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精).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16678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8例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68例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8例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8例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68例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远期效果评 价 分类号:R 7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979(2000)01-0067-03 LATE RESULT OF 168 CASE B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 双侧唇裂、特别是双侧完全型唇裂、修复术后常存在着鼻畸形、上唇紧 张、人中沟和人中嵴缺乏、唇弓和唇红形态不正常等诸多问题 。为探讨双侧 唇裂修复不良的原因,观察加长法和原长法修复的远期效果,我们对修复后 5 年以上的 168 例双侧唇裂患者进行测量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 19741993 年间修复的双侧完全型唇裂 90 例、混合型

2、 43 例、不完全 型35 例,男性 108 例,女性 60 例。修复时年龄为 3 个月至 16 岁,其中 93 例 为 7 个月至 2 岁内、42 例为 3 至 6 个月。随访时间为术后 523 年。评价时均 无正畸、正颌和二次唇裂修复史。 1.2 评价方法 按照杨彦昌 1980 年和刘霜印 1994 年介绍的正常人面部形态和唇、鼻 标志间距比值的测量方法对患者作如下检查:(1)测量上唇两侧和上、下唇红 缘宽度的对称性;(2)测量上唇高度;(3)测量唇弓的形态和上、下唇红的厚 度;(4)测量上唇皮肤疤痕的宽度;(5)观察人中沟和人中嵴的形态;(6)检 查患者用力闭口和做咬合开唇动作时上唇的变

3、化; (7)测量鼻尖位置、鼻翼鼻 尖角和鼻唇角;(8)测量鼻孔的最大宽度和高度;(9)测定鼻小柱的高度和宽 度;(10)检查鼻底和鼻翼基部的形态。 1.3 评价标准和记录法 依本地区正常人唇、鼻标志间距的比值和形态为标准勻将评价结果分为唇 修复不良、鼻修复不良、唇、鼻均修复不良和良好四种类型。唇修复不良又分 为 6 个指标,用 L16 分别表示:L1 示上唇两侧不对称,两侧唇峰口角距、唇 峰鼻翼基点距和鼻翼基点口角距相差 1.5mm 以上;L2 示上、下唇红缘宽度的比 值不在 1.12 0.09 之间或表现为上唇紧张、无人中沟和人中嵴; L3 示上唇高 度不在 0.24X 1.5mm 的范围内

4、(0.24 为常数,X 为面中 1/3 高度);L4 示上 唇皮肤疤痕明显或唇弓形态不正常,即上唇皮肤疤痕宽度超过 1.5mm 人中点 和两唇峰点构成的皮肤侧唇弓角大于 160 和小于 120 ; L5 示上、下唇红的 厚度不均称;L6 示上唇的功能或动态不正常,即用力闭合时、上唇两侧出现异 常隆起或不能在咬合状态下做开唇露齿动作。鼻修复不良用 N-4表示:N 示鼻尖 低平或鼻翼塌陷、鼻翼鼻尖角或鼻唇角不在正常范围内; 2 示鼻小柱高和鼻孔 最大径的比值v 0.5;N3示两侧鼻孔不等大;M 示鼻底凹陷或“ V形裂隙。唇、 鼻均修复不良用 Li6 Ni4的组合式表示。接近正常人标准者用 LoNO

5、表示。 2 评价结果与分析 168 例双侧唇裂评价结果见表 1。由表中可见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效果。原 长法优于加长法,x 2检验表明两法修复三种类型唇裂的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v 0.01 和Pv 0.05。加长法唇修复不良的主要表现为 L2、L6 和 L4。原长法唇 修复不良的主要表现为 L3和 L5,但两法唇修复不良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v 0.01 和 0.05,详细结果见表 2。鼻修复不良的特点:加长法表现为 N 和 N 出 现率高、即鼻孔宽大、鼻小柱短,原长法 N 和NB出现率高;即鼻尖低平、鼻小 柱短。但二法修复后鼻畸形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详见表 3。鼻畸

