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51888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31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摘要现代企业是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基本特征的单位,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优势功能的发挥应该依赖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财务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则必须以确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准则、财务行为的依据、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它不仅规范着企业的运行方向和运行方式,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果。正确阐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是一个关系到正确认识财务管

2、理现象,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理财活动效率和效果的实践性问题。它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的结果,也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最大化AbstractThe modern enterprise has “the property right to be clear,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s clear about, the separating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f

3、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the essential feature unit, is adapts the socialized big production and the market economy request Economic organization,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icroscopic foundation. The modern enterprise superiority function's display should rely on the

4、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center - - - financial control function display, the financial control function effective display must establish the science reasonabl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to take the premise.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is the enterprise is engaged in the goal which the financial opera

5、tion must achieve, is the business finance decision-making criterion, the financial behavior basis, the managing finances achievements assessment criteria. It is being not only standard enterprise's movement direction and the movement way, the decision enterprise's prosperity and decline suc

6、cess or failure, moreover also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movement effect.Correct exposition business finance management goal, since relates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control phenomenon, establishes the science th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info's very important theory question; At the sam

7、e time, is also one relates the managing finances 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 practical question. It is the result which enterprise managing finances hope that is also the enterprise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 raises the business economic benefit the fountainhead establishment reasonable financial co

8、ntrol goal, regardless of being theoretically or practices, has the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value maximization;shareholders value maximization;profitability value maximiza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原则11.3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2第2章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42.1 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42.2

9、 主要观点之理论基础62.3 主要观点之初步评价82.4 国际比较借鉴82.4.1 美国模式92.4.2 日本模式11第3章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143.1目前我国国情及企业的发展状况143.2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143.3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点15第4章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条件问题18结论20致谢21参考文献22附录23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当代经济发展使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环境,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看,经济环境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等。从微观角

10、度看,经济环境的主要表现是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微观经济环境,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并提出新的要求。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论点,但众说不一,各执一词,未能形成共识,这种对目标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很难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正确地指导,甚至还有可能把企业带入歧途!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信息和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这种新的经济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数字统计,事后分析,报表为依托的,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将以人为本,其管理思路将从管理有形的财物资源转

11、向管理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并举。在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金融,投资,企业财务,电子信息,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安全问题,汇率风险和股市风险日益加大等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要求建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第一,财务责任社会化;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1.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原则学术界认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普遍适应性。我国目前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既有国有企业,又有非国有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我们不能仅以某一类企业作为对象,而必须分析各类企业的共性,在此基础上,作出我们的选择。2可衡量性。

12、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它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如果它难以衡量,也就失去了它作为目标的前提。如有人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从理论上是能够解释其合理性的,但谁是利益相关者?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度有多大?如何衡量利益相关者财富?这些问题通常是难以回答的。再比如,有人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如何衡量企业价值?当然,从理论上来说,企业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获得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应该说,这也是目前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资产评估中,评估企业总体资产的价值,科学的方法应该采用现值法,但难以取得可信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3实现程度的可控制性。财务管理目标是

13、评价财务管理活动绩效的标准,作为一个标准,其实际值的大小,必须是企业管理层能够控制的,若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制因素,必然会大大降低评价结果的置信度。如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由于股东财富等价于股票市价,因此,股价上涨,表明股东财富增加,股价下跌,表明股东财富减少。但股票市场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股价除受公司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诸如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利率变动、通货膨胀、政治局势、战争、谣言、重要人物言论等其他公司不可控因素的重大影响。4利益的均衡性。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既涉及所有者的利益,也涉及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能仅考虑某一方的利益,而必须能实现各方利益的均

14、衡,达到共赢之结局。1.3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合理的财务目标是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前提,而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 (1).可计量性可计量性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特征,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可以准确计量,具有明确具体定量化的财务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一致性一致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应当服从企业的经营目标 (3).明晰性明晰性是指企业确立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内容明确在管理目标中企业所确立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工作的方向,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是检查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标准只

