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97283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力能源课稿.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力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力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能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一个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能源结构中,煤炭长期占主导地位,油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能源战略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观点。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燃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我国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 可持续供应问题、输送和配置问题、发展质量问题我国能源资源同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客观上需要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影响中

2、国能源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方式、能源发展方式、国际竞争格局三个方面分析。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特点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实施“一特四大”战略。1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 树立大能源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竞争格局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化道路,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能源现代化道路,推进国际竞争格局转变,营造相对宽松有利国际环境。大能源观: 统筹考虑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方面的关系,统筹考虑满足能源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统筹考虑国际、

3、国内能源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统筹考虑煤、水、电、油气、核各种能源之间关系,统筹考虑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能源开发、输送、消费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源的发展涉及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消费习惯、生态环境、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能源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我国能源战略转型五个方向: 能源结构由高碳转向低碳型;能源利用粗放型转向高效型;能源配置由就地平衡型转向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供应由国内资源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利用保障型;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型转向智能互动型。2中国能源发展三个阶段及突出

4、特点:第一阶段: 1949-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突出特点:以生产为导向,重在开展,以煤为主,自给自足。第二阶段: 1979-2002 年,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六大,突出特点:以效率为导向,开发与并重,能源开发以电为中心,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第三阶段: 2003 年至今,突出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节能减排要求贯穿能源开发、转换、输送、消费全过程,新能源开发和国际能源合作受到高度重视,能源开发、利用、配置、消费等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11 年 11 月份,我国正式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 年实现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45%。优化能源布局与能源

5、输送方式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要统筹能源资源禀赋、境外能源进口情况,能源市场消费颁布情况,地区生态环境特点,能源运输通道建设等条件,着力优化煤炭基地布局,推动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实施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切实在土地资源紧张、环保形势严峻的东中部地区大量发展燃煤电站的发展格局。优化我国能源布局与能源传送方式,关键是打破长期以来就地平衡、局部地区自求平衡的发展思路和远输煤、3近输电的原有观念,树立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思路,充分发挥特高压等现代化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方面的作用,提高能源远距离大规模输送能力。电力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中居于中心地位,制定实施能源战略,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

6、,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2004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 年)进一步提出: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实施“一特四大”关键在于发展特高压电网。“一特四大”战略 是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施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电力保障。特高压技术: 指电压等级为交流 1000 千伏、直流 800

7、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实施“一特四大”有利于促进电网互联,坚强智能电网发展为开发利用需求侧资源提供有利条件。通过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可以引导用户有序用电行4为,促进节能降耗,削峰填谷,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和能源利用率。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原则:坚持安全、集约、高效、多元和清洁的原则。我国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加快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统筹推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开发,以电力为中心,以大型煤电基地、水电基地、大型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为建设重点,高效清洁开发利用煤炭、积极开发利用水电、安全开发利用核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强油气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海外能源资源,

8、切实保护可持续供应。分布式能源: 是指位于用户侧,优先满足用户自身需求,独立运行或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梯级利用多联系统。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风力供发电厂、光伏发电基地)和大型并网热电联产机组都不属于分布式能源范畴。技术先进的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是500 千伏交流线路4-5 倍,单位输电损耗是500 千伏交流线路的 1/4-1/3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为煤炭大规模远距离运输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全新途径。可从根本上解决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实现煤炭资源在5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我国最高电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20 千伏

9、提高到现在1000 千伏。截止到2011 年底,除台湾外,我国各级电网实现交直流互联,全网联网格局形成。我国电力建设长期“重发转供”,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建设投入不足导致 我国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弱”问题突出, 一方面从能源基地至负荷中心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电通道建设严重滞后,亟待加快建设。另一方面配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弱,“卡脖子”问题存在,供电可靠率有待提高。未来我国电力流格局: 大规模“西电东送 ”“北电南送”电力流格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思路: 未来我国电网发展应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战略总体部署,适应电源开发,用户需求和节能减排要求,大力推进“一特四大”战略,依托先进特高压

10、输电技术,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升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效率,构建安全、环保、高效、互动的现代电网体系,使电网成为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绿色平台,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服务平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平台。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格局:6以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的重点,加快发展特高压骨干电网,统筹各级电网发展,加快配电网建设,完善城市和农村电网,形成网架结构合理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坚强智能电网。2009 年 1 月,晋东南 南阳 荆门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2010 年 7 月,何家坝 上海 800 千伏特

