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木又青 文档编号:13475607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4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T_2344《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65.020CCS B 06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23442021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ontrolling of diseases and pests of Cinnamomum spp.2021 - 12 - 07 发布2022 - 03 - 07 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T 2344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主要病虫害.1主要病害.2主要虫害.25调查.2病害调查.2虫害调查.26病害防治.4叶部病害防治.4枝梢、树干病害防治.4根部病害防治.47害虫防治.4

2、叶部害虫防治.4枝梢、树干害虫防治.4根部害虫防治.58防治效果.5病害.5虫害.5附录 A(规范性)樟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7附录 B(规范性)病虫害调查表.10附录 C(规范性)樟树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12附录 D(规范性)感病程度分级标准.14DB44/T 2344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丹阳、陈开轩、赖国栋、肖海燕、秦长生、徐金柱、石燕香、邱华龙、杨华、田龙艳、练涛、陆建康

3、、吕宇宙、陈美华、卢绍强、杨柏群、何静。DB44/T 234420211樟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樟树(Cinnamomum spp.)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方法、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地区樟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LY/T 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3术语和定

4、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感病率incidence rate遭受叶部病害危害的林分,单位面积上感病的叶片量占全部叶片量的百分比。受害株率ratio of infested trees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受害梢率ratio of infested leading shoots单位面积上林木主梢遭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林木死亡率ratio of mortality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致死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失叶率ratio of leaves loss遭受叶部害虫危害的林分,单位面积上整体树冠叶片损失量占全部叶片量的百分比。

5、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单位面积或每株的虫口数量。4主要病虫害DB44/T 234420212主要病害主要有樟树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樟树毛毡病(Eriophyes sp.)、樟树褐斑穿孔病、樟树黄化病、樟树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樟树溃疡病(Phytsalospora sp.)、白绢病(Sclerotiumcinnamomi)等,参见附录A。主要虫害主要有樟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樟脊冠网蝽(Stephanitis macaona)、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6、、樟个木虱(Trioza camphorae)、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肉桂突细蛾(Gibbovalva quadrifasciata)、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樟蚕(Eriogyna pyretorum)、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樟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黑翅土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nnulicornis)、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等,参见附录A。

7、5调查病害调查5.1.1踏查每年3月6月和7月10月各踏查一次,调查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发病程度等。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5.1.2专题调查5.1.2.1标准地设置根据踏查结果,对有病害发生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人工林标准地面积不少于寄主面积的3,天然林不少于0.2;种苗繁育基地不少于栽培面积(数量)的5%。标准地内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30株以上。调查病害的分布、危害部位、危害樟树种类等。在连续多年发病重度以上的林地内设立长久性标准地,进行逐年多次调查。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5.1.2.2调查方法在标准地内,对病害分布均匀的林分采用随机取样法;分

8、布不均匀的林分,间隔一定行数采用平行取样法;狭长地形或复杂梯田式林分,采用“Z”字形或螺旋式调查;条件基本相同的近方形地块林分,采用对角线法。调查数占总体数的5%。5.1.3发病程度统计不同病害危害程度,根据LY/T 1681和LY/T 2011,按附录C中表C.1、表C.3的规定分级。虫害调查5.2.1踏查每年3月10月,每月调查1次2次。观察樟树叶片、枝干(枝梢)和根部的受害情况。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DB44/T 2344202135.2.2专题调查5.2.2.1标准地设置根据踏查结果,对有害虫发生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叶部(枝梢)害虫:每6.7 hm266.7 hm2设一块

9、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0.2 hm2以上,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蛀干害虫:每3.3 hm233.3 hm2设一块标准地,标准地其它要求同上;地下害虫:造林地每6.7 hm2设一块标准地,苗圃地每0.2 hm2设一块标准地,每个标准地挖3个土坑,土坑分布均匀。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5.2.2.2调查方法5.2.2.2.1叶部害虫调查采用对角线法或隔行法调查。每标准地选取30株以上进行调查;树高不超过2 m的样株,全株统计害虫数量;树高超过2 m的样株,分别于树冠上、中、下部及不同方位取样枝调查害虫数量。对于落叶和表土层中越冬幼虫和蛹茧的虫口密度调查, 在样树下

