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1357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名师优秀教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伴性遗传 考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B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 ?豌豆是一种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纯种 。 ?各个品种间有一些 易于区分 的性状,且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花大,易于人工杂交。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花蕾期)?套袋(避免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授粉(成熟期

2、)?再套袋 考点2: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A 1(,相对性状:一种 生物的 同一 性状的 不同 表现类型,如种子的圆滑和皱缩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隐性的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即AB的后代中表现出的那一个性状 ?某一性状的亲本 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若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

3、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如DDdd、Dddd、DDDd等 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如DDDD、DdDd等 ,测交:让杂种(F1)与 隐性纯合子杂交,如Dddd、AaBbaabb等 ,测交意义:?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推测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4(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与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或Dd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基因型相同

4、,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才相同) 5(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或dd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 ,?纯合子自交后代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纯合子能稳定地遗传,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鉴别一个个体是否是杂合子最好的方法: 植物:一般用 自交(简便)的方法,也能用 测交 的方法 动物: 测交 的方法。 n?提高后代纯度的方法:连续自交 (如Aa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几率1/2,纯合子几率1n1/2)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上,控制着 相对性状 的基因,如D与d 6注意

5、:?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纯合子体内,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是相同的 考点3:遗传的分离定律 C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现象:?F只表现 显 性性状 1?F出现 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显:隐, 3:1 2?正交、反交的结果都 相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即基因)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配子 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分离,分别

6、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成对遗传因子中 的一个。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注意:F1的基因型为Dd,其自交产生的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DD:Dd:dd = 1:2:1 ,表现型及比例是 高茎:矮茎 = 3:1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产生的F1的基因型Dd,表现型 高茎 ?F1中Dd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D:d = 1:1 ?Dd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Dd:dd = 1:1 ,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高茎:矮茎=1:1 。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杂合子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等位基

7、因 随着 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 两个配子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注意: (1)适用范围是: 有性生殖的 真核生物在进行 细胞核 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范围是指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常见问题的解题方法: ?若F1中显性:隐性=3:1,可推测出P:杂合子自交,即AaAa ?若F1中显性:隐性=1:1,可推测出P:测交类型,即Aaaa ?若F1中全为隐性, 可推测出P:隐性纯合子自交,即 aaaa ?若F1中全为显性, 可推测出P:至少有一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AAAa、AAaa 考点4:遗传的

8、自由组合定律 B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 yyrr ,它们产生的 ?F遗1传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 黄色圆粒 ?F(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产生11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1:1:1:1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6种,F2的基因型有9种: 。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9、、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9:3:3:1 。 是?让子一代F(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有 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1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1:1:1: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4种: YyRr:Yyrr:yyRr:yyr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1:1:1:1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 注意: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

10、型: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323=18种, 其中产生AaBbcc个体几率是1/21/21/4 (3)表现型类型:如AaBbCcAaBBCc的后代中表现型有 4 种(即212,有哪4种,),比例为 9:3:3:1 ;其中产生aabbcc个体的几率是 0 (即1/401/4),产生A_B_cc个体的几率是 3/16 (即3/411/4) 注意:?在棋盘格的遗传图解中,45?的对角线上的基因型 相同 ,都是 完全杂合子 ;135?的对角线上的基因型 各不相同 ,但都是 纯合子 。?能产生F2中黄圆:黄皱:绿圆:绿

11、皱=9:3:3:1,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YYRRyyrr或YYrryyRR, 其中F2中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 6/16或10/16 。 考点5: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B 1(伴性遗传:位于 性染色体 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 性别 相关联。 ,(1)人的性别是由 性染色体 决定的,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男性为 XY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性染色体 ,其他染色体叫做 常染色体 。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 22 对常染色体, 1 对性染色体;那么人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 22+X或22+Y,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22+X 。 ,(2)生男生女比例接近1:1的原因: ?精原

12、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精子,比例1:1;卵原细胞只产生一种卵细胞 ;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结合机会均等。 ,2(伴性遗传种类: 遗传方式 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遗传 伴Y遗传 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父?子?孙?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代代相传 (具有男性世?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代连续性) 定患病。 定患病。 遗传病举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外耳道多毛症 注意: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母亲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他的女儿 ,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交叉遗传。 ?红绿色盲遗传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原因: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是两

