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 (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62317 上传时间:2022-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鼠教学设计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松鼠教学设计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松鼠教学设计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松鼠教学设计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松鼠教学设计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鼠教学设计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鼠教学设计 (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0课把好略读课文教学的几个度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准确读记“乖巧,驯良”等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生活习性。3、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动物的观察兴趣。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形象、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并积累和尝试使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引学法三年级时学过课文太阳,从中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松鼠也是一篇说明文,我们要去了解松鼠的许

2、多知识以及写作上的特点。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鼠”的笔顺。图片出示,喜欢松鼠吗?大声地读课题。这篇课文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写的。【设计意图】本课是五年级说明文的第二篇课文,由于是抽签上课,所以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已经遗忘,所以从对太阳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回顾,使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能实行回忆并迁移使用。二、初读课文,知内容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2、词语检查。蛰伏 驯良 帽缨 圆锥形 四足兽编扎 扒开 前爪 爪子 当作 理解蛰伏,驯良,看图理解“帽缨”,学生画图理解“圆锥形”,读准多音字。面容清秀 玲珑 闪闪发光 杏仁 榛子 榉实 橡栗连蹦带跑 躲藏 追逐 苔藓

3、 宽敞 坚实 狭窄通过图片看“榛子、榉实,橡栗”发现这四排词语的特点:外形,食物,活动,搭窝。去文章中找一找与以上内容相对应的段落,分别是一,二三,四段。浏览课文第五段,用几个词语归纳主要写了什么?(胎生,换毛)师小结:我们通过第一遍读书,知道了课文写了松鼠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设计意图】本课词语多,有些词语有较强的知识性,所以在教学中充分注重了科学知识,如通过图片理解“榛子、榉实,橡栗”,帽缨学生也见识较少,所以也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圆锥形让学生画图来理解,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课文的内容较多,又较散,所以通过后四组的词语归类协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四、再读交流,明特点1、再读写松鼠外形的

4、词语,你觉得松鼠的外形是怎样的?2、引出句子,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围绕关键词,找出书上哪个句子把漂亮写具体了?学生读: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3、例:松鼠是十分警觉的,( )。学生读找。4、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批注关键词。互问互答。【设计意图】通过“松鼠是一种( )的小动物,( )。”的句式练习,加深对松鼠的特点的理解。又通过自读互相出题考问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自学水平,对课文的内容实行梳理。五、注重写法,悟情感1、在同学们的眼中松鼠是聪明的机警的,活泼聪明的,你从哪能些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对松鼠

5、的喜爱?默读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松鼠的外形部分。(1)出示句子“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出示句子,并填写,从面容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这些词语平时都是写谁的?作者把松鼠当作人来写,他是多么喜爱松鼠啊!齐读句子再读句子发现作者用两个“非常”来表达对松鼠的赞美之情。指名读,齐读,体会作者对松鼠发自内心的喜爱。(2)在这个段中的其它地方,你还能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吗?交流预设:帽缨形的尾巴,这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尾巴。躲在尾巴下面歇凉,多么聪明的松鼠啊!像人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是用了比较的方法写出了松鼠吃食的优雅。(3)怪

6、不得作者在开头称赞松鼠说:引读总起句,齐读全段。【设计意图】松鼠的外形美丽可爱,通过抓住外形描写这个重点句,体会“非常,非常”句式中作者对松鼠由衷的赞美,以及作者用拟人的方法写松鼠所透露的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并且以点带面,使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悟写法。3、学习松鼠搭窝(1)交流松鼠搭窝,感受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2)体会语言特点:(出示句子)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充足宽敞,充足坚实。这样,它们能够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发现语言特点,把两个特点写在一起,“又干净又

7、暖和,充足宽敞充足坚实,既舒适又安全” 反复赞美,表现出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感情朗读。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学生积累词语又( )又( ) 既( )又( ) 足够( )足够( )(3)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松鼠的窝对比阅读。都是写松鼠的窝,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松鼠用树洞栖息,树洞用干枝和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中国大百科全书体会大百科全书中写得非常简洁明了,而课文中对松鼠的窝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紧扣该段文字的语言特点,迁移运用第一段中所学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作者运用短句进行赞美的方法。同时又通过比较阅读来认识到本文生动细致描写的写法。六、认识作者,作拓展1、作者为什么