10、选树冠较发达的一面树冠投影范围内, 设置0.5 m2.0 m的样方,统计20 cm土深内主要害虫虫口密度。5.2.2.2.2枝梢害虫调查采用对角线法或隔行法调查。每标准地选取30株以上进行调查,统计健康株数、主梢健壮侧稍受害株数、主侧梢均受害株数并分别目测害虫危害树冠、枝梢的严重程度,查清害虫种类、虫态、虫口密度和危害情况等。对于虫体小、数量多、定居在嫩梢上的害虫如蚜虫、蚧虫、蓟马等,在标准株的上、下部各选取样枝,截取10 cm长的样枝段,查清虫口密度,按公式(1)、(2)计算相应样枝的虫口密度。Da=NpNa100%(1)式中:Da单位面积虫口密度(%);Np调查总活虫数;Na调查总面积。D

11、t=NpNt100%(2)式中:Dt每株虫口密度(%);Np调查总活虫数;Nt调查总株数。5.2.2.2.3蛀干害虫调查采用对角线法或隔行法调查。每标准地选取30株以上进行调查,统计每株树上害虫数量,并目测蛀干害虫危害树木的严重程度,查清害虫种类、虫态、数量、危害情况等。5.2.2.2.4根部害虫调查DB44/T 234420214采用挖土坑法调查。同一类型林地设一块标准地,面积0.2 hm2左右,每块标准地土坑总数不少于3个。土坑大小一般为1 m1 m(或0.5 m0.5 m),深度到无害虫为止。5.2.3害虫危害程度统计不同害虫危害程度,根据LY/T 1681和LY/T 2011,按附录C

12、中表C.2、表C.3的规定分级。6病害防治叶部病害防治加强抚育管理,增强通风透光,减少林分湿度,增强树势和抗病能力。清除林间病源,摘除病部烧毁或土埋,消灭侵染源。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即每年3月4月,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3000倍液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防护。 病害发生后, 用具有保护、 治疗、 内吸作用的杀菌剂进行防治,不同病害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枝梢、树干病害防治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强树体抗病力,壮树防病。压低林间病源,春季树体萌芽前,刮除枝干上的病斑,剪除弱枝、病枝和死枝,清除死树和病树,及时销毁;生长季节,发现新生病斑及时刮治,发现枯死枝条立即剪除, 修剪后剪锯口和刮

13、治伤口及时涂抹4波美度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止病菌侵入。 发病较轻时,在叶面、主干、主枝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发病较重时,对主干、大枝全面涂刷25%戊唑醇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使用浓度为药剂建议浓度的10倍,淋刷2次,每次间隔10 d15 d,交替使用。药剂使用要求按GB/T 8321执行。根部病害防治育苗时,苗圃进行土壤消毒,施生石灰0.075 kghm-2或1%硫酸铜0.025 kg0.03 kghm-2。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毁,并用20%石灰水灌注染病植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或用10%20%的酸性升汞水或1%硫酸铜灌根。7害虫防

14、治叶部害虫防治物理措施:利用大多数蛾类成虫具趋光性特性,5月10月在林间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悬挂高度距地面110 cm140 cm,灯距80 m100 m;或利用大多数鳞翅目害虫喜黄色的特性设置黄色胶板诱杀。生物措施:幼虫3龄前将含孢量为1.0108个孢子g-1的绿僵菌Ma1291-2菌土均匀撒于寄主树冠下周围土层,施菌量为300 kghm-2;6月上旬再喷施浓度为(1.00.5)108个孢子mL-1的孢子悬浮液的白僵菌B187菌粉。 化学措施: 低龄幼虫期喷施2%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00倍2000倍液,连续喷施2次3次,每次间隔10 d15

15、 d,交替使用;发生严重且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在主干基部约1 m处打孔注入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10 ml,注药后用泥土封口; 对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 在树干上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5000倍液。药剂使用要求按GB/T 8321执行。枝梢、树干害虫防治DB44/T 234420215营林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剪除受害枯枝,清除传播源。物理措施:利用蛾类成虫具趋光性特性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悬挂标准同7.1。生物防治措施: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于早上朝露未干时,用白僵菌(菌粉含孢量220.6108 个g-1)进行喷粉或施放粉炮防治,菌炮粉重125g个-1,

