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0732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名师优秀教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期末知识点强化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

2、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第二单元 古代

3、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

4、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 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

5、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 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 “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最高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

6、视。 7.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 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 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 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 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 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

7、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民主革命的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无产阶级领导 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1. 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 3. 在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关税协定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 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6.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7. 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

8、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8. 1859年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的产物,是洪仁玕个人智慧的结晶,没有得到实施的原因是没有必要的社会条件 9. 1894年7月,丰岛海战标志中日甲午战争开始,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标志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10. 1895年,马关条约开始,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其中最明显的体现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1. 19世纪末列强进入帝国主义,对外表现是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12. 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13. 惩办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参加反帝性质组织,表明了清政府成为了列

9、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 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有效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8. 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移到嘉兴的南湖举行 19. 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10、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0. 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2.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3. 1927年9月,秋收起义中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4.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和根据地建设 25. 长征是一次战略转移,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11、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6. 国共第二次合作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27.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最大的胜利)、武汉会战;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百团大战;海外战场:远征缅甸 28. 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9.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春开始的重点进攻对象是陕

12、北和山东解放区 30.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内容: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巴黎公社革命脱离了广大的农民,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还处于上升期 6.俄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说明的二月革命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7.四月提纲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的破产,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8.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第六单元 现

14、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首先提出,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认) 2. 1954年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1956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4. 1

15、947年,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建立了最后一个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 文革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7.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9. 第一次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0.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在香港。“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是一个

16、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2.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3. 国共两党关系经过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再合作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在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2. 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有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

17、原则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5.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6. 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7.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日关系改善的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出现外交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8. 新时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美

18、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2.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 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 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5. 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 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

19、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 8.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9. 不结盟运功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0.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3. 当今世界格局是:一

20、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14.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代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

21、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层层分封 作用:?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

22、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

23、工具。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帝

24、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

25、: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 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26、、(原来的侍中、常侍) 三公九卿) 【要点解析】 皇帝 ?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27、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 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兵权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

28、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29、)、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枢密院负责军事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

30、、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 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单元:第五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

31、开端,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特点:出现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标志性建筑:米诺斯王宫 2、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特点: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国兴起,出现线性文字B。 ?特洛伊战争出现在这个时代。 二、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三、古希腊城邦 1、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进入复兴时代。复兴时代的标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现 2、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3、地理环境: ?多山少耕地农耕经济不发达 ?三面环水、港湾众

32、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5、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 7、政体划分的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划分。 四、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了解) 1、原因: ?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三面环海,多岛屿港湾,航海业发达。 2、影响: ?促进古希腊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 ?利于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 第六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贵族制取代君

33、主制 【解析】雅典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贵族推翻王权,建立了贵族制。 【重点问题突破】君主制与贵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袭、终身、专制 贵族制:选举、任期、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在一定程度上说贵族制取代民主制是一种进步,为后来雅典向民主制过渡创造了条件。 2、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基本特点的体现: ?公民大会: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体现了人

34、民主权。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代表由抽签选举产生,每个公 民当选2此后就不能再次当选,体现了轮番而至。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并且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三、实质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五、评价 1、积极 ?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民主政治使决策更全面。 ?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消极: ?是公民主体的民主。 ?外邦移民、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第七课 罗马的政体与法律 一、罗马政体演变 君主制贵族共和

35、制元首制帝制 1、贵族共和制 ?执政官:共和国的最高官职,有任期,只由贵族担任。 ?元老院:最高权力机关,是古罗马的决策机构,成员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保民官: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实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作用: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进入相对稳定的“罗马和平”时期。 (2)帝制:三世纪初,戴克里先公开实行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源头 (1)内容:?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 ?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隶制,维护了

36、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 (2)评价 ?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虽没有给平民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3、罗马法 (1)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 (2)对罗马法的评价: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它保留了罗马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矛盾,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

37、的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第三单元 第八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迫切要求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 (新贵族:指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也就是说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的旧贵族) 2、过程 ?13世纪,大宪章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 ?1640 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詹姆斯二世下台,最终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 ?1689年,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登基。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权

38、力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英国由人治走向法制。 ?促进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议会主权至上 ?君主受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 【注意】(1)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文件,但它并不是成为宪法。 (2)英国议会组成:上议院、下议院、国王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责任,成为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最高行政机关。 2、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党间的权力

39、角逐,大选中获胜党上台组阁,该党的领袖成为首相, 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特点: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选择点】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 4、随着内阁制形成,英国的两党制也形成 形成过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 ?19世纪,辉格党发展成自由党 托利党发展成保守党 ?20世纪初,自由党被工党取代,今天英国政坛上活跃的两党是自由党和工党 三、1832年议会改革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2、内容: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获得了

40、进入议会的资格。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九课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美国,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 1781年,邦联条例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这个时候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1、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邦联松散的状态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美国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 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1787年宪法的三原则: ?联

41、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有民选产生。 【要求】结合课本记住三权分立示意图。 (二)1787年宪法的发展与完善 ?1789年,美国国会提出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和14条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 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1787年宪法制定与完善的历史作用 ?根据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42、?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保证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成为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二、美国两党制(驴象之争:驴:民主党;象:共和党) (1)形成:华盛顿之后形成。(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制形成, 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之前 ?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奴隶主利益) ?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了解】美国南部奴隶制和古希腊奴隶制的区别 古希腊:纯粹的奴隶制 美国南部:利用努力进行生产,将产品卖给北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奴隶制。 (3)南北战争之后,民主党和共和党

43、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是政治主张有所不同。 【重点问题突破】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项目 英国 美国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行政首脑 首相内阁 总统 立法机构 议会 议会 行政首脑与立法机构的关系 首相对议会负责 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执政的关键 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在总统竞选中获胜 第十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法国, 一、法国政体的演变 1791年前,波旁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1791年,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

44、和国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二、法国大革命 1、原因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 ?思想原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重点问题突破】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统治下的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教士 ?第二等级:贵族(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 ?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被统治阶级)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成果: ?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45、,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1792年,巴黎人民推翻王权,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 1、建立的根本原因:为了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稳定资本主义统治。 2、建立过程: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统治。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注意: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君主专制与封建君主专制并不完 全相同,带有维护资本主义性质) 3、统治政策 ?对内:维护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恢复旧制度, 尤其是等级制度。 ?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4、1815年,灭亡。

46、四、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法国“1875年宪法” ?内容: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内阁 立法权:议会 总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意义 , 经过长期斗争,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 , 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点问题突破】 1、法国1875年确立的政体与美国和英国的不同。 (1)与英国不同: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有国王;法国为总统共和国,没有国王。 (2)与美国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和议会独立、制约。 2、法国革命过程中权力机关演变 三级会议制宪议会国民大会国民议会 第十一课 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