15、有目标具有明晰性,才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4).可控性可控性是指企业理财目标可以分解落实给各部门各单位,形成许多具体指标这些具体指标应是企业和各部门单位管得住,控制得了的,可控性是目标管理对目标确定的基本要求 (5).层次性层次性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多个目标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综合目标体系依据财务管理目标涉及的范围,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分为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整体目标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所达到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的出发点和归宿,起主导支配作用,又称为主导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明细化,是辅助目标第2章 我国

16、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2.1 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继亚当.斯密和萨伊之后,企业管理在实践的推动下,历经了三次飞跃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科学管理和有效组织管理职能划分为中心内容的效能主义(古典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是20 世纪20年代开始,着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科学阶段。 第三阶段是在古典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的融合与启发之下,出现了运用社会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管理科学、检验理论、决策理论的思想和方法,重点设计企业内部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适应性阶段。 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五种观点:(1)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

17、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认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2)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投资机会的把握,

18、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以最小的融资成本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同时,通过采取兼并收购、资本重组等方法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近年来,随着有效市场理论、资本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的日臻完善,以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战略理论和财务理论的相互融合,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依赖深重的现实,迫使管理正在发生一场革命,紧紧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使企业管理进入到以价值为基础,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 VBM)阶段。 所谓价值管理是指企业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适时地根据

19、环境变化,通过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其中包括战略性投资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取兼并收购、资本重组等超常方式,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社会和民众对企业的收益和增长的预期,最终为投资者创造更多财富的各种方法的汇总。因而很明显:价值管理的目标价值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

20、管理的最优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它更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和新产品的研究。(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具有

21、系统性、相关性、可操作性和效率性。同时提出了满足以上四个财务管理目标特征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经济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一般而言,通过一定的技术性调整,EVA可以近似等于生息债务与权益账面价值之和。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

22、VAR与EVA成正比,与K、C成反比。K的高低主要由企业的风险大小来决定。也就是说,企业经济增加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成反比。企业经济增加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4)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可通过上述财务指标体系来体现。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或财务管理的水平如何。(5)资本配置最优化。 有的学者提出,新经济的出现对企业财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极

23、大的影响,同时指出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他们认为,财务本质是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的出现促使资本要素范围扩大,要求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不仅为实现财务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也将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资本配置最优化能集中体现各相关人的利益。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资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理财环境下,可调节财务目标的部分标准。在企业发展期,考虑到智力资本的风险性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以物

24、质资本的筹集和资本收益作为衡量资本优化配置的主要指标;在企业成熟期,物质资源已非常雄厚,智力资本的比重就尤为重要。2.2 主要观点之理论基础(1)马克思的资本运动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运动在于增值。马克思在产业资本循环公式中对资本增值作了最精彩的描述:G-WP W-G。 其中,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P表示生产过程,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G'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表示流通过程,.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 这一公式准确无误地说明了企业财务目标在于追求最后形成的G要大于投入的G,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效从财务角度看,全部反映在这一撇()上了,而且他越大越好,由

25、此可以推导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看,有“股东至上”模式(或称“单边治理”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之分。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从“股东至上”模式推导出的企业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从“共同治理”模式推导出的企业财务有不同的表述,比如,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3)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代理关系可以定义为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一个或多个(委托人)雇佣其他人(代理人),授予其一定的决策权,

26、使其代替雇主的利益从事某种活动。在公司制下,代理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提供者(股东或债权人)与资源使用者(管理当局)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代理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经历与雇员之间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的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各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他们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从市场进入企业,以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由于关系人各方的目标的不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因此,确定财务目标,不能仅考虑股东的利益,也不能仅考虑经营者的利益,而必须综合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只有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才

27、能实现企业系统的有效运行。(4)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并不仅仅是股东,而应拓展为出资者、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企业的财务行为与财务关系应围绕着相关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而展开,并最终达到利益相关者权益增加的目的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由此,可以推导出企业财务目标应当是企业价值最大化。2.3 主要观点之初步评价(1)股东财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目标容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

28、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远远不象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根据有关理论,只有在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状下,才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有关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股票市场上投机过度。因此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值上并以此作为理财目标,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因此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2)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科学性值得推敲。这两个财务目标采用具体指标来量化评价标准,虽在实践中易于操作,但其指标科学性