16、粉炮用量为60个hm-2,喷粉用量为7.5kghm-2。化学措施:4月5月,对新梢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3000倍液、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倍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3000倍液,夏梢抽梢时再喷施一次;6月下旬和7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在危害部位涂抹或树干基部约1 m处打孔注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倍50倍液10 ml。药剂使用要求按GB/T 8321执行。根部害虫防治利用蝼蛄、金龟子、地老虎成虫具趋光性特性用黑光灯诱杀,黑光灯悬挂标准同7.1。利用蝼蛄对未腐熟的农家肥具趋向性的特性,用新鲜牛马粪进行诱杀;利用地老虎对新鲜杂草有趋向性特性,将新鲜杂

17、草10 kg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3000倍液摆放在林间, 诱杀幼虫。 药剂使用要求按GB/T8321执行。8防治效果病害调查方法同5.1.2.2。分别于施药的当天和施药后7 d15 d进行病害分级调查,感病程度分级标准按附录D规定执行。按公式(3)计算感病指数,按公式(4)计算感病株率,统计防治区和对照区的感病指数和感病株率,以此作为防治区的防治效果。DI=(ViNi)VhNt100(1)式中:DI感病指数;Vi各病级代表数值;Ni该级株数;Vh最高病级代表数值;Nt调查总株数。RI=NdNt100%(2)式中:RI感病株率(%);Nd发病株数;Nt调查总株数。虫害调查方法同5

18、.2.2.2。根据不同防治药剂确定防治效果检查时间,生物防治为施药后10 d15 d,化学防治为施药后7 d。防治前后分别调查害虫的虫口密度,按公式(5)计算虫口减退率。DR=?骸?100%(1)DB44/T 234420216式中:DR虫口减退率(%);a防治前虫口数;b防治后虫口数。DB44/T 234420217AA附录A(规范性)樟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樟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参见表A.1。表 A.1 樟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病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化学防治方法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危害叶片、侧枝和果实。枝条上主要表现为枯梢,幼茎上

19、的病斑大小不一,初为紫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病部下陷,后病斑互相融合,枝条变黑枯死;重病株上的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最后整株死亡。叶片、果实上的病斑圆形,融合后成不规则形,暗褐色至黑色,嫩叶往往皱缩变形3月4月,在新叶、新梢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3000倍液进行防护。发病盛期,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5000倍液等高效低毒杀菌剂,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毛毡病Eriophyes sp.此病害主要由瘿螨引起,被瘿螨侵害后, 表皮细胞受到瘿螨分泌液的刺激产生畸变,先在叶背出现苍白色不

20、规则形病斑,后产生初为白色、逐渐变为褐色、弯曲或卷曲、有多数隔膜、密集的绒毛;叶背长绒毛处下陷,红褐色,叶面突起,病部弯曲缩小,健部仍能生长,叶片失去均衡呈畸形状,形成如毛毡样的绒毛状物4月5月,发病盛期,喷洒15%哒嗪酮乳油3000倍4000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6000倍液防治瘿螨褐斑穿孔病危害樟树嫩叶,病斑初期褐色,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 m5 m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2月下旬, 初见病斑时喷施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3000倍液, 每隔10d15 d喷1次,共喷2次3次黄化病生理性黄化叶片表现黄绿色, 初期叶色由绿变

21、黄、变薄,叶面出现乳白色斑点;腋芽萌生形成细小侧枝,严重时叶色苍白,叶片局部坏死,无蜡质光泽;枝梢稀疏,树势生长缓慢。侵染性黄化发病初期的小枝顶端叶片变小、变窄,全叶黄白变薄;随着病情加重,腋芽萌生形成细小的丛状侧枝,病枝节间缩短,簇生成丛;最后全株叶片黄化,长势衰弱,全株枯死。在碱性土壤中浇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 或1%2%硫酸亚铁溶液, 或将硫酸亚铁混入肥料中施用。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病菌初期主要危害幼嫩的小枝, 后与一些担子菌复合危害,侵染衰弱的主侧枝。病部开始为浅栗褐色,椭圆形,似癣斑,病斑逐步扩展, 环绕枝条一圈时上部的枝条干枯,叶片脱落呈秃枝

