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66291 上传时间:2022-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 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 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 是

2、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 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 养目标)(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4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说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 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4、 篇2 一、集体备课的思路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

5、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

6、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

7、体意识。 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

8、的联系。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篇3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北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象形统计图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统计图对数据处理的方便,从而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2、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

9、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二、说教法、学法1、设计思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小熊请客”的情境,让学生帮小熊调查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动手操作进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2、教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在班内展示;通过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3、学法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三部分进行教学。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