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3460814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_《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注意:区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交流电压220V,三、实验原理,1.了解打点计时器.,(1)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2) 纸带上的点表示了相应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所打点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

2、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S= S2S1=C(常数),即若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S4S1= S5S2= 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用v-t图象法:即先根据求出打第n个点时纸带的即时速度,后做出v-t图,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示意图,四、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再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

3、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实验条件: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b接50HZ,46伏交流电。,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计数始点,表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的值,最后求其平均值,还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

4、的速度,做vt图象,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5.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2.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定滑轮相撞,纸带打完后即时断开电源。,3.每打完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4.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把计时器打出的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不得少于6个。,6、注意所选取的相等时间间隔T的大小及所测位移S,例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 ,CD长为11.15cm ,DE长为13.73 cm ,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AB的距离应为 c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