22、。枯枝黄褐色,病部与健部没有明显界限, 嫩枝上散生或丛生许多小黑点。严重病株秃枝多,易折断,遇上风雨纷纷断落初春新梢抽梢期,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或60%吡唑醚 代 森 水 分 散 粒 剂 400mg kg-1600mgkg-1进行预防保护,间隔10 d15d, 连续喷施2次。 病害发生盛期, 喷施25%吡唑嘧菌酯1000倍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000倍2000倍液,间隔10 d15d,连续喷施2次以上,交替使用DB44/T 234420218表A.1樟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续)病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化学防治方法溃疡病Phytsalospora

23、sp.在南方地区主要表现为枝枯型, 发生于分枝和分枝基部的嫩枝或嫩茎上, 初期病斑黑褐色近圆形,随着病斑发展,枝干表皮开始凹陷且有黑色子实体产生, 后期发病处病斑干缩下陷、树皮开裂,有些肿大成瘤状物,严重发生时病斑密集连接成片,病部表皮变褐腐烂,整个枝条变黑枯死形成枝枯6月7月发病初期,全株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或60%吡唑醚代森水分散粒剂400 mgkg-1600 mgkg-1进行预防保护,间隔 10 d15 d,连续喷施2次。病害发生盛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灌根处理。对于高大和古老樟树,在涂抹25%嘧菌酯1000倍液的同时,在树干基部1 m处用吊

24、针法进行治疗白绢病Sclerotium cinnamomi病原菌从苗木根茎侵入, 表皮层初显暗褐色芝麻状斑, 几天后病斑上长出白色菌丝,皮层组织腐烂下陷,最终全株枯死。后期在病根茎表面或土壤内形成油菜籽似的圆形菌核,球形发病期,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300倍液喷洒或灌根樟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以若虫和成虫在叶背吸汁为害, 为害后叶片正、反两面形成褐色斑,少部分叶背有黑色点状分泌物; 同时危害叶柄和小嫩枝,造成大量树叶和部分小枝条脱落,严重危害时整株树叶落光成秃枝第一、二代若虫期,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樟脊冠

25、网蝽Stephanitis macaona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 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被害叶正面呈浅黄白色小点或苍白色斑块, 反面为褐色小点或锈色斑块,同时可以诱发煤污病;发生严重时, 全株叶片失绿、 枯黄乃至苍白焦枯,有的只剩枝丫同樟曼盲蝽防治方法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嫩梢、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造成危害。 雌成虫产卵时破坏寄主茎叶组织导致枝条枯死、 影响新嫩梢的抽发,若虫排泄物还可诱发煤污病初冬喷洒3波美度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卵。 4月6月, 若虫群集危害期,喷洒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60

26、00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樟个木虱Trioza camphorae以若虫刺吸叶片汁液, 受害后叶片出现黄绿色椭圆形小突起,随着虫龄增长,突起逐渐形成紫红色虫瘿, 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导致提早落叶同八点广翅蜡蝉防治方法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取食嫩叶,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特别是高生长,使香樟分叉低,分叉多,枝条丛生4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期,喷施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4000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DB44/T 234420219表A.1樟树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续)病虫害种类

27、危害症状化学防治方法肉桂突细蛾Gibbovalva quadrifasciata仅危害当年新生叶片。 幼虫孵化后潜入叶表皮啃食叶肉,形成黄褐色虫道, 随虫龄增大,虫斑由线状扩大成块状,每叶常具2个4个虫斑,后期连成一大块斑,面积可占叶面的1 /2以上初孵幼虫期向叶面喷洒10%虫螨腈悬浮剂2000倍4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4000倍液, 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幼虫常将新梢枝叶缀结在一起,连同丝、粪粘成一团,似鸟巢状,在巢内取食叶片危害。发生严重时可将樟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6月8月幼虫活动期,

