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35064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争取“六个突破”,切实抓好“五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如何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

2、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需要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合理目标,明确建设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在真抓实干中实现发展进步。明确建设思路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

3、的建设。宁夏地域虽然不大,但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既有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川区,也有“十年九旱”的中部干旱带,还有“苦瘠甲天下”的南部山区。全区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宁夏农业和农村发展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县乡财力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左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全区近一半的市县尚未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少农村

4、群众存在着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喝不上安全洁净水等困难和问题。因此,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建设,允许起点有差别、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防止一哄而起、急功近利;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争取“六个突破”在形成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上实现突破。新

5、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就是要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近年来,宁夏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自身优势培育发展了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四大龙头产业和优质稻米、淡水渔业、蔬菜、牧草、玉米、葡萄、西甜瓜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继续大力提升农业的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实施龙头产业带动工程,努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紧紧抓住特色和规模两个关键环节做文章,积极引导农民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一个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一套工作班子、培育一个基地、建设

6、一个专业市场、吸纳一批农民、带活一方经济。在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上实现突破。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努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这方面,宁夏应当着力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好引黄灌区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中部干旱带草畜产业等工程,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金融支农活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引导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创业,到二、三产业就业,进一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

7、程”,培养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组织农民异地就业、异地发展。在促进村容村貌新变化上实现突破。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切实搞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开展村庄综合治理,实现乡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建设规范、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使乡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通过政府推动、典型带动,组织实施好川区“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发挥公共财政的带动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使乡村软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川区要实现“六通”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邮、通广播电视、通客车;山区要基本实现“四通”通电、通公路、通广

8、播电视、通电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上实现突破。重点实施乡村卫生院所改造、文体场所建设、少生快富等工程,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基本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娱乐难的问题。实现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文体活动场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学前教育,每个县(乡)建立一所职教中心(站)。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在树立乡风民俗新风尚上实现突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

9、体现本地实际和时代特点的新的乡风民俗,实现干群关系融洽和谐、邻里友好和睦、社会安定有序、民风健康文明。通过开展“和谐乡村”、“平安乡村”和“文明乡村”建设等活动,促进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在建立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上实现突破。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要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又要同步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一是选好党性强、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二是建设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导班子;三是通过采取领导进村蹲点、干部进村挂职、大学毕业生进村锻炼等办法,充实农村基层组织力量;四是建立健全工作

10、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切实抓好“五动”政策驱动。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继续对农民实行粮食生产和良种、化肥、农机具等直接补贴,对南部山区农民实行基本农田补贴,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补助资金和粮食的兑现工作。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直补政策,使对农民的直补政策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发展现代农业延伸。资金撬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一些具有带动新农村建设作用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示范效应。按照存量适度调

11、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财税措施,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流动。改革推动。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农业经营体制、科技服务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通过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内部的发展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风带动。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坚持说实话、出实招、办

12、实事、求实效,决不能急于求成,决不搞形式主义;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使各项工作措施符合客观实际,真正体现农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坚持正确政绩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决不能为了出“政绩”而损害群众的利益。上下互动。始终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努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关心、支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认清形势,增

13、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

14、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相继制定印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省行业用水定额和*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城市用水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由于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一些工业项目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不能开工建设。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顺应加快新型工业化

15、,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来调整用水结构,满足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玉米、大豆等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多年来,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省农业也是用水大户,每年农业用水大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农业用水大部分集中在各大、中、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多数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经过多年的运行,加之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浪费水现象十分严重

16、。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存。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一,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要宣传国家关于节水工作

17、的方针和政策,宣传节水的成功经验。新闻媒体要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能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宝贵,认识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引导群众更多地关心和参与节水工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节水的关系,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处理发展与节水关系的理论向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18、”规划。要总结好“十五”节约用水工作的经验教训,处理好经济协调发展和节约用水的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确定节约用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切实可行的思想。 第三,加强协作,实现节水社会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各个环节,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形成政府推动、部门主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研究,安排好节水项目;建设部

19、门要在逐步推广节水器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定新措施,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经贸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工业节水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不断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口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加快推动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渠道防渗进程,积极推广高科技节水技术和先进的灌溉模式、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推动节水工作的合力。要大力开展建设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乡村、节水型灌区活动,积极推广和宣传节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尽快树立一批好典型。 第四,科学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用水,用最少的水实现

20、经济、社会和生态最大的效益。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节水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地区水资源状况,客观地分析地区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的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省水利厅要全面抓好我省筹划和建设中的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六大水利枢纽工程投资额约占“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总投资的50%。六项重点工程的建成和完善,将实现我省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跨越。各级政府也要加快影响水利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全省水资源合理配置。 第五,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综合决策体系建设。完善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密切合作的协调

