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12674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较完整.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一章1 .物流系统构成要素:P3 (掌握)(1) 一般组成要素:人、财、物、目标(2)功能要素: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3)支持要素:体制与制度、法律和规章、行政和命令、标准化系统(4)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网络技术及网络(5)结构要素:方式:运输手段,汽车、火车节点:基地,货站、配送中心连线:公路、铁路、航空线2.物流系统实现5个目标:P4(1) Service 服务(2)快速、及时 Speed(3)低成本Saving(4) Scale Optimization 规模优化(5)库存控制 Stock Control3 .物

2、流系统的特征:P11(1)人工性 (2)开放性 (3)复杂性(4)可控性4 .物流系统的分类 P14(1)按物流发生的位置分类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生产物流、废弃物流企业外部物流系统: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2)按物流运行的性质分类供应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3)按物流活动的范围分类企业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流通企业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4)按物流的构成分类专项物流系统综合物流系统废弃物流系统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战略性原则第二章P22 (稍微掌握)(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社会效益原则2 .

3、物流系统规划的特点P24(1) 物流系统规划是综合规划(稍微掌握)(2) 物流系统规划是动态规划(3) 物流系统规划是过程规划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P26 (掌握)(1)主要内容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选址规划、物流路线规划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物流设施平面布局规划。物流运作系统规划物流设备选择与布置规划(2)步骤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规划方案的制定规划方案的仿真3.物流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和工具(1)模型化技术(2)优化分析法(3)运筹学P28 ( 了解)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并思考其使用条件(稍微掌握,看书)(4)大系统理论及协同论、耗散 结构理论(5)网络计划技术(6)系统仿真(7)系统

4、动力学理论3. SWO杳析法:P37 (看书)第三章1 .引导案例P42 (掌握,看书)2 .物流节点的种类:P45:(掌握)(1)(2)转运型物流节点:公路货运站、铁路货运站、公铁联运站、港口、综合转运站储存型物流节点: 适用对象和权限分类:自备仓库、营业仓库、公共仓库所属的职能分类:生产仓库、流通仓库、储备仓库按照结构和构造分类:高层货架仓库、罐式仓库技术处理方式和保管方式分类:普通仓库、冷藏仓库、恒温仓库(3)流通型物流节点:流通仓库、集货中心、分配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3 .物流网络结构的集中典型形式P47 (了解)(b)(c)(a)、(b)为直送模式。特点:环节

5、少、效率比较高、减少了物流节点的建设成本、运输成本较高。辐射范围有限,区域物流无法使用。(c) CED模式。是多个供应地通过物流节点处理后配送到多个需求地,这是一种可以普遍应用于经济活动的 集成物流模式。核心在于:收集(Collection )、交换(Exchange)、和发送(Delivery ),建成CED4.物流节点选址目标:(1)成本最小化(2)物流量最大化P49 (了解)(5)综合评价目标(3)服务最优化(4)发展潜力最大化5.物流节点选址的方法:(1)专家选择法P50 (掌握)(2)解析法(3)模拟计算法(4)启发式算法第四章P611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

6、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2 .运输和搬运的区别:P61运输是较大空间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时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3 .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P62 (了解)(2)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1)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详细)(3)运输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5 .海洋运输P67-P74 (了解,看书)6 .可采用哪些方法来制定运输方案?P80(1) 定量分析法:成本比较法、综合评价选择法 (熟悉)(2) 质量比较法:运输质量、服务理念(了解)(3) 价格比较法(了解)7 .运输路线和时间安排 P84(1) 满意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原则(3) 安排车辆运行时间(2) 制定车辆运

7、行路线7.满意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原则:P84 (掌握)(1)运输路线从离仓库最远的停留点开始(2)最有效的运行路线是使用大载重量的车辆(3)将相应接近的停留点的货物装载一辆车上(4)将聚集在一起的停留点安排在同一天送货(5) 一辆运货车顺次途经个停留点的路线要成泪滴状(6)提货应混在送货过程中进行,而不要在运行路线结束后再进行(7)对偏离集聚停留点路线远的单独的停留点可应用另一个送货方案(8)应当避免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的约束第五章1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构成:P90(1)物流基础性设施:枢纽点:铁路枢纽、公路枢纽、物流基地线:铁路、公路、航道、输送管道信息平台(2)物流功能性设施:存放为主要职

8、能节点:储备仓库、营业仓库、中转仓库运动为主要职能节点:流通仓库、流通中心、配送中心 物流系统中的载体:车辆、货运列车、货机、货运船舶(3)物流技术性装备:物流仓储设备:货架、堆垛机、室内搬运车、分拣设备起重机械:千斤顶、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输送机械: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悬挂输送机流通加工机械:填充机械、灌装机械、捆扎机械集装单元化器具:集装箱、托盘作业搬运车辆:叉车、跨运车、牵引车2.物流设施设备规划与设计的目标:P110(1)简化加工过程(2)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3)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 安全和职业