8、能把松鼠写得这么生动?结合阅读资料袋。体会作者喜爱松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2、出示资料袋,快速浏览,把你最想获取的信息画出来。3、读了这句话,你是否想迫切地读一读他的其他作品。推荐动物素描,布封散文,书中的布封所写的关于动物的文章。4、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的外形,像布封一样把它当作人来写,表达内心的喜欢。【设计意图】在资料袋的阅读中,使孩子进一步认识作者布封,激发探究动物的兴趣。练笔紧扣本文的语言特点,使学生学以致用。【板书设计】 松鼠 外形 美丽 说明文 生活习性 吃食 活动 搭窝 换毛 写什么 拟人 比喻 生动描写 怎么写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在评职中不小心抽到的,查找了手头和网上的许多资料

9、,发现可以参考的教学设计是少之又少。于是,经过一个晚上的煎熬,便独立原创了这么一个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后,又自我总结如下:课堂练习引领课堂)一、 略读课文的详与略研读文本后,发现这篇课文的容量相当大,课文长,知识丰富,介绍了松鼠美丽的外形,活动的时间范围,行为情感,以及如何搭窝;文本的描写细致,语言丰富,值得学习和积累的点非常多。但是,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任务一般在一课时内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经过一番斟酌,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框架:揭题,回顾学法落实字词,把好课文阅读关初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读,感悟隐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松鼠种种可爱的性格特点通过外形和搭窝这两个

10、内容,体味语言特点和写法。而对松鼠的活动范围和行为特点作简略处理,在内容上有关注,在写法上不作探究。这样的教学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找准了语文训练的点。二、 科学味与语文味并重略读课文也要上出文体的特点,说明文承载着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兴趣。我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在词语教学中,我出示了“橡栗、榛子、榉实”的图片,让学生对松鼠的三种食物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至于“帽缨形”的尾巴,我也是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比喻的形象。五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到圆锥形,所以我让一位学生板画“圆锥形”,在动手操作中对“松鼠的窝”有了印象。图文并茂的词语学习使学生既获取语言又收获了知识。本课可以关注的语言特点有许

11、多,如作者抓住松鼠漂亮乖巧的特点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描写它的外形;写松鼠搭窝的动词运用准确,搭窝的过程描述条理清晰;作者运用短句反复赞美松鼠。在教学中我运用,我先让学生品味写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悟写法,体味情感。而后,又让学生把这一方法迁移到“松鼠搭窝“的部分,发现这一部分同样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而且运用短句反复赞美。并通过与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窝的描写句子的比较,进一步感受文章描写的生动细致!最后,又让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使语言的学习在运用中加以巩固。三、 课堂作业与读的训练特级教师曾永清说: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半阅读能力,各环节都要把更多的时间让位于学

12、生的独立阅读与思考。所以略读课中对学生读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在这堂课中,课堂练习的设计正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读课文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松鼠的性格特点。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并批注关键词。而后,让学生出题互相考问同学:如松鼠是十分警觉的,( 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默读的能力,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如对松鼠外貌的学习中的填空练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学生通过填写发现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松鼠的美丽,读懂了写法,又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对松鼠的赞美。另外,我又根据文本的短句丰富的特点,我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累“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又干净又暖和” “ 既舒适又安全”此类短句。最后的练笔设计,充分体现了由读到写,读写结合。课堂作业以读书为基础,又提升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有人说:课堂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有缺陷才有追求。的确,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短短的一节课似乎承载不了太多的内容,教学的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最后的练笔只能作为课外作业。教学的内容还不够精简吗?略读课文的课时值得商榷。再者,在这堂课上我较多关注了课文的内容,就显得对文本的写法感悟不透。说明文教学内容与写法的教学,孰重孰轻,又如何把好这个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