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20880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摘要: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围绕河南中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建设情况,对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学科建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 学科人才队伍 生物化学是理、工、农、医院校普遍开设的根底课程,它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联系根底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近年来,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以及在生命科学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中医药的开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生物化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开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

2、断和治疗发生了深刻变革。所以生物化学课程在生物医学根底课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掌握生物化学的根底理论和根本技能,已成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科研水平取决于学科开展的水平,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能抓住学科开展的前沿。只有在高水平的学科,才能抓住学科开展前沿,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聚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建设高水平的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气氛。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管理制度的制订、学科研究方向确实定、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于学科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 一、实行学科

3、带头人负责制 在我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各个学术带头人协助学科带头人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行政以及各团队的管理等工作,共同制订本学科的开展规划、规章制度等。在学科日常运行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标准管理。在学术研究上学科成员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明确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是河南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也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主要成员是河南省河南地道药材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团队主要骨干。学科依托于生物工程专业以及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以中药药效物质根底及作用机制研究和药用植物

4、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伏牛山区系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在我国中医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中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优势,而且位居先进行列。 1.生物活性成分分析与生物应答调节剂研究 该方向在学术带头人的带着下,主要从事蝎毒素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别离、提取和药效学研究,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卫生厅等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研究论文48余篇,出版专著2部。 2.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生化机理研究 在学科带头人的带着下,进行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正在主持973工程1项、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1项,正在主持国家

5、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临床前研究1项。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MEDLINE收录36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授权创造专利5项。 3.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 以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克隆其活性成分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并验证其功能。在学术带头人的带着下,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注重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与国内相关实验室进行广泛合作。 4.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研究 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调控规律,说明中药材道地性的分

6、子机理;并实现特种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定向调控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学科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资源作为学科的第一资源,其规模决定了学科和专业的开展规模,其结构决定了学科和专业的开展层次。因此,人才梯队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中心环节。 本学科成员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人才梯队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博士后1名,已具有硕士学位的占总人数的90%。学科专职教师中博士比例已达66%。教师年龄梯队分布合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7、8人,占90%。 近年来,本学科为全国统编教材?生物化学?主编单位,?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副主编单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及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主持省级教改课题5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获得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学科教师利用科研实验室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2021年获省级挑战杯三等奖2项。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清晰和有特色的学科建设方向,标准化的管理制度,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仪器精良、管理有序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林小聪,刘新光,兰柳波.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成效J.广东医学院学报,2021,31:630-632. 【2】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16-20. 【3】杨小庆.医学影像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继续医学教育J.东南大学学报,2021,27:351-354. 基金工程: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21年课题;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程2021年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