21、机制,定期召开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审议建设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综合决策水平;加强法制体系建设。要加快*省节约用水条例、*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制定步伐,尽快出台水价管理、农业用水水权交易、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等管理办法,以及高耗水生产设备和工艺强制淘汰办法,为依法用水、治水和节水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管理水量水质。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务管理机构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水务管理现代化、监

22、测标准化、监理规范化、宣传普及化、信息网络化,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水务管理队伍;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提高政策制订过程中的透明度,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组建各类用水户协会,逐步建立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水价听证会、信息公布等制度,使用水者充分享有知情权和发言权。 第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

23、结合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管理为主的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或清洁型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使我省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发展,运用行政、经济等措施引导高耗水行业逐步向水资源丰富地区转移。造纸、石油、化工、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污染行业要通过工艺挖潜与技术改造,降低和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危害;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各地要根据本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培育耐旱的优质高效作物品种或发展雨热同期作物,发展旱稻种植面积

24、,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重大建设项目要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量水而行,凡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事先进行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对城市发展规模加以限制。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应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控制建设耗水量大的工矿企业。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限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节水型服务业。 第七,加强相关机制建设。要按照水法的规定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以水资源费为基础、水资源有偿使用为核心的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

25、价等制度,加大水费征收力度,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水资源费要计入供水企业成本,实行价内征收。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引导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业调整方向、用户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合理核定基本水价。非农业用水价格要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深化农业水费制度和供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供水成本约束机制,规范供水经营管理行为,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城市供水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管理”的原则,按照居民用水保本微利、公用水适当利润、高消费用水合理利润的尺度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建立多层次供水价格体系,加快推进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

26、计量水价制度,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节水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节水治污投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和公众加大节水治污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节水治污产业开发;要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水权交易制度与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 第八,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要建设水资源监测和取(用)水计量设施系统。“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组织完成市级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在重点大中型灌区建设输水自动监控网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城市供水企业的取水实行远程实时监

27、控。加快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加快火电、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集中资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4个省内大中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建设污水回用工程。大力开展污水的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工程建设,建立包括企业和城市在内的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管网系统,促进污水资源化;各地在规划建设

28、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作为缓解城市缺水的重要措施。加快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水域使用功能。“十五”期间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保证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实施泡湖湿地与地下水保护行动,限制开采地下水,倡导合理利用雨洪资源,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湿地缺水、污水与地下水超采区,恢复生态湿地及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湿地、城市河道等环境整治,改善湿地、城市水域功能。 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 节水工作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哪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各级政府要组建节约用水管理机构

29、,为抓好全社会的节约用水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按照职责权限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真正做到组织、任务、措施、投入到位。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各级政府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支出与总体支出的同步增长。要加快利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步伐,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供水、节水灌溉、中小型水电、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加速培育、发展节水产业。要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安装节水计量设施的支持力度。要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有水资

30、源作保障的大好机遇,争取新上一批对各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开源节流项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水法所赋予的节约用水管理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抓好本职工作,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强化水的商品意识,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用经济手段控制用水需求。不断加大对节水工作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和省里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为节约用水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文章标题: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一、1.收入不稳定,增收缓慢。农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目前,农民受市场信息、农业技术、

31、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增收缓慢。2.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农民消费有后顾之忧,形成有钱不敢消费现象。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1元,比上年增加61元。目前的医疗费比较,不但对农民就是对城镇工薪阶层也是不小的负担。3.消费观念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花费呈扩大趋势,据调查目前农村办婚事的花费大约在2-3万元,包括彩礼、置办家当、婚礼。农民买商品,只看价格,不注重品牌、质量,对农业技术、科技、交通和通讯等方面

32、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据对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20xx年农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91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9.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而家庭耐用品和日用品消费仅10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39,据调查有35的农户仍在使用着黑白电视;文化消费7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19;交通和通讯消费24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1。4.教育收费大幅增加抑制了消费结构升级。近几年,高中、大学的扩招,使教育费用的大幅增加,使得许多家庭不断积蓄财力,以备子女读书之用,同时抑制了家用电器的更新、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消费。目前一个在校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6000元左右,三年近2万元;一个大学生(二批本

33、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四年近4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是一项很大的开支。5.房价持续上涨,占用了农村居民的大量资金,农村购买力难以转移。近几年,由于建材价格的上涨,房价也持续上涨,。住房消费占用了农民的大量资金,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住房消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领域转移。6.缺乏消费信贷的有力支持。目前在县域市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特别是商业在县域网点的撤并后,贷款权限上收,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农村地区出现了贷款难。二、扩大农民消费的几点建议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特色经济;.大

34、力扶植龙头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市场联结起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的投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搞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2.扩大财政与金融资金的支农投入。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运用运用贴息、减免税等手段,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信贷业务,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政策性贷款项目,安排一定规模的政策性专项贷款。3.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补偿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4.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按照股份制原则建立只贷款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组建民营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村农民、农村个体私营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5.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进行消费结构升级。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技术、学文化,加大对科学文化方面的消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19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