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674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九年级语文晨练1愚公移山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惩山北之塞( ) 11、何苦而不平( ) (2、出入之迂也( ) 12、河曲智叟亡以应( ) (、指通豫南(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313(4、且焉置土石( ) 14、一厝朔东( )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5、无陇断焉( ) (6、寒暑易节( ) 16、惩山北之塞( ) (7、始一反焉( ) 1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8、汝之不惠( ) 18、杂然相许( ) (9、固不可彻( ) 19、年且九十( )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20、聚室而谋曰( )(二、

2、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45、且焉置土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6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分析“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九年级语文晨练1愚公移山 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1、何苦而不平( 愁 ) 1、 惩山北之塞(戒,这里指“

3、苦于”) (1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 2、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 13(3、 指通豫南( 直 ) (14、一厝朔东( 通“措” ) (4、 且焉置土石(安放) (15、无陇断焉(山冈阻隔 )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5(16、惩山北之塞( 阻塞 ) (6、寒暑易节( 交换 ) (1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扛 ) (7、始一反焉( 通“返” ) (18、杂然相许( 纷纷 ) (8、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 (19、年且九十( 将近 ) (9、固不可彻( 通 ) (20、聚室而谋曰( 家)(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 ) (

4、四、 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面向着大山居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 4、杂然相许。 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5、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

5、大山的土石怎么样?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子子孙孙永无穷尽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分析“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比烘托,以智叟的鼠目寸光来烘托愚公的大智若愚。 2、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答: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 九年级语文晨练2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谤讥于市朝 (2、邹忌讽齐王纳谏 12、谤讥于市朝 (3、朝服衣冠 13、闻寡人

6、之耳者 (4、明日徐公来 14、时时而间进 (5、吾妻之美我者 15、时时而间进 (6、私我也 16、时时而间进 (7、王之蔽甚矣 17、窥镜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8、期年之后 (、谤讥于市朝 、形貌昳丽 919(10、谤讥于市朝 20、邹忌修八尺有余 (二、翻译句子。(20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忌不自信。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7、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10、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语意想同,但句式不同,文字也略有变化,表达了人物不同的语气和不同心理。试加以分析。 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晨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

8、的,委婉地规(劝。) 2、邹忌讽齐王纳谏(接受) (3、朝服衣冠(穿戴) (4、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5、吾妻之美我者(认为我美) (6、私我也(偏爱) (7、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9、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10、谤讥于市朝(谏) (11、谤讥于市朝(议论) (12、谤讥于市朝(公开场合) (13、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14、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 (15、时时而间进(偶然进谏) (16、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17、窥镜(照镜子) (18、期年之后(满一年) (19、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20

9、、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二、翻译句子。(20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漂亮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3、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身边的侍卫,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

10、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大臣们还偶尔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9、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身处朝廷,不用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10、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

11、艳美丽。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并判定与事实不符时不喜不怒,而是冷静的分析,从中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畏”“求”。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委婉劝说的的优点在于充分尊

12、重被劝说者,尽情尽理,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所以齐王接受了意见,并立即下令,改革弊政。 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要既达到使对方接受的目的,又要尊重对方使之不难堪,一定要委婉些。 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九年级语文晨练3曹刿论战 一.解释下列加

13、点的词.(20分) 1.小信未孚( ) 11. 弗敢加也( ) (2.视其辙乱 ( ) 12.既克( ) (3.又何间焉 ( ) 13. 公问其故 ( ) (4. 小惠未徧( ) 14. 必以分人( ) (5. 牺牲玉帛( ) 15. 公将鼓之( ) (6. 可以一战( ) 16. 肉食者鄙( ) (7. 公将驰之( ) 17. 神弗福也( ) (8. 再而衰( ) 18. 必以信( ) (9. 衣食所安( ) 19. 彼竭我盈( ) (10. 齐师败绩( ) 20. 望其旗靡( )(二.翻译句子.(20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3.

