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把栏杆拍遍2汇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97539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把栏杆拍遍2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把栏杆拍遍2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把栏杆拍遍2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把栏杆拍遍2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公园路中学 教师教案本 (1617 学年 第 1 学期) 授课班级 中二 课程名称 语文 _ 授课教师 于桃红 _ 课题序号 50 授课周数 第12周 授课课时 第2课时 授课形式 新课 授课课题 章节名称 14 、把栏杆拍遍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 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 体会联想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 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的方法。 更新、补 充、删节 内 容 课外作业 完

2、成阅读理解。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联想和想象 对比 语言特色 大事指南宋期间,光复故土的伟业。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忧民、 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的精神。 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听写上课时的字词。 一、 解读文早。 1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 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 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 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 他本 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这是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 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 2、是哪些因素促使辛弃

3、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在文中划出关键语句并 归纳概括。 例: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 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 势。”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 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 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我们今天读其词, 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

4、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 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 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 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 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 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 他的脑海, 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他并不想当词人, 但武途政路不通

5、,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说到底,才能 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 总括起来看,辛词 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这是由特疋 的历史背景和他本人的追求所决定的, 也是他的词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独特 之处。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特殊的人生历程,再加上才能和思想, 成就了一个千古爱国词人一一辛弃疾。 3、 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 写大事、大情、大理”。大事多指关乎国计 民生的社会性事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情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 伦理道德等相关。本文正是实践这一精神的代表作。结合课文,谈谈本文 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 大事、 大情、大理

6、”的? 在文中,大事指南宋期间,光复故土的伟业。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 忧民、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 民请命的精神。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 为国战斗的字里行 间作者所说的大事。而辛弃疾被朝廷废弃不用,一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 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大理。 4、 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的最后一句,它传神地表现了 词人登高远眺时的动作,作者在这里把它用作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好处?谈 谈你的看法。 通过 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作品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 欲穿的英雄形象,并传达了他如今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 更不得

7、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而无处可使的 悲愤之心。 5、 本文是一篇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作者以酣畅的笔墨为词人辛弃 疾传形写神,将其豪迈绝伦的个性抒写得淋漓尽致。 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 传统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通过生平事件与时间顺序一一写来。 仔细阅读 全文,思考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特点。 作品从哪几个方面来突出人物最光 彩的特点。 本文中,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将词人一一道来。 而是抓住词人 最为动人心魄的闪光点进行勾勒。 并始终将词人的诗词创作的特色, 形成 过程与其生平交融起来叙写。作品分别从爱国、忧民、郁郁不得志以及在 历史激荡、个体遭遇间所形成的词风等诸方面来突

8、出词人的个性风采。 6、 联想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 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 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 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 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 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 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 在读者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 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 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 朝廷的心态,揭开

9、了其中的谜底,这就是他太爱国家、百姓、朝廷了,只 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 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 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 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再如,由 弃疾”这个名,联想到 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 象,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7、 对比手法的运用: 为了使辛弃疾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 8、 语言品析: 仔细品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加以朗读并体会, 并思考这样 遣词造句在散文写作中的作用。 如:南归之后。他手里 和无奈的自嘲。”像屈原只能热泪横 流。”词人本色是武人 大进大退。” 这些句子,简洁凝练,文采飞扬,不但读来朗朗上口,而且传神形象 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文章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辛词的两大特点: 一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 文中说 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根本原因是:只图苟安而不愿去 收复失地。 文章中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这句话有什么 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他本人的追 求造就了辛词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独特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