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课标解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89726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课标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测量》课标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量》课标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课标解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3 测量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 “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 ”中提 出“理解多见的量 ”在“详尽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 “课程内容 ”中提出“在现实情境 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 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能“结合生活实 际,解决与多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 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 “厘米 ”和“米”及质量单位 “克”和“千

2、 克”,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个阶段;在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和“千米 ”及质量单位 “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 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统统的认识。 二、课标解读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1. 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引新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 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学习 “毫米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 时,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

3、引出要 学习的新知。在教学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引 导学生交流,说进率,论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算,以便掌握正确 的思考方法。 2. 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趣深究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 吨都有所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也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 设计了课堂、操场、校园等学生熟悉的环境,将所学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去 发现、探究、体验,激发学生2/ 3 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 程,加深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重视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和体验,认识长度单位,建立

4、长度观念 1.在操作中认识 “毫米 ” 首先,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认识毫米的含义,初步建 立 1 毫米的表象。其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 1 毫米的长度,增强感性认识。 最后通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毫米,启发学生列举更多熟悉 的事物,进一步丰盛对 1 毫米或几毫米的感知。 2.在比较中认识 “分米 ” 首先,在教学 “分米的认识 ”时,注重分米、厘米及米的比较,通过米尺的 介绍,认识 10 厘米的长度,直接向学生介绍 10 厘米是 1 分米,从而建立分米 的表象。其次,通过用例外的手势表示 1 分米的长度,强化对分米的直观认 识。最后,让学生想一想 “1米等于多

5、少分米 ”,进一步在比较中建立分米的长度 观念。 3. 在体验中感知 “千米 ” 由于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简易直接感知,因此教材通过加 强体验,并借助学生熟知的事物通过推理来认识。例如,在认识千米时,选用 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来介绍 1 千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让 学生认识,如 “200米一圈的跑道, 5 圈就是 1 千米; 400米一圈的跑道,两圈半 就是 1千米。 ”为丰盛学生的体验,安排学生实际走 100米,感受 10个 100米 的长度是 1 千米。同时,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 1 千 米的长度,增强他们对 1 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 (

6、三)关注现实情境的创设,认识质量单位 本单元认识的质量单位吨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尽,而且 学生在生活中也很难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教材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学 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 引导学生观察集装箱、 货运火车 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 感受生活中 “吨”3/ 3 的广泛应用; 借助生活中多见的大米和 小学生的体重等素材, 通过推理帮助学生认识 1 吨有多重。同时,利用 “做一 做”中与生活联系严紧的情境,丰盛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材非常重

7、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此专门安排了例题,并且在练习中 提供了大量的估测活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物体长度或质量进行估 测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对估测方法的进行指导。首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 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教学 “估一估,从 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时,除了教材中呈现的步行和坐公交车上学的情况外, 请家长骑自行车或开车的接送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其次,针对例外情况结 合学生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最后,可以采用先 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五)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列举的思想方法 在教

8、学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内容。教学中要充 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即经历 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其次,在反思和交 流中,要注意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 不遗漏地列举各种方案,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最后,要注意让学生体 会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例外的角度去列表,加深对这一解题策略的认识,感受数 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