1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8.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0.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 (2)军事方面: 2、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 1.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 (2.视其辙乱 ( 车轮轧出的痕迹 )

15、 (3.又何间焉 ( 参 与 ) (4.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 ) (5. 牺牲玉帛( 指猪,牛,羊等 ) (6. 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 (7.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 (8. 再而衰( 第二次 ) (9. 衣食所安( 有“养”的意思 ) (10. 齐师败绩( 大败 ) (11. 弗敢加也( 虚报 ) (12. 既克( 已经 ) (13. 公问其故 ( 原因,缘故 ) (14. 必以分人( 把 ) (15.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 (16.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17. 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 (18. 必以信( 实情 ) (19. 彼竭我盈( 士气旺盛 ) (20

16、. 望其旗靡( 倒下 )(二(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曹刿)于是走下车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3.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大国,是不

17、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 7.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8.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9.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10.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高官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三( 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2)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政

18、治上取信于民 九年级语文晨练19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0分) 、惠子相梁( ) 11、游于濠梁之上( ) 1(2、庄子往见之( ) 12、鯈鱼出游从容( ) (3、或谓惠子曰( ) 13、是鱼之乐也( )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14、安知鱼之乐( ) (5、庄子往见之( ) 15、固不知子矣( ) (6、非梧桐不止( ) 1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7、非练实不食( ) 17、请循其本( ) (8、于是鸱得腐鼠( ) 18、请循其本( ) (9、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 19、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 ) (10、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20、既已知吾

19、知之( ) (二、翻译句子(20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7、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8、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9、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0、请循其本。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仰而视之曰:吓!”请分析“吓”字的表达效果。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0分) 1、惠子相梁(做国相) (2、庄子往见之(

20、前往、前去) (3、或谓惠子曰(有人)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5、庄子往见之(拜见) (6、非梧桐不止(停止、栖息) (7、非练实不食(竹子的果实) (8、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9、今子欲以子之梁国(想要) (10、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 (11、游于濠梁之上(出游、游玩) (12、鯈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 (13、是鱼之乐也(这) (14、安知鱼之乐(怎么) (15、固不知子矣(本来、确实) (1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确定是) (17、请循其本(追溯) (18、请循其本(最初、原来) (19、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的话) (20、既已知吾知之(已经) (二、翻译句

21、子(20分) 1、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3、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4、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5、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6、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7、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8、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9、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10、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一个“吓”字表现了鸱一边护卫着自以为珍贵的腐鼠,一边示威地怒视过路的鹓鶵的情态,令人如见其状,如闻其身,

22、十分传神地描绘出惠子的小人嘴脸。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九年级语文晨练5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0分) 1、二者不可得兼( )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 (2、故不为苟得( ) 12、万钟于我何加焉(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 13、此之谓失其本心( )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6、贤者能勿丧耳( ) 16、向为身死而不受( ) (7、蹴尔而与之( ) 17、一豆羹( )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18、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23、 (9、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1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乞人不屑也( )1020(二、翻译句子(20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24、本心。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5分) 2、结合历代仁人志士的实例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5分) 九年级语文晨练5鱼我所欲也(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0分)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 新课标第一网 (2、故不为苟得( 苟且偷生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祸患,灾难 )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通“避”,躲避 )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因此这样) (6、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 (7、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指高位厚禄 )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辨别) (10、是亦不可以

25、已乎(这种做法 )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13、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 ) (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 (16、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 (17、一豆羹(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 (18、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 (1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20、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二、翻译句子(20分) 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

26、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3、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4、这样看来,他们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 5、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丧失罢了。 6、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8、(只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9、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

27、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10、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三、1、舍生取义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种行为就是舍生取义。(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 九年级语文晨练6孟子两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 环而攻之( )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 兵革( ) 12、空乏其身( ) (3、 委而去之( ) 13、行拂乱其所为( ) (4、 委而去之( ) 14、曾益其所不能( ) (5、 多助之至( ) 15、人恒过( ) (6、 亲戚畔之( ) 16、衡于

28、虑( ) (7、 天下顺之( ) 17、而后作( ) (8、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18、而后喻( ) (9、 舜发于畎亩之中( ) 19、入则无法家拂士( ) (10、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0、国恒亡(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8、人恒过,然后能改。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

2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的史实。 2、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九年级语文晨练6孟子两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环而攻之( 围 ) (2、兵革( 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 (3、委而去之( 放弃 ) (4、委而去之( 离开 ) (5、多助之至( 极点 ) (通“叛” ) 6、亲戚畔之(7、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 (9、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 (10、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被选拔 ) (11、故天将降

