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09828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摘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同学生受到教育条件、家庭因素、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心理韧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農村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心理韧性的内容,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该文主要探究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现状,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高职学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性别、家庭等成为影响学生心理韧性的主要方面。关键词: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现状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c-0236-021心理韧性概述韧性一词源于物理学,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之后,产生的回弹。心理韧性那么是韧性在心理学的延伸

2、。目前,对于心理韧性的定义有着3种代表性的定义,分别是过程性、结果性、特质性定义。Luthar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对于逆境有着克服困难、积极适应的心理品质。Rutter认为“心理韧性既是一种能力,还是个体和环境/情境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Masten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临严峻的环境之后,可以很好地适应产生积极结果的心理现象。心理韧性是一个复杂的内容,笔者综合以上观点,认为心理韧性可以被定义为,个体有效应对困境、压力的良好能力和品质,同困境、压力相互作用,产生适应开展的积极成效。2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2.1生活事件这里的生活事件既可以是琐碎的生活小事,也可以是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前者主要有考试失

3、败、发生争吵、遇到失窃等,后者主要有亲人死亡、战争、自然灾害等。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引发心理或者身体疾病。生活中遇到生活事件的多少以及事件带来的压力大小等,可以作为衡量个体心理韧性的一项指标。一般女性对于生活事件比较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结果。2.2成人依恋类型依恋是指个体对给其带来平安感的人群,保持稳定的联系。幼儿时期,主要依恋父母;随着个体成长,依恋开始延伸到亲人和朋友,也就是成人依恋。成人依恋分为平安和不平安依恋,其中不平安依恋又有回避型和焦虑型之分。回避型那么是过分地自我依赖,难以相信他人。焦虑型害怕被抛弃,又希望依赖他人。2.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

4、个体对于问题更加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自我效能感一般的个体,遇到问题那么可能出现回避型和依恋型的问题,不正面应对问题,寄希望于他人,属于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2.4应对方式应对是人们对于事件产生的一种行为。外部事物让个体产生恐惧的心理,那么个体就会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如果事件让个体出现气愤的行为,那么个体就出产生攻击的应对行为。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问题/事件,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存在差异,Carver认为应对方式有着情感为中心和问题为中心的区别,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有转移注意力、求助他人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压抑情感、喝酒等。3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状况调查3.1研究目的主要

5、研究农村高职生的心理韧性情况。3.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和文献综述结合方法。选取该省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按照?成人心理韧性量表?作为评估标准,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180份,采取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3调查结果分析3.3.1韧性总分经过调查数据分析,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总维度分数大于2.50,说明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家庭和社会支持因子较高,说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心理韧性的支持较高,具体见表1。3.3.2性别差异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高职生在家庭凝聚和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分数上来看,女生在社会支

6、持和家庭凝聚方面,分数要高于男生,具体见表2。3.3.3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经济状况也就是家庭收入对于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正所谓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贫困生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富裕生,其心理韧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体表达在个人能力方面,富裕生的“个人能力分数高于贫困生。3.3.4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在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家长受教育程度会在孩子的性格、心理、为人处世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受教育程度因素对于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个人能力、社会支持、社会能力等方面。父母受教育度越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分数也就

7、越高,具体见表3。3.4讨论农村高职生心理韧性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心理韧性受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不同因素带来的韧性分数也存在差异。女生在社会支持和家庭凝聚方面,分数要高于男生。富裕生的“个人能力分数高于贫困生。父母受教育度越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分数也就越高。参考文献【1】李志洋.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状况调查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74:86-89.【2】赵谦,纪忠红,吴震卿.高职护生心理韧性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13:136-137.【3】金哲洙,李淼洁,沈松哲.师范生心理韧性的特点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211:67-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