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79809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新文档.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 这实际就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目标 .一、目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 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还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 . 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有点退缩,他们担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太高,于是回到当初的“双基”教学中, 加大课堂容量,增加训练难度,缩短测试周期 .在

2、数学教学中, 有的教师将三维目标隔离开来, 只有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似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程式化地安排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学生也迎合老师的心态, 从板书中、从课本上找出片言只语,算做最好的答复, 教师也就不再询问还有什么疑惑之类, 形式主义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实现三维目标的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1. 学生成为数学学习活动和展示的主体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 .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

3、于疑” .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 . 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有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有芭蕾舞,有五角星. 询问学生图案“美不美” . 然后设问: 如何使图片更美?不要求学生回答,只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说出哪个更好 . 如果给你几幅图,你会怎样调整构图?接着,拿出几幅图片,给学生探究. 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数学活动,体会到成功和乐趣,同时又觉得缺乏一些理论依据,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学习活

4、动 . 这样黄金分割的知识应时而出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 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 .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2)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是杜郎口教学的经验之一,“展示”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态,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自我,他们会积极地自主学习.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会互为补充,逐步完善 .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展示,而不是从头至尾都是学生在展示,否则会适得其反.2. 数学

5、学习活动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1)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初中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 数学教师的一言一行要符合规范 . 比如,考试后,每个教师都进行试题分析,考虑到减轻学生负担,分析试题不可能面面俱到. 若将“范卷”贴到教室里,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解题就会规范,教师把解法都呈现出来,学生就会从中慢慢体会,比较孰优孰劣, 同时复习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数学教师严谨治学, 会让学生耳濡目染, 跟着老师“严谨”起来 . 老师精益求精的态度、老师的发散性思维等都会留给学生极深的印象,感染、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和成长.(2)从“双基”教学转变到“四基”教学传统的双基教学是是不能丢的,它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法宝

6、.重视“四基”教学, 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苏教版初中数学课本介绍了两种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由于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类型、方法比较多,学生课外阅读、自主学习时必然会碰到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 .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经验,适当地介绍这些方法, 开阔学生的眼界 . 当然不可挖得太深,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 帮助学生利用分类思想,对不同的多项式的项数,考虑选用恰当的方法 . 如首先考虑用提取公因式法,然后看项数,两项用平方差公式,三项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四项及以上用分组分解法 . 教师必须兼顾到班上的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3)教学内容问题化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 通过问题甚至是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学习, 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