29、尚值得推敲。而且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全面性,不能满足理财目标的系统性、综合性特点,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提现出来。(3) 资本配置最优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学者认为,资本配置最优化概念本身并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运用。2.4 国际比较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两大财务管理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证券市场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银行业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2.4.1 美国模式 美国财务管理思想来自于西方微观经济学,产生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美国对财务也有不同的定义,主要有:“企业是一个现金流程

30、的体系,财务是关于现金流的管理”、“财务就是核资、筹资和投资”、“财务就是如何使一笔当前的定量现金转变为一笔未来的(或许是)不定量现金的”等。但总的说来,美国的财务都是指企业财务,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经济求利原则为基础,着重研究企业当局如何进行财务决策,怎样才能使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美国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完全分离,是一种实效性的企业财务,属于企业经济范畴。美国企业财务目标有3种主要的观点: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取得时间及取得的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每股收益最大化没有反映风险,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则充分考虑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和未来的营

31、业盈利能力、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因素,成为目前美国最流行的观点。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企业要对投资者负责,企业必须以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为目标。具体来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第一,对公司财务进行预测和计划。在公司的总体规划下,财务部门通常要确定相应的财务指标。为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公司发展沿革对其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和计划,并努力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第二,对公司重大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进行决策。对于一些经营很成功的公司来说,其产品的销售通常都是增长很快的,这就要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对厂房、设备和存货的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帮助公司确定最佳的销售

32、增长率,决定需要购置的资产,以及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第三,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对财务状况进行控制。对于单个公司而言,其任何一个部门的行为都会对财务管理部门产生影响。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经常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以确保公司尽可能在有效的状态下运行,这一点对于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处理公司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每个公司的行为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被金融市场所影响,因为,公司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其证券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这些工作通常都由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完成。第五,对公司风险进行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里,所有公司或其他商业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各

33、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商品及证券价格的不确定性、利率的波动、汇率的波动等。然而,通过购买保险和进行套期保值,很多风险是可以规避或降低的。在美国的公司中,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规避。中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上的差异来源于企业理财主体的不同,而企业理财主体的不同是由于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企业要对投资者负责,企业必须以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为目标。美国企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其目标就是股东得到最大限度的财富。而公司股票的市价汇集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该公司经营的评价,代表了股东的财

34、富。所以,美国企业财务管理以追求股价提高为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企业不仅与投资者有着利益关系,而且还与债权人、往来客户、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内部职工等其他利益主体有着利益关系。国家既是主要投资者,又是社会财富管理者,必然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要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还要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并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是我国企业理财的合理目标。具体分析为: 所有者 美国企业的个人股东居多,股权比较分散。他们一般不直接控制企业,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当股票价格降低到某一限度时,往往会招致被兼并或

35、收购。因而,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职工 美国劳动力市场比较发达,员工和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关系。员工很少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比较关心当前的工资和奖金的高低。 债权人。美国债权人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当企业财务状况好时,银行会主动提供贷款;反之,当企业经营业绩不好时,则要求企业清偿债务,甚至可能要求企业破产还债。 政府美国政府认为,管得越少就是管得最好。政府一般不对企业干预,但要求企业遵循有关法律和法规。2.4.2 日本模式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企业财务管理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日本企业的财务活动具体表现为资本的筹集和运用,

36、资本筹集与运用的计划和控制是财务管理。记录和核算作为财务对象的资本变动情况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续是财务会计,而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则主要是使用管理会计。日本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决定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模式及其规模的大小和经营内容的复杂程度。日本大部分企业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高度集中型模式。这一模式的管理组织形式是,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层领导者。 日本企业分为个人企业和法人企业,法人企业95%以上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而在大企业中,95%为股份有限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它们虽然在日本企业总数上所占比重只有0.2%,但在资产和营业规模上却占据了日本

37、企业的半壁江山(约 50%的份额),这类企业最具代表性。日本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个人持股比例较低。拥有公司股权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在金融机构中,银行持股又占主导地位。日本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等机关一应俱全。实践中,公司经营班子向股东大会提交的所有提案和报告几乎都畅通无阻地顺利通过,股东大会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和仪式化的。公司的财务管理不是强调个人决策和突出个人经营思想,而是以经营者为主导的集体决策机制。 日本公司股权比较集中,作为大股东的法人股东对公司具有较强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主银行制。在日本几乎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与之保持长期联系。主银行与公司之间

