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2016年.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23452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2016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2016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2016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2016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2016年.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三 2016 年( 总分: 150.00 ,做题时间: 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总题数: 10,分数: 30.00)1. 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 3.00 )A. 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 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VD. 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性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逐渐缩小解析:解析: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C选项正确;选择性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A选项错

2、误;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因此是无意注意先于有意 注意发展,B选项错误:随着年龄增长,不论选择性注意还是定向性注意,注意范围均扩大,D选项错误2. 儿童 2 岁半以后能自己玩玩具,进行游戏,但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儿童的存在,从 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看,这种游戏水平属于()。(分数: 3.00 )A. 非游戏行为B. 独自游戏 VC. 平行游戏D. 合作游戏 解析:解析:独自游戏是指儿童独自玩耍,尚没有出现玩伴意识的一种游戏形式。题干中幼儿没有意识到 其他儿童的存在,说明其处于独自游戏阶段。3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标志着儿童()。(分数: 3.00

3、 )A. 自我评价的萌芽B. 自我体验的萌芽C. 自我控制的萌芽D. 自我意识的萌芽 V解析:解析: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幼儿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词“我”,是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4. 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分数: 3.00 )A.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VB.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C.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D.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解析: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是在 直

4、观形象思维中起主要作用,其作用越来越小。5. 在婴儿期婴儿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分数: 3.00 )A. 模仿B. 操作学习C. 使用工具 VD. 习惯性解析:解析:在婴儿期,婴儿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 式是使用工具故选 C 选项。6. 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分数: 3.00 )A. 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B. 儿童主动积极的活动VC. 儿童的自选活动D. 儿童的游戏活动 解析:解析: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

5、来学习并获得发展。所以此题 选择 B 选项。7. 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框架的游戏活动被称为()。(分数: 3.00 )A. 角色游戏B. 表演游戏 VC. 结构游戏D. 有规则游戏 解析:解析: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8. 以下关于儿童情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 3.00 )A. 情绪和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B. 婴儿期的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C. 婴儿最初的笑是没有社会意义的D. 新生儿听见他人哭泣而哇哇大哭,是移情的表现V解析:解析:幼儿的情绪和认知是有密切联系的,他们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并且自我调节能力差。婴儿 最初的笑是一种自发性的笑,不具

6、有社会意义。新生儿的哭泣是生理性的,新生儿听见他人哭泣而哇哇大 哭并不是移情的表现。选项 D错误。9.2 岁的幼儿说出“骑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骑车”,也可能是表示意动 的功能,表示“我想玩骑车”, 3 岁之后,幼儿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幼儿的语法发 展是( )。(分数: 3.00 )A.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VB. 从简单到复杂C. 从不完整到完整D. 从情境性到连贯性 解析:解析:幼儿早期的语言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最初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后才 逐渐分化,这体现了幼儿的语法发展是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分数: 3.00 )A. 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种做法符合保教结合原则B.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吃水果是保育,上课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观点违背了幼 儿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VC. 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幼儿园的所有幼儿尽量一起活动,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原则D. 幼儿园培养特长儿童的做法符合培养精英的教育原则解析:解析: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写字,选项A中的做法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幼儿园的所有幼儿尽量一起活动,选项C中的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独立自主原则。幼儿园培养特长儿童的做法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要培养

8、全面发展的人,幼儿教育也不例外,故选项 D 错误。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l5 分,共 30分)( 总题数: 2,分数: 30.00)11. 活动区材料的投入要适时、适量、有指向性,一般来说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分数: 15.00 ) 正确答案: (1) 应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投放开放性材料; (2) 应投放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的 活动材料; (3) 应投放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 (4) 应投放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6) 在投放材料时可充分利用家庭、社区、互料; (5) 应投放具有启发性、可操作性、探索性的材料; 联网等资源。 )解析:

9、12. 幼儿园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及制定依据。(分数: 15.00 ) 正确答案: (1) 生活制度的意义 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指按科学的依据把幼儿每日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如人 园、进餐、睡眠、游戏、户外活动、 教育活动、离园等在时间和顺序上合理地固定下来, 并形成一种制度。 幼儿园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使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规律性,劳逸结合、动静交 替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幼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为保教人员 顺利地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 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 幼儿园在制定生活制度时,必须 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既切合本园实际

10、情况又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一般来说,在 制定生活制度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的年龄特点;婴幼儿生理活动的特点;地区特点以及 季节变化;家长的需要。)解析:三、论述题 (本大题 1小题, 20分)( 总题数: 1,分数: 20.00)13.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分析论述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策略。(分数: 20.00 )正确答案: (1) 转移法。 3 岁孩子刚进幼儿园时往往会哭闹,教师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要么逗他玩玩 具,要么给他讲故事一会儿孩子的情绪会有好转。 (2) 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 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

11、停止哭喊。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当孩子处于激动 状态时,成人切记情绪激动。 (3) 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取消退法。比如,孩子上床睡觉需要 母亲陪伴,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晚陪伴。后来母亲采取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 哭了 30 分钟,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只哭了15 分钟。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不哭也能安然入睡了。 ) 解析:四、材料分析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总题数: 2,分数: 40.00) 3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 行动。比如,儿童往

12、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 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分数:20.00 )(1).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分数: 10.00 )正确答案:(案例中这个时期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 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 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 解析:(2). 成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分数: 10.00 )正确答案: (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行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

13、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 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或是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成人要 在确保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解析: 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赶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 猫头、 猫耳朵, 再画猫眼。 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 接着又画了只兔子。 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 ! 像什么呀 ?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 ! 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20.00 )(1). 兰兰的画

14、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 ?(分数: 10.00 )正确答案:(兰兰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 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岀现了有意成分。)解析:(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分数:10.00 )正确答案:(培养幼儿有意想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成人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想象围绕一定 的主题进行。)解析: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总题数:1,分数:30.00)14. 请以“夏天”为主题设计中班的系列活

15、动。要求:(1)画出主题网络图。(2)将其中的一个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活动计划,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并说明设计的意图。(分数:30.00 )正确答案:(一、主题网络图 二、活动设计1 设计意图:炎热的夏天到了,应该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探索各种凉快的方法,并通过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分类能力。2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夏天天气很热,尝试寻找多种方法使自己凉快起来。(2)尝试对各种凉快的方法进行简单分类。(3)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3 .活动准备:(1)部分使人凉快起来的食物、饮品、生活用品。(2)各种夏季能使人凉快起来的图片。(3) “炎热”怪兽头饰一个。4 活动过程

16、:(1)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寻找能使人凉快的方法。导入: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体操,由身体的热,弓I起话题。教师和幼儿共同谈谈做完操后的感觉.体会夏天的热。通过实践,自由寻找使自己凉快起来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找凉快”活动的兴趣。(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说说刚才你找到了什么方法使自己变凉快的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逐步出示图片)拓展经验,除了刚才你们找到的凉快方 法以外,你们还能想出什么让自己凉快的好方法?大胆设想在不同场景中使自已凉快的方法。(如户外、夏季晚上睡觉时等)(3)尝试对各种使人凉快的方法进行简单分类。(根据夏季衣着、夏季饮食、夏季日常用品、夏日活动进行简单分类)(4)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各种使人凉快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