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6190152.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46849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6190152.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6190152.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6190152.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6190152.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普通班201806190152.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普通班班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24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 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25.“易中天说: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 ”“”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其中 争 的实质是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 26.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 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27“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 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 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 实 结 论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商鞅变法 “”废分封,行郡县 度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 元朝中央集权得

3、以加强 ”权 “”明太祖屡次宣布 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28.“明朝后期的李贽 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 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1 - 29.“有学者说: 魏源倡导 师夷长技 的目的,只是 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 ”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坚持 中体西用 思想 30 “毛

4、泽东说: 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 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 ”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 ) 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 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 31 “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 体用”“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 “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 好古”“,西方人重 日进无疆”。据此可知,严复的思 想进步( ) A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 C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32 行政

5、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 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 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 ) A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C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 D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 33 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 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 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 ) 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

6、立 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34 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 19 19 19 19 19 19 18 20 25 29 30 33 机器设备和 5 15 20 30 43 8 交通运 输工 0 1 6 1 0 - 2 - 具 0 1 0 0 0 0 燃料和电力 3 3 7 7 1 1 食品和食品 14 4 9 9 11 8 原料 8 0 9 8 1 2 58 58 9 2 1 1 工业消费品 9 3 2 7 4 7 据苏联外贸统计年鉴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

7、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35 图 6 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 图 6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长期以来政府都是采取专卖制度。以明朝长芦盐区为例, “所产海盐成品全部以 贡盐”“的名义纳入官仓,由官厅支配。编入灶籍的人户,必须 世守其 业”“世代以籍为定”“,不能 辄与改役”。 “明朝时期 煮海为盐”的技术发展到引海水晒盐,大大减轻了盐工的劳动强度,方法简单,

8、- 3 - 适合于单个家庭从事。清代废除灶籍制,灶户逐渐成为具有自由身份的手工业者。食盐也由垄 断性的官产官销,转变为垄断性的民产民销。明清时期盐商运销食盐,须先向盐运司交纳盐课, 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向灶户买盐,再贩往指定的行盐区销售。实力雄厚的盐商基本 上垄断了全国的食盐销售,但政府对盐业的垄断本质并未改变。商人暗里支出用来打点官吏的 费用几乎相当于成本的一半。激烈的竞争导致灶户两极分化加剧,一些灶户成为了海盐生产中 的雇工阶层。 摘编自长芦盐业史话 材料二 从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要求清政府以盐税作为战争赔款的担保。1913 年,袁 世凯政府还用盐税核收和监督主权换取

9、善后贷款。所有的盐务收入,首先偿付以盐税为担保的 “”外债本息,剩下的款项以 馀盐 的名目交付中国有关当局。 1914“”年由范旭东开设的久大精盐厂生产的 海王星 牌精盐,打破了英、美在精盐销售 中的垄断,结束了国人食粗盐的历史,而且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不 “”久永利碱厂生产的 红三角 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日军入侵中国后,我国沿海地区的盐场几乎都被占据,大量盐业资源被掠夺到日本。 摘编自长芦盐业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食盐生产经营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盐业生产经营的变化和启示。(13 分) 42(

1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我所亲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27)陈鹤桥 11中美建交亲历记/(1390)柴泽民 12回顾安徽的农村改革/(157)周曰礼 13经济特区的创立/188)吴南生 14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回顾/(196)伍修权 15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亲历记/(216)周南 16中苏关系的解冻/(241)钱其琛 17回忆邓小平 1992 年南方之行/(251)陈开枝、陈建华、姚新耀 18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64)陈锦华 19“” 入世 谈判是这样完成的/(299)龙永图 20申办 2008 年奥运会/(315)梁丽娟 21青藏铁路建设的

11、决策/(341)阴法詹 - 4 - 摘自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 60 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目录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或两项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 4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 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 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 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 50 公里内的地区

12、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 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 “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 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 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 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1)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6 分) (2)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9 分) 46.(15分)【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事实上,曾推动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的美国总统卡特,早在多年前就 在牢墙内的巴勒斯坦一书中明确表达

13、了对巴以冲突悲剧的无奈:“中东地区的仇恨和互不 信任根深蒂固,各方自尊心非常强烈,谁也不会贸然提出申请或者作出让步,原因是主动一方最 终会被拒绝。”“今天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和基督徒内流动着的仍是上帝选民之父的血液,为 了争夺这位中东尊崇的族长的嫡系地位,各方不惜血溅圣地。迄今牺牲生命不计其数。地上的 血仍向耶和华(即所谓上帝)”哀告一苦苦渴求着和平。 据刘中民巴以冲突无法调和的根源在于文明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巴以冲突中的大国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对巴以冲突的悲剧予以简要评价。(6分) 47.(15分)【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