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42389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本着新课程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要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设计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和地球仪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围绕“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

2、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知道晨昏线的含义,知道昼夜更替和时差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了解形成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通过学习昼夜更替和时差,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宇宙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3、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规律 4、教学难点:解释时差现象。我所教的学生身处农村,很少出远门,

3、体会不到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由于本节内容在高中是重点,本节只是了解,练习较少,理解和掌握起来较难,所以定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 设疑导学法 2、 归纳总结法 3、 图例导析法 4、 讲练结合法 三.说学法 1、 阅读法。 2、 演示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1、导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播放课件 我采用妙语导入和问题导入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所学内容。诗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问题把学生注意力指向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而不解,

4、在探索的心理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二)总讲地球自转规律:采用阅读法、设疑导学法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因此我采用阅读法,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关键,抓住重点词语。使学生的回答更完整、更准确。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重点突出,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播放课件) (三)分讲地球自转:方向 1、先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的幻灯片,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动手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过程如下: 3(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

5、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 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 4、播放课件,让学生巩固地球的自转方向。 5、提问: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这个问题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掌握地球自转方向这个重点。 (四)地

6、球自转的周期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五)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这是本节的重点,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深刻的知识浅显,再次使用地球仪演示。我采用设置情境和启发提问式。过程如下: 1、.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象是在地球不动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假如说地球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昼夜现象呢,(是的,) 3、

7、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地球仪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播放课件 4、晨昏线的判读。这个内容只需学生了解,因此直接播放课件更直观。 5、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及观察昼夜更替的现象。然后提出问题:(播放课件) 问题一: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 问题二: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交替,为什么,问题把学生由课本引入到生活当中去,既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

8、的地理的理念,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就复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2)时差 这是本节的难点,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单靠讲解很难解释清楚,必须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地球仪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时差产生的原因,进而讲解时差的特点。 展示课件 让学生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指导学生先在地球仪的同一纬线上做了3个标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

9、要比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推导出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说明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展示课件: (2)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接着.让学生思考,学会用时差解释现象。 (六)课堂小结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

10、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OB、OC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本节内容演示很多,过多的演示和讲解不利于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把握,因此我采用总结知识点的方式,并配合多媒体,展示本节所学内容。过程如下: 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昼夜更替的时间约24小时 125.145.20加与减(三)4 P68-74(七)板书设计 最值:若a0,则当x=时,;若a0,则当x=时,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地球自转规律

11、自转定义 绕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一天 (3)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三角形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时差 板书采用抓点拎线的方式,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正切:练习(演示课件) 学而不思则罔,学过的东西只有巩固才能消化。因此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选择题,考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遵守教学大纲,重点、难点突出,训练量适中。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了学生掌握情况。 作业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延伸和拓展学生思维,设置了以下练习 1.通过查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2小论文假设地球不自转,我们的生活,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五、课后小结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二)空间与图形趣的课堂上,愉快的享受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