9、卫生的条件3.物流设施设备规划与设计的原则:P110(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始终。(3)运用系统的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4)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要考虑环境的条件。(5)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迭代,进行设计的过程。第六章1 .仓储系统的构成:P121 (掌握)(1)储存空间:即仓库内的保管空间。(2)货品:货品是存储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3)人员:规模较大的仓库中,人员分工比较细,可能包括仓管人员、搬运人员、理货拣货和补货人员等。(4)设备:搬运与输送设备储存设

10、备2 .仓储空间规划 P124 (了解)(1)储存空间的构成:储存空间 =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2)储存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作业、货品和设备(3)仓储空间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评价要素,评价方法3 .仓储空间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掌握)(1)(2)(3)(4)(5)仓储成本 空间效率 作业时间 货品流量 作业感觉评价要素 主要指固定保管费用、保管设备费用、其他搬运设备等。主要指储存品特性,储存货品量,出入库设备,梁柱、通道的安排布置等。主要指出入库时间。主要指进货量、保管量、拣货量、补货量、出货量。评价方法:(1) 仓储成本指标(2) 空间效率指标(3) 时间指标(4)

11、 流量指标(5)作业感觉指标主要指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等。4 .仓储货位管理: 是指对仓库存货物资的货位进行的规划、分配、使用、协调等工作。P125 (了解)5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P131 (熟悉)(1)进出货作业效率评价指标:站台利用率、站台高峰率、人员负担和时间耗用(2)储存作业评价指标:设施空间利用率、库存周转率(3)订单处理作业评价指标:订单延迟率、订单货件延迟率、差错率(4)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服务水平、交货水平、商品完好率、交货期质量(5)仓储经营管理综合指标:仓库坪效、仓库生产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产出与投入平衡率第七章1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

12、输设备上卸下的活动。P137 (了解)2 .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P137 (了解)3 .物流中心装卸搬运的发展过程P142 (掌握)(1)手工物品搬运(3)自动化物品搬运(5)智能型物品搬运系统(2)机械化物品搬运(4)集成化物品搬运系统4 .现代装卸搬运的作业方式:P147 (掌握)单件作业法:集装作业法:托盘作业法、集装箱作业法、框架作业法、货捆作业法、滑板作业法、网袋作业法、挂车作业法散装作业法:重力法、倾翻法、机械法5 .装卸搬运合理化:152(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灵活性(1)防止无效装卸(2)进行少消耗装卸、

13、6 .设计方法三次革命 P160 (作用、意义,看书掌握) 第一次:石油运输从桶装改为散装第二次:谷物由袋装改为散装第三次:集装箱运输第八章1.配送的概念: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 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P170 (了解)2.配送的类型按经营形式的不同分类:(1) 销售配送(2) 供应配送P176 (了 解)(3) 销售一供应一体化配送(4) 代存代供配送3 .简述配送系统的概念、特点、目标。 P186 (课后题)概念:特点:(1)配送系统是一个小型的物流系统(2)配送系统的服务一客户为中心(3)配送系统的时间管理要求高、难度

14、大(4)配送系统的需求(输出)特点是客户多、批量少(5)配送系统的服务对象不确定目标:(1)快速(2)及时 (3)可靠 (4)节约4 .配送车辆的效率指标P194(了解其计算方法)5 .物流配送模式的种类及其内涵P197 (掌握)(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自营型配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内部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的配送。共同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互用配送模式: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到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

15、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第九章1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 P215 (掌握,简答)集成化。集成化是指物流信息系统将相互连接的各个物流环节连接在一起,为企业的物流运作提供集成化的信息处理平台。标准化。一方面是指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接口、基本模块的基本同一性;另一方面是指物流信息本身的标准,如数据格式、语言、传输协议、处理程序的标准化。模块化。模块化是指把物流信息系统划分为各个不同功能模块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通过统一标准来进行功能模块开发。智能化。智能化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向,通过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现代决策科学技术等,为物流系统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网络化。通过

16、Internet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物流分结构、供应商客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负责但又密切联系的信息共享网络,便于各方实时了解各地业务运作情况,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实时化。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借助于编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条码、RFID)、GPS/GIS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及时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将供应链合作方在业务上联系起来。2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P221 (熟悉每种方法的内涵,特点,建议看书)(1)结构化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将开发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 life cycle ),所以又称为生命周期法。整个过程有几个相

17、互连接、相互影响、相对比较独立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和工作步骤,并由不同的专业人员负责,产生相应的文档。特点: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文档化,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而下地对系统进行整体性分析与设计,并 且自下而上地逐步实施。(2)原型法。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 )的基本假设是系统的使用者缺乏计算机技术知识背景,因此开发者和使用者在讨论系统的构成、功能等问题是存在着许多障碍。对此的解决方式就是开发者通过和用户的交流,得到对系统的基本认识后,构筑一个能反映系统特色的原型系统,然后再与用户不断地进行讨论,知道开发者确信已经掌握了用户的真实需求。特点:(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其思路是先对问题进行调查,后然从抽象对象和信息模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性质和属性划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类,弄清它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 特点:(4)计算机辅助(上课时老师补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