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week3上课讲义100.9.28授课教师:刘亚兰1.有关美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1736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概论]week3上课讲义100.9.28授课教师:刘亚兰1.有关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学概论]week3上课讲义100.9.28授课教师:刘亚兰1.有关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学概论]week3上课讲义100.9.28授课教师:刘亚兰1.有关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学概论]week3上课讲义100.9.28授课教师:刘亚兰1.有关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概论]week3上课讲义100.9.28授课教师:刘亚兰1.有关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授課教師:劉亞蘭1. 有關美感對象的第二個重要理論是表現理論(Expression theories。嚴格說起來,模仿理論在某種程度上隱藏著表現理論因為,模仿理論(像不像的問題)若想要獲得說服力,勢必仰賴某種表現的媒介。2. 表現理論的重點在於心靈:他們認為美感對象的主要關聯物不是如模仿理論所說的那 些對象(像真、善、美、愛等形上的倫理道德價值),而是某個心靈。最重要的關係存在於某 一心靈與另一心靈之間,美感對象則是促成這種連結關係的媒介。3. 表現理論興起並佔有重要地位的時間點:文藝復興之後18、19世紀之際。有兩個因素促使美學理論的重心從模仿論轉移到表現論:(1)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受到重視:

2、文藝復興後的個人,被視為獨立的個體,他的身體、心理和 情感,和他人具有某種契約關係,而與社會產生連結。這種看法的改變(對個人價值的重視),最先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如文藝復興三傑)。2)對心靈(mind)的重視:什麼是心靈?是衆多觀念構成的集合,而這些觀念來自於 經驗,並且透過自然和學習的連結方式,結合成一體。這種心靈藉由尋求表現自我的符號 和形式,來展現與內在的連結。於是,心靈了解自我的方式,至少有一部分要靠內在心靈 的外在投射(表現)藝術成了藝術家和觀衆了解自我心靈的一個途徑。達文西觀眾A4.藝術表現的滿足vs一般慾望的滿足的差別:一般慾望的滿足(例如,想吃冰淇淋)滿足的愉悅僅止於滿

3、足的那一剎 那,隨後就逐漸消逝。一旦滿足後,就不再是 興趣的焦點。藝術表現的滿足:美感愉悅(aesthetic pleasure)這種滿足來自於了解自我的滿足。我們的心靈需要確定自己具有前 後一致的一貫性,才會有存在感。這種滿足,需要持續的 思考、理解和記憶。在表現活動中獲得的愉悅,是一 種純粹的快樂。因為美感愉悅的對象是心靈活 動本身。5. 分辨美感表現丨和一般情感表現丨的關鍵在原創性(origi nality)。1)美感表現的方式一旦被創造後,即可反覆使用,變成人類資產的一部分。但表現形式的重 複或再使用,只能算是原創者的模仿。所以,表現論所界定的藝術家,是一個真正的創造 者。而那些創造力

4、薄弱的人,只能依賴藝術家的美感表現。2)因此,表現論在這點上和模仿論正好相反:模仿論的重心在如何精進模仿;表現論的焦點 則在如何超越模仿。6. 和原創性緊密相關的則是天才(genius)這個概念。天才是創造新奇形式的神秘來 源,他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而他究竟如何能表現出那些別人只能間接感知的東西,完全是一 個謎。這完全學不來,也教不了;和技巧不同。在技巧上再優秀的人,如果在形式上無法創新, 只能稱之為藝匠。7. 對於藝術的感受者(觀衆)來說,表現論預設了一種理想化的感知方式,以覺察到藝術的美感經 驗(aesthetic experienee),這個理想化的感知方式就是無涉利害丨 (disint

5、erested)的漠然方式。另一方面,就藝術家的創作動機來說,藝術表現的目的只有創造與自我表現的單純目的,不為 了其他目的(例如,賺錢或討好觀衆 所以,就表現論而言,電影算不算藝術呢?)。當人自覺到能以一種 無利害關係的態度去看待一個對象時,她所得到的這種愉快,才是審美的愉快。這種愉快與主 體任何經過考慮的利害感無關,因此主體在感到愉快的同時,也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並且這種 愉快可以跟他人共享。8. 表現理論所遇到的問題和反對:1)有關天才和原創性的說法,非常模糊,語焉不詳。2)過於忽略藝術技巧,創作者的感受變得比藝術品的製作過程還重要;事實上,這兩者是一樣重要的。因此,如果說,模仿論太過機械化

6、或追求形上價值,因而排除了個別藝術家的 個性;那麼表現論則是太過強調個性,使藝術家的個性變成了藝術的全部。另一方面,對 於藝術觀賞者(觀衆)這邊來說,只要求觀衆具備無涉利害,這其實是不夠的。因為知 覺並非純然的觀看而已。例如:托爾斯泰的藝術溝通論。3)根據表現理論,個人的美感品味是無可爭辯的。因此,藝評家的地位顯得曖昧不清。9. 有關美感對象的第三個重要理論是想像理論(theories of imagination) 審美經驗和日 常經驗是否是不一樣的兩種經驗特質 ?1)主張不一樣的兩種經驗特質:如同知覺和感覺的差別(知覺是有意義、有統一的經驗;感覺則為相對雜亂、未組織過的經驗。例如:音樂和聲

7、音。 )2)主張是一樣的經驗特質:這兩者無法截然分開。審美經驗和日常經驗的關係就如同格式塔(Gestalt完形)的關係:鴨兔圖(慣常的知覺習慣 為什麼需要靜觀的原因。)wwwinbMiin如 S| If I r giftan per am tn ei jir n f12ABCffiiiiiKErficn nb Cute.14岡布里奇(E. H. Gombrich對藝術與幻覺的看法:藝術經驗就是一種心理幻覺,但這種幻覺卻難以描述和分析。鴨兔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Gombrich認為要看到鴨或兔,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描述從一種解釋(知覺)轉變到另一種解釋(知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很 明顯,當我

8、們遇到真正的鴨子或真正的兔子時,並不會有這種幻覺。呈現在紙上的圖形,當 鴨嘴在某種微妙的方式上,變成了兔子的耳朵,並且把其他原先受到忽視的部位,變得像兔 子的嘴那樣突現出來的時候,同一種形狀可以使它自己變形。那麼在當我們看到一隻鴨子的 時候,所謂被忽視的部位是不是也進入到我們的經驗裡了呢? Gombrich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無法去看圖形裡到底真正存在些什麼,關鍵應該是我們對圖形的解釋是什麼。如果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不能在同一瞬間去同時經驗兩個互不相容的圖形。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幻覺(對圖形的知覺)是很難加以描述和分析的,因為我們不能注視我們自己正在發生著的那種幻覺。Gombrich從幻覺不能描述和分析這個結論,導向另一個更重要的結論,即:一種圖形是多義性的,而且這種多義性是先 驗、不可解釋的。而這種多義性正是藝術作品中創造性力量的來源。本節課自我檢視重點:表現理論的重點在於心靈。請說明心靈和經驗、表現、溝通之間的關係。表現理論為什麼重視原創性和天才? 岡布里奇(E. H. Gombrich)如何從鴨兔圖說明對藝術作品所富有的多層解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