6、 形的发生与原有的畸形程度有关,即完全型高于混合型,混合型高于不完全 型。 表 1 168 例双侧唇裂加长和原长法评价结果 类型 加长法评价倒数与结果 原长法评价例数与结果 两法良好率 比较 例 数 L1- 6 N- 4 L1- 6Nl-4 L0M 良好率 (%) 例 数 L1- 6 Ni- 4 L1- 6N1-4 L0N3 良好率 (%) 2 x P 完全 型 38 12 11 12 3 7.89 52 3 18 9 22 42.31 12.96 v 0.01 混合 型 14 5 3 3 3 21.43 29 4 6 3 16 55.17 4.36 v 0.05 不全 型 12 6 1 1

7、4 33.33 23 4 1 2 16 69.57 4.23 v 0.05 合计 64 23 15 16 10 15.63 104 11 25 14 54 51.92 22.13 v 0.01 表 2 加长与原长法唇修复不良的比较 类型 加长法(例) 原长法(例) 两法畸形率比 较 修复 数 唇畸形 数 畸形率 (%) 修复 数 唇畸形 数 畸形率 (%) 2 x P 完全 型 38 24 63.16 52 12 23.08 14.69 v 0.01 混合 型 14 8 57.14 29 7 24.14 4.52 v 0.05 不全 12 8 66.67 23 6 26.09 5.41 v 0

8、.05 型 合计 674 40 62.50 104 25 24.04 24.71 V 0.01 表 3 加长与原长法鼻修复不良的比较 类型 加长法(例) 原长法(例) 两法畸形率比 较 修复 数 鼻畸形 数 畸形率 (%) 修复 数 鼻畸形 数 畸形率 (%) 2 X P 完全 型 38 23 60.53 52 27 51.92 0.66 0.05 混合 型 14 6 42.86 29 9 31.03 0.58 0.05 不全 型 12 2 16.67 23 3 13.04 0.84 0.05 合计 64 31 48.44 104 39 37.50 1.95 0.05 3 讨论 3.1 双侧唇

9、裂修复不良的原因分析 3.1.1 畸形本身较严重、一期修复达不到唇、鼻畸形完全矫正的目的:双侧唇 裂、特别是双侧完全型和混合型唇裂几乎所有病人均存在鼻小柱短、鼻翼塌 陷、前颌骨突出或凹下、上唇组织缺损和移位等 :刀。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无论 是加长法还是原长法都是利用上唇原有的组织设计成几何形来修复上唇、均不 能增加上唇组织量和恢复人中的形态,加上手术疤痕对唇、鼻发育的影响,多 数病人一期修复后不能获得唇、鼻畸形完全矫正:刀。 3.1.2 手术方法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根据大量病例的评价和多年来的修复经验 认为双侧唇裂的修复,虽然手术方法不是决定修复效果的唯一重要因素,但针 对唇裂类型和个体差异选择

10、合理的修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评价 中发现双侧混合型唇裂一期用加长和原长法修复后、许多病人存在着上唇两侧 不对称、唇峰口角距和鼻翼基点口角距不相等,而一期手术采用分次修复、即 先用 Millard 法修复完全裂开侧,6 个月后再用 Tennison 法修复不全裂开侧的 效果较好。评价中还发现加长法修复双侧完全型唇裂,绝大多数病例术后表现 为上唇下部紧张、中份平坦、无人中沟、人中嵴结构和不能在咬合状态下做开 唇露齿动作,成年后表现为下唇向前突和上颌骨发育不足。而原长法修复者上 唇表现为近鼻底处紧张、唇红缘处松驰、上唇的运动和上、下唇的协调性较 好,后期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亦较小。 3.1