38、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银行信贷、债券发行、持股、支付和结算、提供管理信息等方面。由于主银行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股息,而是长期投资收益,因而就特别关心企业经营绩效,一旦企业经营不善,主银行会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更换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从而实施对企业的控制。二是交叉持股形成的相互控制机制。根据日本商法规定,公司不能持有自己的的股份,但却可以相互持股,因而通过相互持股的纽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企业集团。在集团内部,每个公司持有多家公司的股份,多家公司又反过来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为了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保证各个公司的利益,集团内部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即经理会。经理会对集团内各个公司都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通常对各个公

39、司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人事安排等都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因此,日本公司的财务管理是法人股东为主的相互约束和主银行约束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机制。 所有者日本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以法人为主,股权相对集中。股票不经常转让。日本股东更看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职工日本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逐级提升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企业在作决策时,多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 债权人日本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80%左右,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稳固、密切的关系,债权人在企业出现暂时困难时,一般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许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银行的这种双重身份为银行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政府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40、是比较多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决策。资料研究表明:分别以美、日为代表的欧美式财务管理模式中各利益关系人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在美国,股东在财务决策中起主导作用,而职工、债权人、政府起的作用很小,致使美国公司的财务经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而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的上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又转化为股票价格的最高。在日本,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重要作用,财务决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使得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

41、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第3章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3.1目前我国国情及企业的发展状况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二者都属于成功的财务管理,关键是两国都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表明: 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经过以上分析,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我国企业现阶段更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强调协调方的利益,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个利益集团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政府目前还

42、不可能像美国政府那样对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预,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政府行政方面的干预,而更多的采用政府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应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协调相关各方利益,最终追求企业总体价值的最大化。企业总体利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济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3.2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了,就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有利于解决就业,提高职员的素质等等,从而促进社会价值最大化目

43、标实现反过来,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信誉,这无疑有助于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所以,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在经济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双重作用下,使企业总体体价值达到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财务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然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风险性和时间性等特征。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

44、理财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同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想目标,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也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产权实现明晰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股东对经营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产权的归属主体并由此而带来的收益的享有权与承担风险和责任对称性,要求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会使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机制,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达到各自利益的均衡。另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促使企业在生命周期内追求价值的持续增长,具有长期性、可持续发展性。首先,价值最大

45、化目标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等。 其次,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过去和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再次,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3.3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点尽管在由于企业价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风险,从而当时间和

46、风险不同时,能够直接作出判断,但这一指标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比利润最大化的不足更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同样是一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在一年前,甲乙两家企业分别投入100万元和500万元,现在甲企业的价值是180 万元,乙企业的价值是600万元,如果是投资者,应该选择哪家企业?当然,这也可以如利润一样,通过对其变形来进行比较,但这足以说明在这一方面,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比利润最大化指标更好。 其次,这一数值难以具体地估量,可操作性不强。利润的计算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如邯钢的“倒逼成本法”,便是先确定企业的收入和目标利润,再倒推出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考核

47、和控制的依据。相比之下,企业价值不但难以具体地估量,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直接表现为流通市值,这当然直观具体。但在我国,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有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那么这一部分股票的价值又如何衡量?倘若不能直接衡量,那么又如何估计企业的价值进而根据它作出财务决策?倘若单指流通市值,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企业的价值每天都在变动着,企业的财务人员作出决策时,又如何根据时刻变动着的企业价值作出财务决策?企业价值时刻变动着,财务决策是否也应该时刻变动?这当然不可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又如何指导企业的财务决策? 再次,企业价值这一指标适用范围有限。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企业,利润都可直观地用“收入-成本费用”计算出来,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体现在损益表中。相比之下,企业价值的估量却要复杂得多。前面已经提及,倘若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则可以通过股票价格来对企业市值进行衡量。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这一方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企业来说,更是行不通。对于这三类企业,企业价值的估量,还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买卖的形式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估计。前一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或公开拍卖,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进行,而且在评估企业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也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导致企业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