28、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2000倍液或1.2%苦参烟碱乳油1000倍2000倍液,间隔10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樟蚕Eriogyna pyretorum幼虫咀食寄主植物叶片呈缺刻状,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3龄幼虫前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2000倍液或1.2%苦参烟碱乳油10002000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咬食刚出土的苗, 苗的叶片被吃光1龄2龄幼虫期, 早晨或傍晚向叶面喷洒10%虫螨腈悬浮剂2000倍4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4000

29、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樟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初孵幼虫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光,以2年3年生幼树受害最为严重,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同斜纹夜蛾防治方法黑翅土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在树干基部表面筑巢, 使植株主干上布满泥被,害虫在内取食危害,使植株生长衰弱,甚至枯死植株泥被上直接喷施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可杀死白蚁或阻断白蚁上下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nnulicornis以幼虫蛀食樟树树干、枝条,使被害处膨胀, 植株疏导组织受破坏, 使树势衰弱,造

30、成枯枝5月6月成虫期, 喷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2000倍液杀死成虫。 寻找蛀孔, 在蛀孔中注射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倍30倍液10 ml,用棉花团或黄泥封闭虫孔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以幼虫大量钻食樟树嫩梢, 造成新梢大量死亡,主梢不断枯死,侧梢丛生该虫防治关键时期为5月底6月初, 对嫩梢及叶片正、 反两面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1000倍2000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成虫和若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以及幼苗的根部和嫩茎毒饵诱杀:将豆饼或麦麸5 kg炒香,或秕谷5 k

31、g煮熟晾至半干,再用48%毒死蜱乳油150 g兑水将毒饵拌潮,每平方米用毒饵0.002 kg0.004 kg撒在地里或苗床上DB44/T 2344202110BB附录B(规范性)病虫害调查表病虫害踏查记录表见表B.1,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见表B.2。表 B.1 踏查记录表县名称 :乡镇名称 :调查面积 :踏查点名称地理坐标林分组成有害生物种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是否需要设置标准地标准地编号备注经度纬度海拔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DB44/T 2344202111表 B.2 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县名称 :乡镇名称 :标准地编号:标准地所在小班(林班):标准地面积(hm2):代表面积(hm2):经度 :纬度

32、:海拔:有害生物种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发生(危害)程度是否成灾备注轻度以下轻中重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DB44/T 2344202112附录C(规范性)樟树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C.1规定了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表C.2规定了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表C.3规定了成灾标准。表 C.1 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病害种类受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备注叶部病害叶受害率%(x)0 x3030 x60 x60枝梢病害枝梢受害率%(x)0 x2020 x50 x50枝梢病害受害株率%(y)0y2020y50y50树干、根部病害树干、根部受害率%(y)0y1010y20y20表 C.2 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

33、准害虫种类受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备注叶部害虫叶受害率%(x)0 x2020 x50 x50枝梢害虫枝梢受害率%(x)0 x2020 x50 x50树干害虫受害株率%(y)0y2020y50y50树干害虫树干受害率%(y)0y1010y20y20地下害虫受害株率%(y)0y11y10y10表 C.3 成灾标准种类成灾指标危害程度受害株(梢)率(%)林木死亡株率(%)检疫性有害生物叶部害虫失叶率 40%以上-5 以上钻蛀性害虫-15 以上5 以上叶部病害感病率 40%以上-5 以上干部病害-20 以上5 以上非检疫性有害生叶部害虫失叶率 60%以上-10 以上钻蛀性害虫-20 以上10 以上叶部病害感病率 60%以上-10 以上干部病害-30 以上10 以上DB44/T 2344202113物DB44/T 2344202114CD附录D(规范性)感病程度分级标准表D.1规定了枝、叶感病程度分级标准,表D.2规定了干部感病程度分级标准。表 D.1 枝、叶感病程度分级标准分级标准病级无病025%枝、叶发病125%50%枝、叶发病251%75%枝、叶发病376%枝、叶发病4表 D.2 干部感病程度分级标准分级标准病级无病0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1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3/52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3/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