30、大任于是人也( 这 ) (12、空乏其身( 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 (13、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 (14、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 ) (15、人恒过(犯错误 ) (16、衡于虑( 通“横”,梗塞,不顺 ) (17、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 (18、而后喻( 明白 ) (19、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 (20、国恒亡( 常常 )(: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域民不以封疆之

31、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8、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

32、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的史实。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2、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答: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面衰亡”来答即可。 九年级语文晨练7公输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起( )于鲁 2、何命焉为(

33、) (3、愿借( )子杀之 4、吾义( )固不杀人 (5、舍其文轩 ( ) 6、公输盘诎( ) (7、不可谓仁( ) 8、子墨子之守圉 ( ) (9、不可谓知类( ) 10、吾之所以距子矣( ) (11、胡不见我于王( ) 12、而待楚寇( ) (13、虽杀臣,不能绝( )也 14、然胡不已( )乎 (15吾义固不杀人 ( ) 16然,胡不已乎( ) (17胡不见我于王( ) 18吾知所以距子矣( ) (19公输盘不说( ) 20荆之地方千里( (二.翻译句子.(20分)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知而不争,不可谓

34、忠。 4、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5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6、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9、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10、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2、从墨子说服公输盘的过程看,墨子的劝说艺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起(出发,动身 )于鲁 (2、何命焉为( 表示疑问语气) (3、愿借(借助 )子杀之 (4、吾义

35、(善良坚持道义 )固不杀人 (5、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6、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 (7、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 (8、子墨子之守圉 (通”御”抵挡) (9、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10、吾之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 11、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 (12、而待楚寇( 入侵 ) (13、虽杀臣,不能绝( 尽 )也 (14、然胡不已( 停止 )乎 (15吾义固不杀人 ( 本来 ) (16然,胡不已乎(但是) (17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 ) (18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 (19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 (20荆之地方千里(方圆 ) (二.翻译句子.(20分) 1、公

36、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造成后,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剩余,可是在人口方面不足。如今去杀害不足的民众,却争夺自己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 3、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不能说是忠诚。 4、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争论却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 5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不行,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6、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

37、类。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 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多次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多次挡住他 9、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10、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好吧。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1、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2、从墨子说服公输盘的过程看,墨子的劝

38、说艺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善用比喻说理 善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去 九年级语文晨练8出师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中道崩殂( ) 11、猥自枉屈( ) (2、以光先帝遗德( )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恢宏志士之气 ( ) 13、夙夜忧叹( ) (4、陟罚藏否( ) 14、庶竭驽钝( ) (5、宜付有司论刑赏( ) 15、斟酌损益( )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16、斟酌损益( ) (7、悉以咨之( ) 17、以彰其咎( ) (8、性行淑均( ) 18、以彰其咎( ) (9、性行淑均( ) 19、以咨诹善道( )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 20、尔来

39、二十有一年矣( )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之士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先帝

40、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项建议,其中的核心是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中道崩殂( 死) (2、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 (3、恢宏志士之气 (发扬光大 ) (4、陟罚藏否( 善恶 ) (5、宜付有司论刑赏(罚 )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1、 选拔 ) (7、悉以咨之(询问 ) (8、性行淑均( 善 ) (9、性行淑均( 平 ) (10、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1、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 ) (12、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 (13、夙夜忧叹 ( 早晚 ) (14、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斟酌损益(除去 ) (16、斟酌损益( 兴办、增加 ) (17、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 (18、以彰其咎( 过失 ) (19、以咨诹善道( 询问 ) (2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

42、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之士气,新课标第一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

43、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6、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4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8、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心和憾恨的。 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

45、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项建议,其中的核心是什么, 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2、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决心和受恩感激、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九年级语文晨练9隆中对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 1、 谓为信然( ) 11、遂用猖獗 ( ) (2、君与俱来( ) 12、自董卓已来( ) (3、此人可就见( ) 1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4、不可屈致也( ) 1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将军宜枉驾、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5顾之( ) 15(6、将军宜枉驾顾之 ( ) 1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7、凡三往乃见( ) 17、刘璋暗弱( ) (、因屏人曰 ( ) 18、总揽英雄( ) 8(9、欲信大义天天下( ) 19、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 (10、遂用猖獗 ( ) 20、由是先主遂诣亮( )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5、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