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性教育理念适性教育,渐行渐近的教育理想一、适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适性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本。其在实 施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多方面的 因素。因此,适性教育必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顺应天性。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 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在精神上更加自由快活地发展。二是启迪灵性。人吮吸自然的精华,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创造 性里,灵性便产生了。教育无法培养灵性,却是一项可以启迪灵 性的艺术。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条件与机会,而不是 用过多的教条和权威扼杀他们的灵性。三是发展个性。个性即一个人的精神属
2、性中区别于他人的独 特性。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鼓励和发展个体独特性和优势的 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潜在的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 发展。四是完善人性。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对于 每一个人来说,是否具有向善、行善、扬善的人性,直接关系着 他的思想定位、社会价值和人生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 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的人性,用人性善的光辉照亮理想、 温暖生活、美化社会。“顺应天性”是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 善人性”是教育的目标与指向,是否科学地顺应,必将决定目标能 否实现。因此,教育者为了达成育人目标,必须研究顺应的手段 与途径。而“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
3、善人性”的目标也有着各自 的重点,有着不同层次的追求,在教育工作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 式去实施。我们希望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 把每个具有烂漫“天性”的自然人都培养成为既有灵性又富个性, 还能行德扬善具有健全“人性”的社会人。二、适性教育的初步实践1. 文化立校营造适性教育氛围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环境是一本无声的 书,是一幅流淌的画,它能感染和熏陶学生。因此,营造良好的 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就显得相当重要。如学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精心设计体育场所、食堂、过道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室;在校门口 安置一个叫做“爱的港湾”的候车亭,给等待家长的学生提供遮风 挡雨的温馨场所;
4、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校园内建设“闲 趣园”、“野趣林”和“小小气象站”,用人物、动物雕塑和学生书画 作品设置学生喜欢的情境。学校要努力让一切教育都在“润物细 无声,中悄然实现,让所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学校通过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努力营造一个愉 悦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全校师生能够心情愉快地工作、学习。如 通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陶冶学 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积极创造师生阅读的良好条件,努 力打造“书香校园”;加强学生饮食、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建 设平安校园;坚持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德树人, 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在“适性教育”理念指
5、导下,学校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努力 将校园建成了一个温馨家园、生态公园、文化乐园。当然,正如 荷兰文化学家皮尔森所说的那样:“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 动词。”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由 外而内的恒久过程。因此,学校管理层要以开放的胸襟,学习先 进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整合创新,为构建理想的校园文化而不断 努力。2. 德育强校追求适性教育效益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着巨大压力,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何才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积极适应教育改 革新形势的前提下,学校管理必须以德育为先。学校高度尊重学 生,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这种尊重,是适性德育的本质 和基
6、本原则。它的关键是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理解和尊重每一 位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扬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 造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理性,使其形成内在的 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学生如果能形成良好的教养并像学校尊重他们一样尊重他 人,我们的德育工作便获得了成功。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要紧扣 人性教育,重视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自觉。学校要根据实际情 况加强学生管理,制定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自我教 育。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举办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最适合的 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实践证明,一切的教育,只有让受教育者去体验,才能产生 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的德育
7、工作要以体验教育为主渠道。 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例,学校町在校园内设置斑马线、红绿灯等常 见交通标志,班队课上由教师带着学生在安全情景下感受十字路 口现场,教他们识别那些交通标志的意义,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3. 强师兴校培养适性教育师资教育需要现代化的设施设备,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更需要具 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的教师。加强教学研究 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只有在理论指导 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不断探究教育规律,才能使 教育水平发生质变,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和风格。学校以 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观察”为形式推行“三关”培养制度,
8、即新教师“入格关”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关”培养、骨干教师“风格 关”培养。把科研与教师的发展联系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市校两级课题研究。学校紧紧围绕“向第一次教学要质量”的主题,以举办“有效教学研究节”为形式,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说课、研讨课、示范课、汇 报课等形式,引导青年教师从课堂结构、设计思路到教学风格进 行创造性学习与改革,体现自己的特色。为了加快骨干教师的培 养,学校根据现有师资情况结合特色教育组成校级学科中心组, 由市级学科带头人引领,通过学科沙龙、观摩名师录像、外出考 察以及公开研讨等活动让所有骨干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从而在教研组
9、活动中更好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以提高全体教师 的教学水平。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形成和谐、融洽、民主的校园生活环 境,学校着力优化校园的人际环境,开展各类特色娱乐健身项目; 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开通校长热线,了解教师的心声,鼓励他们 谈看法、提意见;为教师订阅各种教育刊物,购买教育系列书籍, 组织开展“与智者对话,与名著同行”的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 业成长。近几年,学校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努力营 造愉悦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艺术、体育、诗 歌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出了 “适性教育”特色之路。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 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培 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和“江苏省交通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 连续三次获得“吴江市AAA级特色学校”。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教育者永远 行进在现实与理想的路上。满怀希望的平望实验小学希望通过内 涵建设打造“适性教育”品牌,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一片基础教育的 新天地,在多维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从容稳健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