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44735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 读书心得】经济发展理论 于 1911 年问世, 正如大多数包含重要思想的著作一样, 这本书在专业的经济学术语中也闪现着简洁的光芒, 无论是否经过经济学训练,几乎每个人都能理解它,这本书一开始, 熊彼特就用几页的篇幅勾画了静态经济的图景,描述了什么是经济运行的内在特征。 图景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生产活动开始的:有一个农民,在遥远的山村为城市生产谷物,用来制作面包供居民消费。问题是:这个农民怎么知道消费者需要面包,并且需要多少谷物来制作面包?实际上,这个农民根本不知道谷物会流向哪里,由什么人消费 ; 不仅如此,农民的谷物必须通过一些中间人,才能达到最终的消费者

2、那里,而所有这些人,也都不知道最终的消费者谁,只有最后的面包出售人可能是例外。 既然如此, 农民是如何决定自己的产量的 ?农民很容易回答:长期的经验( 部分是前人) 告诉他,他应该生产多少 ; 经验教导他,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应该满足的需求的大小和强度是多少,除非有意外情况发生,他不会轻易改变生产决策。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无论是经过简单的核算, 还是遵从习惯的力量,他知道该怎样去耕作; 他知道必须购入多少生产材料; 他也知道必须支出多少劳动这一切全都是根据长期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支配着这个农民的活动,不仅是因为它们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还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 他必须依靠前一时期的产品实物或这种

3、产品换来的收入来生活 ; 出于经验,农民的供货商也限定了他的各种需求的大小和强度,这使他卷入了一个社会和经济的关系网,这张网向他传送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法, 同时把他牢牢地固定在某种行为轨道上,不能轻易摆脱,在这里,出现了一种力量,使得经济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一时期做的事情, 与上一时期基本相同, 从而使经济体系以巨大的惯性进行着“循环流转”。我们可以把农民的例子推广开,说得更清楚一些,比如,屠户出售的肉是多少,由他的顾客( 比如裁缝 ) 的购买愿望和价格来决定;裁缝购买多少, 依赖于他的营业收入, 这个收入又依存于他的顾客( 比如鞋匠 ) 的需要和购买力 ; 而鞋匠的购买力又依存于他的顾客的需

4、要和购买力 ; 如此等等,不断追溯,最后我们会找到一个人,他的收入恰好于将货物卖给屠夫,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循环。如果不用常规的方式来表示消费行为,我们看到的图景就会更加全面,例如, 每个人不仅是面包和肉的消费者,而且实际上也是土地、服务、铁等等的消费者,可以想象,生产要素的每一次使用,都是为了满足某个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的 ; 反过来,也可以说,经济中的任何一项需求,都有一项供给去满足它。这种关系随处可见,不论你从什么地方跳入其中, 不论你选择什么方向去追溯, 最后你推导的起点一定可以和终点重合在一起,这就是经济的循环流转。在经济的循环流转中,各个家庭或厂商的行为,都是按照经验给定的数

5、据和方式来作出的,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经济中的条件和数据可能改变,人们一旦注意到这种变化,就会作出反应这种变化和反应, 很大一部分就是经济发展的内容。但在大部分时间里, 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遵守习惯的决策, 只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根据外部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经济状况就不会随意地发生变化,而是保持某种稳定,这就是宏观视野中的均衡。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 ( 一两个词语 ) 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 xxx 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 有感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