13、条X染色体上同时具有色盲基因才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上有色盲基因就发病。 ?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小得多,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 等位基因 。 ,?人类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正常 女性 色盲 正常 色盲 女性 携带者 女性 男性 男性 BBBbbbBbXX XX XX XY XY 三、遗传病的判定口诀: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注意: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最大的区别: 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男女得病率不等,而常染色

14、体上遗传病的男女得病率一般相同。 典型例题:1(豌豆花腋生对顶生显性,受一对基因A、a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 亲本基因亲本表现型 后代腋生 后代顶生 型 一 顶生腋生 804 0 二 腋生腋生 821 270 三 腋生顶生 295 265 四 腋生腋生 789 0 (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 性状,根据杂交组合 ,可判断 是显性性状。 (2)在表格中写出4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3)组合二后代的豌豆中杂合子占 ,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 。 组合三后代的豌豆中杂合子占 ,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 。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 。 (5)

15、在组合三的后代中腋生和顶生的比例并不为1:1的原因是 。 (6)写出组合三的遗传图解 2(右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G、g表示) (1)该病是由 (显/隐)基因控制的。若I和I都正常,但34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2)?的可能基因型是 ,她是杂合子的几率3是 。 (3)I和II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24)II(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男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 2(5)? 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 3( 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000株,则黄色

16、盘状南瓜有多少株 A(1500 B(3000 C(4500 D(6000 4(下图为某家族系谱图,据图回答 (1)该病最可能是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依据是 (2)图中III的基因型是 ,III的基因型是 。 23(3)III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IV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 。 21(4)若II与II还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则III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122(5)若III同时是白化病和红绿色盲患者,则II可能的基因型是 , II可能的基因型312。 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B) 范围: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 时间: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时 特点:在减数分

17、裂过程中,染色体只 复制一次 ,而细胞 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考点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B) 、重要概念 :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注意: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或联会)、交叉互换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于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一个四分体。 交叉互换部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时间:四分体时期 2、减

18、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形成染色单体; 减?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往往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减?中期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 。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2个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属于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它们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值形成,又可以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

19、细胞。 考点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B)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动物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卵巢 形成场所 睾丸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3个极形成的配子数目 细胞 体消失) 有无极体出现 无 有极体的出现、消失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细胞质分配 两次都均等分裂 同均为不均等分裂 点是否有变形现象 需经过变形 不需变形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点 均减半。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实线)、DNA变化(虚线)曲线 各区段变化的原因: AB段的原因:DNA

20、复制 CD/DH的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IJ的原因:着丝点分裂 EF的原因:染色体/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细胞分裂图的鉴别: A.动物/植物细胞的判断:有无细胞壁;有无中心粒, B.分裂方式的判断 先有无同源染色体:主要鉴别有丝分裂、减I还是减II 后看同源染色体行为:主要鉴别减? 还是有丝分裂 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分裂细胞类型 分裂次数 子细胞类型与数目 染色体变化 有丝分裂 体细胞 1次 2个体细胞 染色体数不变 减数分裂 精(卵)原细胞 2次 4个精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 染色体数减半 考点4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1、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

21、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特点:?只有精子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 精子,一半来自 卵细胞 注意:不能说遗传物质或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因为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意义: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而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3有使后代有更多的变异。 例: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 ; (2)?图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所处分裂时期是 ; (3)处于?图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名称是 ; (4)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5)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22、 , 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 考点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 考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 1、萨顿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类比推理 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 3、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第3章

23、 基因的本质 第1、2、4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B 考点1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时间、人物:1928年 格里菲思 ,1944年 艾弗里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菌落光滑 有荚膜 有毒性 R型细菌 菌落粗糙 无荚膜 无毒性 (3)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过程、结果: ? 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不死亡 。 ?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死亡 。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不死亡 。 ?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