11、.3 手术失误和手术技巧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评价中发现有不少病例上唇两 侧和上、下唇红缘的对称性均较好,但唇红厚度不匀称、厚薄不一、呈藕节状 凹陷,个别病例皮肤对位线上唇红遗留、唇红缘错位等。这些情况明显为手术 粗疏或术中判断失误造成。由此认为双侧唇裂的修复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施术, 做到切口设计严谨合理、选用峰利的刀剪、尽量减轻创伤、少切除或不切除组 织,对唇红的切口应和皮肤切口一样在切开前做好设计画线,缝合皮肤时尽量 用 57 个零缝合线。对唇红缘不易辨认者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缝合,术后 7d 连续用创可帖减张并每日更换和清洁伤口,如此,双侧唇裂的修复才有可能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3.1.4 手

12、术年龄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手术年龄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有较多争议。 国外多主张于出生后 34 个月施术,其理由是早期手术伤口无明显疤痕 販。 我国教科书中多主张出生后 612 个月施术,理由是手术年龄太小唇红缘的结 构不明显、易造成判断失误 10。从我们评价中所见的情况看,患儿越小,对手 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疤痕和鼻畸形越轻,反之上述情况就越重。因此认为只要 患儿发育和营养条件许可、在确保麻醉安全的情况下在 3 6 个月内施术最为适 宜。 3.1.5 患儿体质差、术后护理不当、伤口感染和磕裂伤口等亦可影响手术的效 果:本组病例术后 415d 磕裂伤口者 5 例, 均为 23 岁患儿, 尽管于磕裂后 当

13、即行缝合,但后期疤痕较明显。 3.2 对手术方法选择的看法 根据评价结果和我们的临床经验认为双侧唇裂的一期修复应根据唇裂类型 和前唇的发育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对年龄较大、前唇发育短小者选用加长法, 其余均选用原长法,并根据每个病例的畸形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对双侧完 全型唇裂,前唇发育较好者选用前唇分叉瓣或 Millard 法。对前唇组织短小者 选用 Glover 活。双侧混合型唇裂两侧上唇发育差别较大者选用分次修复法。所 有的病例均不做犁骨后退术,通过前庭沟松驰切口均能做到在较小张力下缝 合。 本文校对:胡丽华 作者简介:刘霜印 (1952-) ,男,副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刘霜印(河南驻马店

14、解放军 159 医院口腔科 463008) 刘杨(河南驻马店解放军 159 医院口腔科 463008) 任云壮(河南驻马店解放军 159 医院口腔科 463008) 肖斌(河南驻马店解放军 159 医院口腔科 463008) 付新国(河南驻马店解放军 159 医院口腔科 463008) 参考文献: 1 Nakajima T.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bilateral cleft lip by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Br J Plast Surg, 1991,44:486. 2 王光和.唇腭裂的序列治疗MD .第 1 版

1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63. 3 杨彦昌,徐青 ,华淑梅,等.正常成人面部各器官形态及其间距的测量研 究J.中华口腔科杂志,1980,15:129. 4 刘霜印、刘艳杰、赵翠梅,等 . 正常人唇鼻标志间距比值的测量研究 J . 口腔医学纵横, 1994, 10(2) : 87. 5 刘霜印,肖垂洪,刘艳杰,等 . 双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评价的探讨 J . 口腔医学纵横, 1994, 10(3):151. 6 张朋翰,刘锡青 ,陈龙文,等.上唇高度常数的探讨 J .中华口腔医学 杂志, 1987, 22(5) : 271. 7 Markus AF. Facial balanee in

16、 cleft lip and palate n . cleft lip and palate and secondery deformities J .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y, 1992,30:296. 8 Balkhi K, Fadonellis, Subeeny JD. Treatment of 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J . Am J Orthod DontoFac Orthop,1991,100:297. 9 张国志, 孙晋星 . 关于唇腭裂手术年龄问题的争议 J. 口腔颌面外科 杂志, 1998 ,8(1) :38. 10 张锡泽,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B .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98.505. 收稿日期: 1998-1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