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79173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冠心病与情绪障碍的相互关系,为我们加强对冠心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笔者根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结合现有的文献报道及学科进展,总结分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二者的关系。结论 二者互相影响,长期的情绪障碍会促进冠心病的患病几率,而冠心病又容易导致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严重的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生和开展,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也起着负面作用,为了防止互相影响带来的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冠心病;情绪障碍 冠心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性疾病,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

2、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影响,它在中老年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它全名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它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因此冠心病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 1 冠心病的认识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时代,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应无视,三因素在发病中即独立又相互促进2,3。随着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也随之改变,冠心病它并非只是单纯的身体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4】,生物,心里,社会,

3、个性等多种易患因素均导致它的发生率增加。因此随着认识的改变心理应激与冠心病的发生开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 1.1危险因素与诱因 虽然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等因素不可改变,但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饮酒,抽烟,社会心里因素等危险因素我们是可以人为改变和控制的。诱发因素中虽然季节变化等无法改变,但是情绪冲动也是可以人为干预和控制的。因此可见不管是危险因素还是诱因,可变可人为干预的因素是我们预防冠心病的重点。 1.2冠心病心理因素导致身体病变的机制 很多研究说明精神压力大的比精神压力小的患病率高,脑力劳动者也比平常人发病率高。同时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焦虑和抑郁是负性情绪中影响冠心

4、病的2个重要因素【6】。这跟情绪障碍因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水平,血糖水平增高等有关。比方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时,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加,可使心外膜大冠状动脉受体兴奋,激发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内使冠状血管痉挛,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典型及变异性心绞痛、猝死等。同时儿茶酚胺可使血液凝固,高剂量儿茶酚胺促使血小板聚集而阻塞小动脉,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6】。而内固醇激素的增加又和儿茶酚胺一起发挥作用,发动脂肪的储存,增多血中的脂质,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这就容易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开展成动脉硬化。另外长期高血糖水平也容易导致血管病变,

5、引起血管粥样硬化。交感神经的兴奋还能直接使红细胞比容,聚集性等增加,而使得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还使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增强,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较大时,直接堵塞小血管造成心肌缺血等。 1.3冠心病发病后的心理变化 冠心患者发病后心里特征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常常伴发着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7】。国内也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心理反响主要为情绪改变,尤其以焦虑为最常见,其中93.75%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严重焦虑约为16%,抑郁约为34%,中度抑郁占4%【8】。这些情绪障碍随着冠心病的发生而出现,不仅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影响了冠心病本身的治疗以及预后。这种情绪障碍的发生来自于

6、疾病本身,也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疾病发生后,本身会出现一些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并有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病症,患者甚至出现濒死感,这些病症导致患者内环境的改变进而心理发生改变,行为处事发生改变,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加剧这种情绪障碍的发生,比方病房里抢救现场的紧张,同房患者大口的喘气或者呻吟,心跳监护仪器的声音,这些周围环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患者对发病的恐惧,进而让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反复的病情,身体机能的状况改变,患者自身内心的体会,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让患者也反复体会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会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失去信心,进而出现少言,失眠,冷淡,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 1.4冠心病治疗要加强心理干预

7、和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了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药物的治疗,以及血运的重建治疗,血运的重建治疗又包括了介入治疗以及冠脉搭桥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都是针对于身体疾病本身,而忽略了情绪障碍的干预与治疗,由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到,情绪障碍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而冠心病又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一定程度上情绪障碍与冠心病发病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上面不仅要重视疾病本身,更应该重视疾病带来的心理情绪变化,国内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4,5,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的治疗和干预,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2 总结和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

8、理-社会模式,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开展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就如情绪障碍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一样,我们知道冠心病和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和抑郁,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长期的情绪障碍会促进冠心病的患病几率,而冠心病又容易导致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严重的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生和开展,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也起着负面作用,为了防止互相影响带来的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治疗和干预。 参考文献: 【1】李震乾,等.血清肌钙蛋白I及超敏C反响蛋白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34:1748-1749. 【2】Lechin F,van de

9、r Dijs B,Orozco B,et a1.Pla sma neurotrans-mittem,blood pressure,and heart rate during supine-rest-ing,orlhostasis and moderate exercise conditions in major de-pressed patientsJ.Biol Psychiatry,1995,38:166-173. 【3】任显峰,白慧丽,郑素娟.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31-232. 【4】李虹,王浙冰,郑春霞.冠心病和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哈尔冰医药,2003,23:6-7. 【5】张清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情绪障碍的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医药指南,2021,6:27-29. 【6】柯长鸿.浅析情绪障碍与冠心病J.河北中医,2021,32:1342-1344. 【7】Schleifer SJ,et alhe nature and course of depression following my ocardial infarctionJ.Arch Intern Med,1989,149:1785. 【8】梁志坚,等.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反响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67-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