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81309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3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 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第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热现象中的第三、 四种物 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最重要的,而“水的沸 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 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 现象联系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 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 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 二是使

2、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 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 ,内容是纸锅烧 水,目的是发展巩固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 征和沸点知识。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同时进行,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 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 乐于了解日常活动

3、中的物理道理。4.教具与学具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教师演示用: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 学生每组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15 套)、计时工具。第二.说学法1,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即力 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 中的物理规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 神奇的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 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腾现象及规律” 。 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效果。、通过实验培养学生 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4、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对于刚刚开始学 习物理的初二学生,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的重要手段。2,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 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 运用了讨论法、 数据分析 法、图表分析法、实验操作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第三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 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第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问置疑猜想、 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用 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 运用创新” 的模式展开教学。一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

5、课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 了,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然后把 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 请同学们又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闻 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分小 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 而在冷水中变瘪了, 学生代表发 言播放汽化和液化示意演示图课件(形象理解具体的变化过程) 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现 象(在演示实验中, 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 在通过“闻 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大 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

6、理的课程理念。 )中汽 化现象的实例。初步了解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二、合作开展探究活动1、由故事设计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解释这些“怪现象” ,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适时引导设凝、让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提问、质疑的科学态度) 2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对水沸腾现象和特征进行猜想; (从生活走向物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设计实验。(7 分钟)(实录展示)为了验证猜想需要通过实 验,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装置,老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同 学讲解设计方案, 老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将

7、教 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3 分小组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汇报实验方案,酒精灯加热 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展示课件:抽代表仪器选择及组装: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展示课件:在 实验中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老师引导本实验中我们注要观察什 么?(气泡怎样变化、 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以及伴随声音情况) (培 养学生设计探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将教学活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 4进行实验。(控制 12 分钟内)(实录展示)小组探究,一人计 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 和水温度接近时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

8、温度填在表格上。 (明确分工, 使人人参与,有条不紊,既保证实验探究顺利进行,又培养学生相互 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5分析与论证。( 7 分钟)(实录展示)请小组代表总结、汇报 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 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 曲线图并展示,向全班交流(上台汇报、展示图表)。老师:适时 提问,对照记录表格内容及曲线图加以层层深入得出规律。、沸 腾前液面是什么形状, 沸腾时液面情况如何?说明沸腾这种现象是剧 烈还是平和? 、 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说明沸腾在那些部 位发生?由1、2、总结得出沸腾定义。、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分别如何变化?由3、总结沸腾的特征。、 沸腾时有一定

9、确 定的温度规定为什么?、 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继续进行? 说明是一个什么过程?、由以上你能总结出沸腾发生的条件吗?展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小数据”。老师: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 点与书上的不同呢?(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数据、及图表的分析,培 养学生交流、分析论证的能力,反映物理规律。)思考:今天用的 温度计是酒精还是水银温度计?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的应用能力)6. 评估、交流与合作。分析为什么各组测出的水沸点不同?请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 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实录展示)7. 整理器材,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实验后整理器材的良 好实

10、验习惯以及整理实验报告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三布置课后探究“纸锅烧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81页讨论 为么能用纸锅烧水? 2 分钟)(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疑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所在) 四、科学探究自我评价与作业(巩固探究新知各小组讨论完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交流)五、课堂教学小结与延伸阅读教材P87页介绍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请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 1 小题通过“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 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第五、说教学反思通过对自己设计的这

11、堂课的思考, 联系我的教学经验, 这堂课可 能会在这两方面存在问题: 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理解了但因练习量 不够会存在暂时无法解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的问题, 这需要在后面 的课中进一步巩固在这节科学探究实验课中, 我真正体验到,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 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 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绝非偶然。另外,作 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上面过程肯定有许 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