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38962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一、单项选择题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拐弯地貌成为蛇曲。一般情况下,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地面物质软硬、松散适度。以下图示意蛇曲地貌景观。读图,答复下面小题。1蛇曲地貌处的流水作用为    A 凹岸和凸岸都侵蚀 B 凹岸和凸岸都堆积C 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D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蛇曲地貌处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以下湖泊成因与牛轭湖一样的是    A 火山湖 B 断陷湖 C 堰塞湖 D 构造湖【答案】1D2C【解析】1根据图示,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

2、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该地貌不是受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材料,蛇曲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选D。2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堰塞湖与牛轭湖成因一样。据此选C。以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答复下面小题。3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A abcd B badc C cdab D dacb4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 堆积作用强烈 B 侵蚀作用强烈 C 山洪爆发

3、频繁 D 河流改道频繁【答案】3B4C【解析】3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a、c、d都是在冲积扇根底上不断侵蚀形成的,b图表示冲积扇,可推测演化顺序为badc,B正确;图b是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图a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河谷,图c是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图d因侧蚀加强,河道弯曲。4有粗大的砾石沉积说明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堆积作用强,原因最有可能是山洪爆发频繁,C正确。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溶蚀作用堆积作用A B C D 6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 或 B 或 C 或 D 或【答案】5D6C【解析】5图示河流地貌的成因是

4、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正确。6乙图中所示剖面图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或,C正确。读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各题。7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A 入海口 B 出山口 C 发源地 D 中下游8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9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 农业用地 B 港口用地 C 生态用地 D 住宅用地【答案】7D 8A 9C【解析】7河流主要沉积在一侧,所以不可能是入海口和 出山口;发源地主要以侵蚀为主, 中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选择D。8河流东岸侵蚀西岸沉积,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自西向东

5、,选择A。9甲地靠近河流,地势低洼,不利于开展农业,A错;沉积为主,不利于港口建立,B错;生态用地,可以保护河岸,C对;地势低洼,土质疏松,不利于建立住宅,D错。10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读以下图完成下题。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最终形成类似牛轭的湖泊,即最终形成,其成因应该是由弯曲的河流因裁弯取直,主干线路取直线续流,旁支与主流别离留下的产物。据此,选B。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

6、,完成下面小题。11以下关于该河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 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D 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12以下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B 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立C 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D 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答案】11A12D【解析】11据图,假如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凸出部分与南岸之间的水道将被泥沙淤积,所以假设与图示不吻合,河水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因河漫滩一般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可以判断河流流速减缓,侧蚀作用较强,下蚀作用

7、较弱。据此分析选A。12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凸岸,不一定是北岸,多沿河设城;港口应在水深部位建立,河漫滩平原处水域较浅,不合适港口建立;南岸的陆地地势整体较低,合适开发利用;河流弯曲会导致排水不畅,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据此选D。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那么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以下图示意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3以下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A 丙乙甲丁 B 乙丁丙甲 C 甲乙丙丁 D 丁甲乙丙14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 A 内力作用占主导 B 河谷海拔升高 C 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 D 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答案】13A14D

8、【解析】13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构造,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14结合上题可知,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均起作用,最终导致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选D。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有几级阶地,就发生过几次上升运动。以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5图中阶地形成的时代由新到老的排序为A abc B bca C cab D cba16图中河段C阶地的形成经历了A 地壳上升堆积作用下蚀作用 B 地壳上升

9、下蚀作用C 堆积作用地壳上升下蚀作用 D 下蚀作用地壳上升堆积作用【答案】15D16C【解析】15.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上方阶地形成较早,应选D。16读图,结合图例可知,阶地为沉积岩,属于流出沉积形成的,后随着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应选C。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如图。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

10、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假如这一过程屡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读以下图,答复以下各题。17关于构造运动形成阶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B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C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D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首先在上游快速下切形成阶地18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在气候非常寒冷或干旱时期,流域内植被稀疏,风化强烈,碎屑物质丰富;在气候转为温暖潮湿时期,流域内植

11、被茂密。那么A 在气候非常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B 在气候非常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易形成坡坎C 在气候转为温暖潮湿时期,河床以下切侵蚀为主D 在气候转为温暖潮湿时期,河流不易形成阶地【答案】17 B 18 C 【解析】17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假如这一过程屡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故B项正确。18气候枯燥,含沙量增多,多的泥沙沉积,堆积作用为主,故温

12、暖期,含沙量减少,堆积少,以侵蚀作用为主,A、B项错误;两个时期都是形成阶地的因子,缺一不可,故C项正确。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以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9该河道呈“字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 岩性 B 地形 C 流速 D 地转偏向力20从遥感影像可推断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A 夏季的东南风 B 冬季的西北风C 夏季的西南风 D 冬季的东北风21从2019年到2019年,与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无关的原因是A 气候暖干化 B 地表起伏 C 植被定植 D 径流量减少【答案】19B 20B 21B【解析

13、】19读图可知,该地主要位于42°N,130°E附近,受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发生改变,河道呈“字形,据此选B。20根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冬季的西北风,选B。21径流量减少,气候暖干化,植被定植影响河床沙源量的多少,进而影响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只有地表起伏不影响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应选D。二、综合题22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答复以下问题。1描绘图中地貌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4分2说明河流出山口前和出山口后所经地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8分【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4分2出山口前

14、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4分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其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4分【解析】1读图,图中地貌类型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为冲积扇或洪积扇。特点是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2读图,河流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等高线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等高线密集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所以等高线稀疏。河流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23读北半球某区域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两处河

15、谷形状的区别:处河谷呈V型,处河谷呈U型。原因分别是: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_侵蚀为主;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_作用加强,河谷展宽。2河流在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_。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_,加上海水的_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_形成。假如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_加剧,处河口地貌面积将_。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_,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_;_;_。【答案】向下蚀和溯源向源头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三角洲 慢 顶托 堆积 水土流失 扩大 大 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立 取水更便利 河

16、流流速平缓,航运便利,联络更加便利 【解析】1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图中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向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所以处河谷呈V型。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以向河谷两岸侵蚀,即侧蚀为主,所以处河谷呈U型。2河流在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三角洲。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假如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处河口地貌面积将扩大。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大,因为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立。中下游取水更便利。河流流速平缓,航运便利,联络更加便

17、利。24根据以以下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带农业消费自然条件优越,是华北地区农业的高产区之一。以下图为太行山东麓地貌示意图。1指出太行山东麓的地貌类型,并简析该地貌的成因。2从自然条件分析太行山对东麓平原地区农业消费的有利影响。【答案】1冲积扇。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夏季河流水量较大,输沙才能较强;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趋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2太行山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进步冬季气温,使农作物减少冻害;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山麓地带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地势略有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影响;靠近河流,水源充足。【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太行山东麓平原分布图为切入点,考察地形特征、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才能。1太行山东麓的地貌类型是冲积扇,主要成因可以从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等方面答复。2太行山对东麓平原地区农业消费的有利影响,可以从阻挡冬季风、增加降水、泥沙沉积、土壤肥沃等方面答复。*.;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