24、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死亡 。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有“转化因子”,它可以把无毒性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 遗传 的。 (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 过程、结果: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 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中: 只有R型细菌 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 DNA酶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中: 只有R型细菌 (即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_、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5)结论:转化因子

25、是 DNA , DNA 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注意:?DNA的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到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仍有人对此实验表示怀疑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时间、人物: 1952_年 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是一种专门 寄生 在大肠杆菌体内的 病毒 )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过程: 3532, 标记噬菌体:用S标记T2噬菌体的_蛋白质_,侵染细菌; 用P标记T2噬菌体的 DNA,侵染细菌 (,在该实验中通常不能标记C、H、O、N元素,原因是: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这些元素) 35标记

26、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含S的噬菌体+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结果:放射性32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放射性 很高 ,沉淀物中放射性 很低 ?含P的噬菌体+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结果: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放射性 很低 ,沉淀物中放射性 很高 (4)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注意: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 DNA

27、和 蛋白质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烟草叶不出现病斑。 ?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 2、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极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3、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烟草的遗传物质是: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 噬菌体的遗

28、传物质是: DNA ,4、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遗传物质的次要载体: 线粒体、叶绿体 典型例题 ,1、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实验前的情况见下表: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有 元素,这是因为 。 (3)此实验证明了 ,运用的实验方法是 。 (4)该实验是

29、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因为该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32 。(5)如何用P来标记噬菌体, 是考点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一、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 1、构建的时间和构建者:1953年,美国的 沃森 、英国的 克里克 2、模型构建的意义: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 分子 水平 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由 2条 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规则的双螺旋 结构。 ,(2)外侧:由 磷酸 和 脱氧核糖 交替连接,构成 基本骨架 。 ,(3)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成遵循_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即A一定要和_T_配对(氢键有 2

30、 个),G一定和_C_配对(氢键有 3 个) 三、与DNA有关的计算 1、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_胸腺嘧啶T 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 的量 2、脱氧核苷酸数目 = 脱氧核糖数目 = 磷酸数目 = 碱基数目 四、典型例题: ,1、若DNA分子的一条链A:T:C:G=1:2:3:4,则另一链上相应的比值 2:1:4:3 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T+C/A+G=0.4,则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的比分别是 2.5和1 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C+G/A+T=0.4,则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的比分别是0.4和0.4 N,2、设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有碱基

31、T=M个,则用该DNA连续复制N次,共需游离A=T= (21)M ,3、右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用文字写出名称:1 Pi , 2 脱氧核糖, 3 胞嘧啶,4 脱氧核苷酸 ,5 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 6腺嘌呤A, 7 鸟嘌呤G,8 胸腺嘧啶T , 9 氢键 ,10 碱基对 。 (2)图中有 8 个核苷酸分子,有 2 个游离磷酸基。 15(3)若以放射性同位素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 碱基中,图中该结构有 4 种。 (4)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 反向平行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 碱基互补配对 。 (5)可见,DNA分子是由两条_脱氧核苷酸_长链组成的,这两条

32、链按_反向平行_方式盘旋成_双螺旋_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脱氧核苷酸_。 (6)DNA分子中的 _Pi_和_脱氧核糖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_碱基_在内侧。 (7)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_双螺旋结构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模板;_碱基互补配对_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若该DNA分子中,其中的一条链的A+G/T+C为0.4,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 (2.5 ; 若已知一条链的A+T/G+C为0.4,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应为 0.4 。 考点3: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 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n,1、DNA分子的多

33、样性: 碱基(或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的千变万化(4种,n为碱基对对数) ,2、DNA分子的特异性: 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注意: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DNA分子的稳定性:?DNA的双螺旋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不变,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变 4、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1)基因的实质是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 基因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 5、一条染色体上有 1或2_个DNA分子,一个DN

34、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性 排列。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 X + Y)上DNA的碱基序列。果蝇基因组:测定的是5条染色体(3 条常染色体+ X + Y)上DNA的碱基序列 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 考点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B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的两条链_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_ 的过程。 ,2、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_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 间期

35、。 ,3、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_细胞核 。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ATP,在 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_脱氧核苷酸_为原料 ,遵循 _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母链_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_2_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_ 的过程。 (2)半保留复制: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6、复制的基本条件:

