的鉴赏 方法。延 伸 拓 展对比阅读比较鲍、李白的行路难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对比阅读 发

10、现二者的异同,以 及诗人对李白的影 响。写作缘由情感语百风格鲍照李白布 置 作 业(1)背诵并默写本诗(2)赏析辛弃疾的鹅鹃天送人学生记录作业要求巩固所学知识八、自我反思拟行路难这首诗是一首比较短小的诗,学生在阅读上并没有特别大的障碍。但是如果没有去了解鲍照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 这首诗的深层思想内涵和 作者“愁”的社会根源。所以我就将挖掘诗人内心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先去挖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时代特征,以及像鲍照这一类出身低微却拥有理想和抱负的人所具有的困惑和不解,做到知人论世。然后再配合课文后面的李白的 行路难做比较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鲍照的思想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