11、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全长1907 公里,输送最大容量700 万千瓦。大电网与智能化是世界电网发展的方向,以特高压为代表的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是未来全球输电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交流具有输电和构建网架的双重功能,类似“高速公路”,中间可以落点、电力接入、传输和,十分灵活,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直流只具有输电功能,不能形成网络,类似“直达航班”,中间不能落点,适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特高压网架建设目标: “三华”华东、华中、华北电网, 2015 年,“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2020 年,形成以“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满足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

12、输送、高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网络平台。7我国配网分为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两部分,我国能源资源和消费逆向颁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能源及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三华:华中、华东、华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电力负荷中心, 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我国率先提出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智能电网研究和实践全面启动。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 解决能源安全与环保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保证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多样化需求。我国智能电网: 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覆盖各个电压等级和电源接入,输电、变压、配电、用电和高度各个环节,集成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自动

13、化控制技术,决策支持技术与先进电力技术、适应种类电源和用电设施灵活接入与退出,实现与用户友好互动,具有智能响应和系统自愈能力,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新型化电网。智能电网的特征: 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其基本特征。信息化是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信息流与电力流、业务流高度融合,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自动化是指依靠先进的自动控制策略,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互动化是指电网与电源、用电设施8和电力用户之间实现信息双向沟通,能够自适应交互调整。达到维护运行最佳状态。我国智能电网发展重点:1、统筹推进电网各个环节智能化,包括电流接入、输电、变电、配电、用电、

14、调度环节。2、推进通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采集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决策科学化。3、推进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小区:改变传统单一供电方式,实现供电企业与用户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双向互动。我国第一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工程。包括新能源接入、储能系统、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抢修管理、电站量监测,用电信息采集、智能楼宇与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等九个系统。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1、充电模式:分为快充和常规充电,常规又称为普通或慢充模式,以小电流恒压或恒流充电方法,一般充电时间 5-8 小时。常规充电站主要位于居民小区或者大

15、型办公场所附近大型停车场。快充模式又称应急充电,以较大电流短时间(一般209分钟至 2 个小时)充电,主要建在机场、火车站、医院、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2、换电模式:可换电池组。电价方面,发电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均由政府审批,虽然建立了煤电价格联运机制,但发电成本上涨因素难以在电价中及时有效疏导,“市场煤,计划电”矛盾突出,电价供需的调节得不到充分体现。2002 年,在实施电力政企分开基础上,国务院出台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启动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电力改革。我国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的改革不是以私有化为目标。中国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路:构建政府监管

16、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打破电力交易的地域界限,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交易机制和公平市场规则,促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核心任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是指集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为一体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为电力资源和电力工业各种生产要求,在全国范10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安全高效的市场平台。统一是指以统一化市场规则和运行机制促进电力的全国范围内交易,各级市场间协调发展。我国电力市场四个基本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建设电力市场体系基本思路是:“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即统筹推进发电侧市

17、场和售电侧市场建设,逐步推进发电侧竞争,有序放开售电侧市场,完善电网科学发展和管理机制,改进电网监管,最终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运转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综合来看:输配一体化,调度电网一体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选择。我国现行电价体系: 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以及大用户直购电价。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由政府制定输配电价空间受到上网和销售两头挤压。深化电价改革目标和思路:逐步实现由政府定价为主向市场定价与政府定价协同并重转变。从长远来看:销售电价最终应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实行工商业及其他用户同电压等级,中企荷率同价,居民用电实行阶梯价,逐步过渡到峰谷分权阶梯电价。

18、11深化我国电价改革的思路是:在改进完善既有电价政策和电价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竞争环节价格市场化、垄断环节价格规范化,逐步实现由政府定价为主向市场定价与政府定价协同并重转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发挥规划统领作用,保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保证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及通信信息平台智能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坚持统一标准、试点先行。建立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提升电网通用设计水平,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加快发展。 坚持统一建设、突出重点。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统一组织、策划和实施,着力解决骨干网架和配电网 “两头薄弱 ”问题,重点建设好具有战略性的电网智能化工程。 坚持创新引领、注重质量。全面推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电网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提高电网发展质量和效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