36、模板_(亲代DNA的两条链)、_原料_(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_(ATP)、_酶 _(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考点2:DNA分子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 ,7、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_,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_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复制的意义: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_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典型应用: 1、复制n 代后,子代DNA分子的总数 = 2n 2、一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后代DNA分子中: ?双链都含32P的DNA有 个 ?只一条链含32P的DNA有 个 ?双链都

37、不含32P的DNA有 个 ?含32P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 ?含32P的DNA链所占的比例是 3、DNA分子的一条链被32P标记,连续复制n次则后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有 个 4、计算DNA复制n 代时需要多少原料:先计算出一个DNA含有的某种脱氧核苷酸个数为A个,则复制n 代后需要该种脱氧核苷酸数=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一、DNA与RNA的比较 ,RNA有三种:_mRNA_、tRNA 、rRNA 二、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 DNA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 转录 和 翻译 两个过程。 三、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38、 复制 转录 翻译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场所 细胞核(主要) 细胞核 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酶 解旋酶、DNA聚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特定的酶 合酶等 能量 ATP 产物 DNA mRNA 多肽(或蛋白质)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 ? 半保留复制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说明: (1)翻译所需的基本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tRNA、核糖体等 (2)密码子 :是指 mRNA 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m

39、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 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 61 种,3种终止密码子(UAA、UGA、UAG)。 64一种密码子只对应 一 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有 一种或多 种密码子来决定。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这套密码子表。 (3) 反密码子:tRNA上能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故反密码子有 61 种。1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_1种氨基酸, (4) 遗传密码子改变,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因为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 (5) 基因(DNA)上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B 考点11、中心法则:遗

40、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中心法则图解: (2)中心法则的补充:? RNA的自我复制(RNA?RNA)? 逆转录(RNA?DNA,需逆转录酶参与)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通过控制 酶的合成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但生物体的一个性状有时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 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典型例题: ,1、如图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示意图 (1)图中A、C、E、F

41、、G代表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依次是 (2)图中?与?分别是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和 过程。场所分别在 和 (3)图中的B是 ,它从细胞核的 出来进入细胞质中,与 结合起来。 (4)图中合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直接与 上的_ 排列顺序相关。图中的。决定图中G物质中最后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连接G物质中相邻两H碱基顺序是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 。图中跟B相应的DNA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 ;与B相应的DNA的碱基序列是 (5)在蜘蛛的丝腺细胞中与蛛丝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 1、 基因突变的

4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P81 思考与讨论) 2、 基因突变的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 基因突变的特征: 普遍性: 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不定向性(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低频性: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多害少利性:生物原来适应环境的性状突变后,往往变成不适应环境。 4、 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考点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A 1、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43、2、 基因重组的类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交叉互换部分片段 注意:基因重组还包括细菌转化和基因工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 3、 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考点1:染色体结构变异A 1、 概念:染色体上部分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 结果:对生物体不利,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3、 例子:猫叫综合症 考点2:染色体数目

44、变异A 1、 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21三体综合症 2、 染色体数目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3、 计算染色体组的方法:(1)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2)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几个,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4、 在判断生物几倍体的时候,不能只看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关键是看生物个体

45、发育的起点。如发育的起点是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则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如果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则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考点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 1、 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2、 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d佝偻病 隐形基因: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易受环境因 素的影响。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 注意: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考点2:人类遗传病的监

46、测和预防A 1、 预防和检测遗传病的有效手段 遗传咨询:能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产前诊断 :优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 (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每个人都可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考点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 1、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出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测定范围:22条常染色体+X、Y两条性染色体 3、意义: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4: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调查方法和过程(了解): (1)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该遗传病的症状; (2)制定调查记录表格,明确调查要点和调查方式。 (3)实施调查活动,分多个小组调查,以保证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4)汇总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遗传病的发病率。 注意: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病,易于分析;调查中样本应足够大,可避免因样本过小而产生的失真。对于伴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应分开计算。 2、调查结果和分析(理解): (1)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被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3)若研究某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